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密室逃脱危险不,密室逃脱有多危险

2023-10-30 19:45 作者:岑岑 围观:

近年来,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玩家选择游戏主题后,会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根据线索开始“解密”,直到最后通关。惊心动魄的环节和头脑风暴都给玩家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但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也引发了争议——逃出密室:危险与快乐的对决。

崔晓丽

“有个‘僵尸’(营业场所真人扮演)在后面追我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拼命奔跑。最后我朋友摔了一跤受伤流血,当场送医院。”回想起几个月前在现实生活中密室逃脱的游戏经历,身在北京的昕薇仍然心有余悸。虽然店家当场免除了他们玩游戏的责任,并道了歉,但昕薇心里还是有一个疑问:这么危险刺激的游戏,店家是不是应该多注意安全措施?

昕薇的质疑不无道理。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因在封闭的密室中寻找线索、脱离器官、逃出生天的强烈刺激而备受年轻人关注。但与此同时,密室也存在玩家受伤、安全隐患等问题。

一个很难戒掉的游戏。

27岁的成都人李彩桦平时喜欢玩密室逃脱游戏。“虽然故事设计者水平参差不齐,玄机有点奇怪,但我还是很乐意和朋友们一起集思广益。”李彩桦说,选择恐怖题材背景的玩家其实占大多数,“毕竟大多数人都想感受刺激”。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很多玩家的验证。他们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密室逃脱游戏最初来源于电影《异次元杀阵》中的情节,表现了当人们没有食物和水时,不得不在封闭的机构中逃离生活,体验生命濒临消失时挣扎的场景,吸引了众多玩家的关注。

2019年,以釜山监狱为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设计在各大城市巡演。游戏改编自电影《釜山行》。“一个充满鲜血和罪恶的监狱,丧尸病毒已经把它变成了人间地狱……”

像这些听起来很恐怖的剧情,配上真人扮演僵尸,玩家难道不害怕吗?“当然,我很害怕。第一次用恐怖题材逃出密室的时候中途退出了。”昕薇告诉记者,她感到害怕后,拿起对讲机向工作人员求助,提前离开了比赛。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选择离开的权利都能实现。有媒体报道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密室逃脱了商家的规定,玩家不在密室待一个小时就不允许出来。知乎上一个叫“腰果花”的网友说,他在比赛过程中求救,用对讲机喊了很久却没有听到工作人员的回答。最后在一个平台上找到了商家的电话,告诉他们我在哪个密室,这样就会有人来帮忙。

商家有没有权利要求玩家在逃离真实房间的游戏中必须玩多久?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莉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根据民法中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玩家有自愿参与游戏和中途退出游戏的自由。商家作为安全保障义务人,有义务帮助半路被吓退的玩家尽快退出游戏,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意志自由。”同时,张莉表示,对于因为恐惧而退出的玩家,因为合同的履行不能由自己造成,所以不能要求逃跑商家赔偿损失或者返还费用。

免责协议真的可以免责吗?

以恐怖为主题的密室逃脱让玩家惊恐不已,部分玩家受伤并与商家发生纠纷。

2017年3月,北京的胡女士在密室逃脱游戏中爬梯子。因梯子出现故障,导致梯子的一部分直接脱离墙壁,导致她从梯子上摔下受伤倒地,诉至法院要求赔偿22万元。2019年8月,杭州市民小金在玩密室逃脱游戏时慌乱中撞墙,门牙被打掉,向店家索赔。就在最近,浙江义乌的一名女模特也在密室逃脱游戏,因面部划伤严重被送往医院治疗。

无一例外,这些商家都声称他们在游戏开始前解释了游戏规则,给出了安全提示,并签署了协议。“虽然店家和我们签了免责协议,但我受伤后,没有采取任何抢救措施,态度也不好。”义乌女模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难掩愤怒。她认为应该把那些尖角包起来,以防顾客受伤。

记者注意到,很多逃出密室的经营者都会与玩家签订免责协议,声明如果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因过度惊吓、恐慌等现象造成推搡、拥挤、摔倒等伤害,经营者概不负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这一免责协议是无效的。“因为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利和商家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的法定义务。这种法律义务是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要求,不能自行免除。”他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记者调查发现,宾馆、商场、饭店、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商家未尽到合理安全保障义务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张莉告诉记者,除了上述两部法律中的规定,《合同法》还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球员受伤的原因是摔倒后撞到门框,门框太锋利,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球员受伤后,经理没有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张莉认为,这些都说明商家没有为玩家创造安全的消费环境,没有采取勤勉的救助措施,没有尽到可以免除其责任的安全保障义务。

张莉进一步解释说,密室游戏本身具有兴奋、恐怖和惊吓的特点。玩家自愿选择参与游戏的,应当遵守游戏规则,充分关注游戏环境。“如果玩家尽到了注意义务,就不承担损害责任。但对于违反游戏规则,有过错的玩家,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对应的责任。”

对于专家提到的责任划分,法院的判决早有先例。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发现,2016年8月,上海市民陆在X先生密室玩耍期间,背对楼梯从楼梯上摔下,导致右上臂骨折,经医院诊断为右肱骨干骨折。陆某以损害X先生的生命健康权为由,将X先生密室所属的上海吉图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图公司)诉至法院,认为其设置的楼梯过于危险,事前未尽到注意义务,事后未尽到合理协助义务,应对事故承担100%的责任。

经过一审、二审,该案于2018年10月迎来判决:法院认为,游戏场馆内楼梯为非标准楼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安全警示标志不明显,经营者未尽到充分提示义务。陆某受伤后,经营者未拨打120,也未安排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或将陆某送往医院救治,未尽到合理限度内的抢救义务。但法院同时认为,陆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选择参加密室游戏,应当充分注意游戏场所内的环境。而陆却选择背对楼梯下楼,大大增加了下楼梯的危险性。最终确定吉图公司对陆某造成的侵权损害承担45%的责任,陆某承担55%的责任。

火灾

除了现实生活中密室危险设施带来的危害,消防安全也是玩家担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述女模在密室内脱险受伤的消息曝光后,消防部门在突击检查中发现该场所消防安全不够,目前已关停。2019年7月,南昌市房管局对全市从事“密室”游戏的房屋进行了调查。一天之内,24家密室逃脱游戏场所因消防等安全隐患被查封。

在大众点评、知乎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很多现实生活中密室的逃生场地都是在未完工的毛坯房里搭建的,有的直接用集装箱改造,有的随便在墙上贴壁纸,然后做一些简单的装饰和道具,就开始做生意了,根本不注意消防安全。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1月4日,波兰北部城市科萨林一家“密室逃脱”经营场所发生火灾,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这种消息甚至引起了国内玩家的关注。

实际上,逃避现实生活中密室的正式开启需要很多程序。据相关报道,经营真人密室逃脱游戏的公司,不仅要办理餐饮娱乐行业的营业执照,还要向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另外,装修和布局一定要参照消防要求,完工后一定要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但是很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并不严格操作。

张莉告诉记者,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密室逃脱场属于娱乐场所。娱乐场所的设立申请由文化主管部门管理,营业执照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经营监管由公安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管理。此外,密室逃脱店面的经营也应由消防部门和环保部门进行管理,以更好地规范密室逃脱店面的经营者履行义务,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但具体执法涉及的部门较多,部门之间容易推诿责任,拒绝履行职责。张莉举例说,2014年南京“鬼屋”无证经营事件中,工商部门和文化部门就“鬼屋”该由哪个部门管理发生了争执。“由此可见,密室逃脱、鬼屋等经营场所的具体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仍处于混乱状态,法律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张力理论。

密室逃脱急需规范管理。

虽然密室逃脱游戏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喜欢的玩家还是愿意不断尝试,组成有组织的团队。如何在追求娱乐的同时保证玩家的安全?

“毫无疑问,从密室逃脱的操作者应该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刘俊海认为,在硬件方面,逃生场馆的设施应该是安全的,不应该有尖锐和伤害性的设置。软件方面,运营商要形成合理的管理流程,如果有玩家受伤,要及时帮助就医。

球员的年龄限制也是刘俊海建议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看来,《密室逃脱》的恐怖主题太过惊心动魄。“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自由选择玩,15岁到18岁的最好有成年人陪同。15岁以下不要玩恐怖题材。”他说,很多青少年开始玩密室逃脱是为了寻求刺激,但当他们真正进入游戏时,他们开始害怕,可能是因为恐惧和恐慌中的意外。

从张力上看,明确密室逃脱行业主管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也是关键要素。他建议,文化部门要发挥密室逃脱经营场所主管部门的作用,认真做好密室逃脱经营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密室逃脱经营场所出现的问题;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密室逃脱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和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未经文化、公安部门审查合格的密室逃脱经营场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注销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还需要建立现实密室逃脱经营场所的‘黑名单’制度。”张莉认为,在目前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将消防安全不合格、经常违规的密室逃脱经营场所列入“黑名单”,采取关停等强制措施。对于不进行整改的,督促其退出娱乐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