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死亡诗社中尼尔之死的自身原因,电影死亡诗社尼尔的死因

2023-11-01 02:41 作者:岑岑 围观:

如果只看美国电影《死亡诗社》的前半段,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部充满着青春活力、励志的校园电影。基廷老师的到来,给压抑的学生带来了一股春风。当一切都朝向好的方向发展时,电影情节突然反转,尼尔开枪自杀,成了一场悲剧。这时我才恍悟,为什么看前半段的故事时,总觉得片名有点文不对题,还以为是年轻人以“死亡诗人”自诩的耍酷。

彼得·威尔执导的这部《死亡诗社》是奥斯卡获奖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却赢得万众眼泪和心灵震颤,出品30年至今为各种年龄段的人们品味和称道。

我在感动之余,一直迷惑不解尼尔为什么要自杀?他就别无选择吗?导演通过尼尔的死亡,想告诉我们什么?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一、关于死亡

“旧时光一去不回。今日尚在微笑的花朵,明日便在风中枯萎。”——罗伯特·赫里克

电影一开始,正是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华诞。这是一所以“传统(Tradition)、荣誉(Honor)、纪律(Discipline)、卓越(Excellence)为校训的学校,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和良好的声誉,75%的学生都可以如愿进入常春藤盟校。然而在学院里,学生们所感受的只是古板、沉闷和紧张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们私底下早已将校训改名换姓,称它们为“模仿(Travesty)、恐怖(Horror)、颓废(Decadence)、污秽(Excrement)”,赫赫有名的威尔顿(Welton)也不过是他们眼中的“地狱学院(Hellton)”而已。

尼尔是一个帅气、守规矩的男孩,按照要求参加各种学习小组,门门功课优秀。尼尔的父亲佩里先生希望儿子好好读书,然后上剑桥,之后成为一名医生。

作为一个强势的父亲,他不允许儿子对自己有任何的违逆。因此,尼尔在父亲面前从来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父亲要求他辞去了校报编辑的职位,辞去话剧的角色,尼尔都只能回答“Yes sir”。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如果一切这样发展下去,尼尔将会像许多学长一样,考上美国著名高校,成为一名赚大钱、有地位的医生,步入美国社会的精英阶层。

然而,新学期英语老师基廷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既有的轨迹。他是一位彬彬有礼,含蓄温和的中年绅士。但是他的课却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激情。第一堂课,他就让学生把语文教科书的序言撕掉。

他告诉学生,“我们都将是蛆虫的食物”,所以要珍惜当下。生活的精髓不是医学、法律、经济,工程,而是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情。

他要同学们站在了课桌上,体会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他说:“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在他的启蒙下,尼尔和同学们重组“死亡诗社”,他们在山洞朗诵梭罗、惠特曼、雪莱的诗,感受诗歌艺术与自由思想的魅力。

尼尔第一次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内心珍藏的对戏剧的热爱和对演员事业的向往翻滚涌出。他伪造父亲和诺兰先生的批准信,获得扮演《仲夏夜之梦》主角——精灵帕克的机会。

好友托德提醒尼尔,父亲有可能反对。基廷老师劝尼尔和父亲好好谈一谈,争取他的同意。尼尔回答,谈过了,虽然父亲不高兴,但还是答应他把这出话剧演完。但实际上,尼尔撒谎了,他并没有告诉父亲实情。

尼尔为什么要隐瞒?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父亲的想法。他希望通过自己在话剧演出上的成功,能够取得父亲的谅解,为自己赢得一份热爱和自由。

公演那个夜晚,他演艺方面的才华与天分完美释放,赢得观众欢迎英雄般的欢呼。

演出过程中,佩里先生的突然出现让我们一度欣慰地想到,父亲可能因此改变原有的想法,不再阻挠儿子对自己梦想的追求。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在话剧的最后一幕,尼尔借着台词,向父亲表达歉意,幻想能获得父亲的认可和理解:“这场小小的闹剧只不过是一场梦境。请不要过于责备。如果允许我们会悔过。我是一个诚实的小鬼。如果我们有幸逃过惩罚,我们很快会改过自新。”

一切都似乎向着圆满的结局发展,可惜现实更为残酷。电影剧情从这里转折,急速滑向悲剧。在父母眼里,表演根本是哗众取宠、没有前途的职业。他们要求尼尔退学去军校,然后再做医生。

尼尔依然无法直接反抗父亲的专断,喃喃念叨着“我演的很好,我真的演得很好。”

雪夜里,尼尔脱去衣服、鞋子,把窗户打开,最后一次戴上他演出用的树枝冠冕,摘下并放在窗台上,赤脚走到楼下父亲的办公室,然后是一声枪响。他的生命就像刚刚绽放的花朵,在风雪中凋谢。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二、关于真相

“他伸出手,掐住我的脖子,一直在念叨真理。真理就像一床总让你双脚冰凉的毯子,你怎么扯,怎么拽,总也不够”——托德·安德森

是谁逼迫尼尔选择了自杀的结局?父亲,学校,还是基廷老师?

当得知尼尔的死讯,好友托德跪在皑皑雪地中呕吐,痛哭到:是父亲杀了他!

父母自认为深爱孩子,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安排”给了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庸。当孩子的理想遭遇到一次又一次冷漠的拒绝,当孩子的人生道路被父母谋划周全,其生活的动力和欲望也随之消磨殆尽。那种毫无自我、一眼可以看到头的人生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威尔顿学院同样令人窒息。影片开场的百年校庆搞得像一场宗教仪式,学生身着黑色礼服,抬头、挺胸,高举绣有学校四大信念的条幅排列有序地进入会场,学生们在校长的提问下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复述着:传统、荣誉、纪律、卓越。

学校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课程安排、刻板的作息时间,就像是工业生产流水线,将学生打造成符合要求的“产品”,送入大学。这一点,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它却将每个学生本应该有的可能性全部扼杀了。如果学生只是一件合格的千篇一律的产品,不再是自由的、个性化的人,那么,这样的生存状态还有继续下去的意义吗?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尼尔的死是戏剧性的,但影片却一步步把它的发生导向了必然。基廷老师其实是想和现实达成一种妥协。面对陈年的校史年鉴,他对尼尔说:“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许多事。烧掉它,尤其是我的那张照片。”基廷老师对自作主张要求学院招收女生的查理说:“你今天的表演很拙劣。聪明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他劝尼尔忍耐到大学毕业,那时再去追求戏剧职业就不会被反对了。

如果说基廷老师有错,那么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让学生们明白“走自己的路”并不等于“不顾客观现实”。他教会了学生追求快乐,但是却没有教会他们反抗,他教学生成为一个理想主义的诗人,却没有教会他们现实的残酷。

父亲说:“你不明白。你有比我更好的机会,我不会让你错过。”

尼尔说:“那还要十年。太漫长了。”

结果,尼尔不再从父母的立场看问题,而只是站在了自由的立场。理想的破灭让尼尔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他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三、关于生活的意义

“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自我?生命?答案是,因为你的存在,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惠特曼

有一则寓言故事,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水是个什么玩意儿?”

我们都是水里的鱼,可你真正知道什么是水吗?我们都在生活,你仔细想过生活是什么吗?梭罗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孩子们只能在父母已经画好的圈子里转来转去,不知道圈子外边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圈子存在的意义何在,只是有人告诉他们不要跳出圈子,在圈子里生活就会很好。结果,孩子们在以后生活中总想有人给他们画圈,给他们铺路,给他们指引方向,他们从来不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

这样的孩子其实就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尼尔之死无疑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反抗。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电影《死亡诗社》将学校作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与服从、个体与权威、理想与现实相对抗的寓言。根据威尔顿学院的荣誉法,学生不说实话将被开除。学校要为尼尔的死找替罪羊,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基廷老师被解雇。

就像第一个妥协的学生卡梅伦所说:“我们救不了基廷老师。我们只能救自己。但我们可以救自己。”托德·安德森等人被迫在学校的调查报告上签名,违心地指控是基廷老师的煽动,导致尼尔的死亡。我们看到了合谋、威胁、体罚、告密、背叛,这使得影片具有了一种现实的意义。

尼尔自杀的那个夜晚,窗外是茫茫雪地,他全身赤裸,或许是想以耶稣受难的方式,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灵魂永存,在另一世界里追求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要以己之死来警醒后来者。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许多人都像哈姆雷特一样,始终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电影的最后部分,令人惊讶的是托德的表现。虽然他被迫签署尼尔死亡的调查报告,但在基廷老师去教室收拾东西,即将出门的一刻,托德爆发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不顾校长的威胁,带头站到了课桌上,喊出:“我是被迫的!船长,我的船长!”其他学生也纷纷效仿。还有查理,他坚持不肯在调查报告上签字,成为威尔顿学院第一位被开除的学生。

这一切让这部电影终究不至于让人们彻底绝望,还保留了一份希望。

《死亡诗社》:尼尔之死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理想的破灭

四、结语

让我们回到电影的开头部分。第一堂课,基廷老师就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凝望逝者的容貌。他说:“他们曾经和你们一样精力旺盛,和你们一样不可一世,他们的双眼充满了希望……这些男孩现在都已化为尘土了。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那么,你们该怎么做?”

电影《死亡诗社》中每一句引用的诗歌都契合主题,动人心弦,引导我们去深思:生命的尽头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存和毁灭,哪一样更高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