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抗日战争时期,军人被送往德国军校深造,《雪豹》演的是真的吗?

2023-11-01 02:47 作者:岑岑 围观: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德之间各方面的沟通都很融洽。例如,国民政府的许多军事官员都有在德国学习的经历。深受大众喜爱的雪豹,在这部电视剧中就有这样的情节。由于其出色的表现,这部剧的主角周卫国被中央军事学院送到柏林军事学院深造。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历史背景是真实的。其实那时候很多人已经选择了出国留学。有人选择德国,有人选择美国,最多的是日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除了战争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国民政府就不能再派自己的军事人员去敌国学习了。德国此时成为国民政府最信任的国家。两国各有所需,国民政府需要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中国可以给他们提供廉价矿石。此时与德国的关系非常友好。众所周知,二战期间,首要始作俑者希特勒最初是想让中国取代当时的日本。可见当时关系还是不错的。德国人当时并没有看不起中国的弱小,而是积极寻找机会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当时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众所周知,国民政府在30年代频繁与德国进行密切的军事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留学德国的海归回来了,比如邱清泉、黄伟。

当时,作为黄埔军校第一名,邱清泉获得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当他学成归来时,他在后来的作品中提到了他在德国学到的东西。时任陆军少将的黄维也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理论。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先进军事理论之一。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与此同时,德国派出大量军事顾问支持国民政府,其中包括著名的汉斯·冯·塞彻(Hans von Secter),他当时的对华军事顾问担任总顾问。许多年后,他被福肯豪森继任。

说到法肯豪森,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法肯豪森一直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为抗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即使希特勒竭力阻止法肯豪森留在中国,甚至威胁其家人的人身安全,法肯豪森仍不为所动,选择留在中国。德日同盟形成后,许多德国在华军事顾问被强制撤离。即便如此,许多德国顾问冒着放弃德国财产和国籍的风险选择留在中国,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大量的德国顾问最后死在了其他地方和战场上。

当然,这一切来自德国的帮助,都是中国用德国当时稀缺的物资换来的。当时德国遭受了西方世界很多的围堵和打压,导致本国很多物资短缺。于是德国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武器装备落后的国家。对于当时与日本军事摩擦不断的中国来说,即使是高于国际价格的德国武器装备,也仿佛是雪中送炭。利益是一切的根源,它构建了人与国之间的关系网络,利益决定了行动的方向。所以德国能接受国家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看来电视剧《雪豹》的情节真的可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但是,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周卫国出国留学的时间,应该和邱清泉的时间差不多。作为黄埔九期的周卫国和黄埔二期的邱清泉怎么可能同时在德留学?毕竟这是一部电视剧的剧情,编剧很难做到完美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