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风来之国》大坝城地藏无法对话原因介绍

2022-05-08 19:19 作者:东西儿童教育 围观:

《风来之国》中的大坝城的地藏是游戏里藏得比较深的东西,还和女鬼支线有关,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大坝城的地藏不能对话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大坝城地藏不能对话大概率是因为过了时间点,过了时间支线就不能做了,更多如下。

大坝城地藏无法对话原因介绍

大坝城地藏如果对话不了大概率是过了时间点了,我记得推到第四章还是啥时候,这些支线任务好像就无了,支线都没了地藏就不能对话了

拓展阅读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大家好,我是爱阅读的千妈。

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熟悉千妈的亲们大概记得,在往年,我都会仔细考虑读者们的需求,写一个长长的分年龄书单。

但是今年,我“任性”了一把。没有考虑太多外部因素,给大家推的都是我最最最偏爱的书。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我的热情!无论是《桃花源的故事》还是《科学的萌芽》,以及昨天的独家科普绘本书单,大家回报给我的热情也真的太太太令我感动了,真非常感谢大家喜欢这些书。

有心的读者也发现了,我这两天频频提起“绘本之父”松居直。只要提到绘本,松居直先生的名字是绕不过去的。

好久没写的遇见大师系列,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松居直吧。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说起松居直,爱绘本的妈妈们肯定都非常非常熟悉了。

他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 他的“图画书论”影响了太多家长的亲子阅读观,他还是最最著名的绘本界“伯乐”,只手捧出了日本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我敢说,所有写儿童阅读的自媒体,都说过同一句话“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说过……”(包括我)

说他在绘本界“封神”,真不为过。

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他的书当作“工具书”在读,也把他当作遥远的,值得敬仰的一个“符号式”大神,市面上所有介绍松居直的文章,大多都是在说他多么厉害,多么权威,多么成功……

但松居直本人是怎样一个人呢?

最近集中阅读了一次他的书,发现他本人真的是非常有爱的一个老头。

他所讲的理论,未必没有其他人想到过,但他的对童书的热爱真的特别可贵,特别感染人。我这次“任性”,多少也是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热血一上来,就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全部捧出来和大家分享。

而纵观松居直人生经历,就是大写的“为爱发电”四个大字。

经常有读者给我留言说,千妈,你推荐的书都很好,可是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怎么办,在这个读书日,我们一起聊聊这个有爱的老头的故事,也许会有所启发呢。

01

影响无数人的亲子阅读观

来源于一个丰富的童年

就算有父母不知道松居直,也不可能不知道“亲子阅读”。

松居直说自己在编辑绘本时,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绘本不是孩子们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们听的书;第二,不做仅仅‘有用’的绘本。”

这些观点可以说影响了很多家长的阅读观。

如果了解一下松居直的童年,就能感觉到,他的那些阅读观,不过是水到渠成。

松居直在他的书中写到过:

回想起来,我能从绘本编辑工作中找到目标,特别是在绘本故事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是基于童年时期的宝贵经验。

● 有陪伴、爱生活的母亲

第一次对松居直的母亲有印象,是他在《如何教孩子读绘本》里的一句“我母亲不是很有文学修养的人”。

这其实让我大感意外,没有文学修养的母亲,怎么培养一个把书当做终身事业的人呢。

原来在松居直小时候,妈妈总是在被窝里给他读《儿童王国》,这是一本登载童谣的杂志。而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反反复复的念。就这样松居直“通过诗的语言艺术,和文学相遇了”。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儿童王国》杂志插图 “映射的眼睛”,武井武雄

松居直写到过:

我特别喜欢北原白秋的作品,我说,读这里吧,妈妈就会反复读这首诗给我听。妈妈这样做可能是想让我早点睡,但是我总是没玩没了,所以总是妈妈先睡着,因为喜欢这些诗,眼睛就睁得更圆了,所以最先睡着的总是妈妈。然后,我会摇醒她,让她接着读。摇醒,又睡着,最后我也闭上了眼睛才算是真正的结束。

说实话,读到这一段的前一天,因为晚睡的事情,我和千寻刚刚闹了小小的不愉快。我们选了一本新书当做睡前故事,结果她越读越精神,最后以老母亲的情绪崩塌而结束,各自睡觉。

再看这一段文字,就有说不出的亲切和微微的心酸。松居直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童年和母亲共读的时光在他记忆里竟然如此珍贵。

而且他还在书中无数次强调过这种亲子共读的珍贵。

绘本并非是让孩子自己读的,而应该由大人读给孩子听。读绘本首先意味着,此时此刻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共同分享绘本之一充满欢乐的语言世界,共同拥有从中获得的喜悦。

——松居直《打开绘本之眼》

我和大家分享过很多亲子共读的方法,很多都受到了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论的启发。但是,亲子共读,最重要的还是要亲子,怎么读倒是第二步需要考虑的。

即使妈妈们和松居直母亲一样是一个“不是很有文学修养”的人,哪怕只是照本宣科地读,只要书是好的,陪伴是真的,坚持下去,孩子必然会有收获。

不过,松居直的母亲,或许文学上没什么造诣,却绝对是个爱生活的、非常细腻的人。

松居直十岁那一年的一天,正值梅雨季节,不经意间听到了母亲说的话:

“绢滤过的雨啊!”

他当时吓了一跳,他查过各种词典,都没见过用“绢滤过的”这个词来形容雨,但又觉得当时的雨和“绢滤过的”这个词,很熨帖。后来他每当吃绢滤过的豆腐,就会想到当时的情景,觉得鲜活、特别美。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如果不是对生活特别热爱,感情特别细腻的人,怎么会想到用这个词来形容雨呢。

知道这个故事以后,再看松居直书中关于语言学习的理论,就会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语言不是用大脑来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的,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感受越深,语言也就越生动,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 热爱艺术的父亲

松居直童年还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他的父亲非常热爱艺术。这多少影响了他的事业追求。

松居直在书中说过,他的父亲常常带他去看画展,但是他原本并非喜欢看画。

没想到吧,这么强调“图画书”中图的重要性,松居直一开始却是对画没有兴趣的,只关心看画展能去到不同的地方。

但松居直的父亲对喜欢的画家非常的尊重,这给松居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看到一幅美人图,我问父亲:“这是谁画的?”

父亲用带京都口音的语调回答:“是松园先生喲”

京都人很亲切地称上村松园为松园先生,称呼有名的画家时,会在名字后面加上“先生”。这时,我的心里就留下了“哦,叫松园先生的人啊”这样的印象,同时也感受到了美。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上村松原的画

而上周给大家推荐过的松居直先生和蔡奶奶合作的《桃花源的故事》,其实也和他父亲颇有渊源。

在松居直年幼的时候,父亲会按照季节为壁龛更换画轴。三月的时候,壁龛的画轴就换成了高耸的山麓被美丽的桃花淹没的南宗画。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桃花源的故事》内页插画

彼时还是孩子的的松居直非常喜欢这幅画,因为在流淌于山麓的河川上,有一个很小的泛舟人的身影。怎么看都觉得是在逆流而上。

他是要到哪儿去呢?画里的世界另一端是哪儿呢?

松居直说,他喜欢上幻想,就是从这幅画开始的。

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叫《武陵桃园》,从此这四个字便在他心里播下了种子。学生时代的松居直,中国古典文学学的尤其好,直到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在汉语课本里学到了《桃花源记》,他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了这幅画,从此,桃花源就成了他心中的故乡。

● 博学而文艺的舅舅

松居直真正对绘画艺术产生巨大的兴趣,离不开他舅舅的影响。

松居直的舅舅须田国太郎是一位西洋画家,松居直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去舅舅的画室玩,他觉得潜意识里总有东西在吸引他。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须田国太郎的画

这位舅舅也是“神人”,当时日本的画家都去巴黎学习进修,偏偏他要去西班牙研修油画。松居直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特别想去学油画,想了解油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而油画的材料使用得最好的便是西班牙的维拉斯凯兹了。”

舅舅还喜欢文学,在维也纳,用一双袜子换来了歌德的原作。

舅舅还喜欢日本传统的能剧,不仅常常邀请松居直去看,而且看的时候还能眼不离开舞台,就画下来一幅速写。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能剧

看到这些故事,我超级羡慕松居直,好有趣的家人,多么丰富的童年!

尽心的陪伴,感性的培养,美学的启蒙,拥有有趣的灵魂家人,足以让孩子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而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支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02

全球著名的绘本刊物,最初全靠

“为爱发电”

时间来到到1956年,当时日本的绘本出版几乎是一片空白,年轻的松居直完全想不到日后的成功,完全是抱着一股爱孩子、爱童书的心“为爱发电”。

没有前辈、没有同事、没有相关的编辑参考书,完全依靠自己做判断的编辑之路。

这一年《儿童之友》诞生了,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儿童绘本”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一开始《儿童之友》并未被读者接受,发行一年后甚至还因资金问题面临停刊,谁知此时却意外获得了“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出版业的最高奖项之一,这让松居直决心要继续办下去。

从创刊的第7年,《儿童之友》才开始扭亏为盈,走上正轨。

13年后的1969年,松居直先生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绘本期刊《科学之友》。也就是这周给大家推荐的《科学的萌芽》就是这本期刊的精选,到如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在2019年的时候,《科学之友》还在东京举行了50周年的纪念展。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平时给大家推荐过很多好书,也认识了不少从事童书出版朋友,真是因为这样,才真正能体会到办一本亏损的刊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压力,绝对不是一句轻飘飘的“7年后扭亏为盈”所能表达得出来的。

在《幸福的种子》中,松居直先生说:“语言以及图画书真的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只要切实了解它的特质,发挥它的力量就够了。”话虽然是简单的,但是要坚持自己所热爱的的事情,也是不简单的啊。

03

只手捧出国际大师?

是同好不断相遇的过程

作为全球闻名的绘本出版人,松居直还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标签就是“伯乐”,在他所办的绘本杂志中,走出了无数的国际大师。

但我个人并不喜欢称他为“伯乐”,仿佛这些大师是“被动”被找到的一样。

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他对童书的热情很能感染人,他“发掘”绘本大师的过程,不如说是松居直对童书的热情,不断吸引着、聚集着和自己一样热爱童书的人。

● 对艺术有匠心的艺术家

松居直策划创刊号的时候找到了当时的明星画家崛文子,一本绘本由一个画家来执笔,当时非常罕见。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堀文子的画

但是这位和松居直一拍即合的女士认为,做绘本是个和“办个人画展一样重大的工作”。因为办个展的看到的人是有限的,但是出版绘本,很多母亲和孩子都能看到,这就是创作的意义所在。

还有让我特别感动的茂田井武先生。

松居直先生去拜访他,希望他能为《大提琴手高修》画插图,然而当时茂田井武正在重病中,他的夫人拒绝了这个请求,在里屋听到的茂田井武先生却说:“这工作我要必须做”。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茂田井武的画

他还说:能把它画出来,我死也甘心了。

本来以为只是一句戏言,然而世事无常。这一份插图工作,茂田井武老师做得很辛苦,一边素描的同时,还不得不持续忍受咳嗽的折磨,给读者呈现了完美的作品。半年以后,他就去世了。

● 被“忽悠”来做绘本的普通人

松居直合作过很多当时就比较著名的插画家、艺术家,但是他更有意思的故事是发现“多领域”绘本大师的过程。

被称作日本“科学绘本之父”的加古里子,原本是一位化学公司研究所工作的工学博士。

松居直当时希望绘本也能反应当时的经济建设,那画什么能让孩子们读懂呢?松居直把目光放在了从事建设工作者上,他们不就是《儿童之友》读者们的爸爸吗。于是他就想到了找一位懂专业技术,又能把这些传达给孩子的画家,而加古里子不仅是位工学博士,更重要的是,他学生时代曾在街道福利院当过“孩子王”,于是松居直最终说服了对绘本没有任何经验的加古里子来作画,于是就诞生了《大坝建成了》。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都知道了,加古里子的科普绘本,名气不必我说。这周给大家推荐的《科学的萌芽》也收录了好几本从未引进出版过的加古里子科普绘本,每一本都很妙!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还有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安野光雅,曾经是松居直儿子学校的美术老师,这位很有想象力的老师,和松居直分享了茨·埃舍尔的画册,松居直马上来了感觉,“想做这样的画册吗,我们来做把”。在松居直先生的鼓励下,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奇妙国》,从此开始走向了国际绘本届的顶端。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左:埃舍尔画作;右:《奇妙国》内页

松居直还邀请过幼儿园老师来创作绘本,而且这位幼儿园老师和她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妹妹一起创作了一本绘本,姐妹花合作无间,创作出了精彩的,深深吸引孩子前去畅游的故事世界。这就是中川李枝子的《古利和古拉》,一部全球累计发行几百万册的经典绘本。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古利和古拉》系列绘本

● 自己“找上门来”的大师

和松居直相遇的画家中,不少是主动“找上门”来的,其中最最著名的就是赤羽末吉了。

1960年的夏天,赤羽末吉向松居直寄信,说特别希望尝试画绘本,并希望松居直能看看他的作品。当时他的儿童风格画还不够成熟,但松居直又被他的热情所打动,就问他想画什么。

赤羽末吉回答说,想用水墨画雪国。

就这样,过了两年,“大器晚成”的赤羽末吉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绘本《地藏菩萨》。透过水墨的渲染,他把这则发生在雪国的民间故事,表现得既有飘逸的风情又不失人性的温暖。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 顶着大雪行走,老人遇见了地藏菩萨

创作第二本绘本的时候,松居直又问他想画什么。赤羽末吉回答说,很想为蒙古草原为舞台做一本绘本。

松居直问他为什么,他反问道:“松居先生,你知道360度的地平线的风景是怎样的吗?”于是他向松居直描述广阔的蒙古草原和无边无际的天空。

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这就是超有名的《苏和的白马》。这本书以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出版了八十多本极具东方水墨画特色的图画书,获得多项大奖。1980年,他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插画奖,成为了亚洲第一位获得这项大奖的画家。

看“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厉害的父母都做了一件事

也是这本书让松居直萌生了寻找世界各地民间传说,并将其做成绘本的想法,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了《桃花源的故事》。

没有这位大师的主动来访,又不知要少多少经典绘本了。

EASTWEST

松居直成功其实有很多偶然,但又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说到底无非就是积累、坚持、热爱几个关键词,其实不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借鉴的地方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