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2022-05-17 21:58 作者:华娃娃 围观:

自从2020年爆发疫情以后,这三年间听到最多朋友的感慨就是从来没想过不能远行的日子会这么久。

是的,习惯了在劳碌工作之余追求诗和远方的我们,远方好像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了,也很难再从诗中找回当初那份美好了。

蒋勋先生最近也对疫情反复有所感悟:“有时想,是不是自己的希望太主观?是不是摆脱不了太多傲慢的妄想?是不是没有回来对自己贪得无厌的生活做更深的反省?修行或许就是妄想一次一次幻灭后对彻底放下的领悟吧。”

其实人生在世,变化才是永恒的。我们无法确定当下处境如何,但我们却能在有限的条件中找到自己心灵栖息的一片净土,那就是读书了。

又到每年一度的国际读书日,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五本治愈心灵的好书。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1、《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德】吉塔.雅各布

电影《无问西东》有一句拷问灵魂的经典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拷问灵魂的问题,例如又年长一岁了,在过去的一年收获了什么?完成了什么人生大事?

但是活到一定的年龄,我们渐渐明白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可能的,人生的难题总是层出不穷的。而且很多问题我们明明知道症结所在却总是重复犯错以致最后无能为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无能为力的主因应该都跟原生家庭有关系。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脚本就被父母所书写。在一些人的成长过程中,严苛的父母、外界的规条,形成了其内在的审判者,让很多人走向偏执,变得越来越不自由。

《0次与10000次》作者吉塔.雅各布博士在书中提到:“我们之所以会走进同样的死胡同,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受伤,本质上是我们的’应对方式’出了问题。相同的’应对方式’,带来的结果是0次与10000次的区别。”

虽然人生导师们经常为我们寻找人生失败的诱因,就是原生家庭的危害,但是大多数人知道了问题所在仍无法自救,并且一再重复犯错。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总是用同样的处事方式却期待不一样的结果,肯定是徒劳的。这就是作者提出的0次与10000次并无区别所在了。

正如尼采说的,“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你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因为你终归要失去它。”

只有找出自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且勇敢解决,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2、《涵解:无畏真实》—赵涵

武志红老师说过,“洋葱型人格的人,你一层一层地剥开,会发现共没有内核。一个人之所以没有核心自我,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从主要养育者和周遭环境中得到的大多是消极负面的反馈,慢慢形成了‘我是不好的’‘我不值得被爱’这种低自我认知。”

《涵解:无畏真实》的作者赵涵曾是一个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牙瘤、啮合紊乱症、寰枢椎半脱位,体重最高峰达到156斤的肥胖女孩。在初中时曾遭遇严重的校园霸凌,当她发现自己放在宿舍的衣物跟用品经常不翼而飞、甚至半夜在睡梦中有人会往她嘴里灌水,她再也忍无可忍了。

她决定反击,不再哑忍了。她锁定了经常欺负自己的那几个人,走进她们的寝室,把她们的洗漱用品扔进了垃圾桶、拿剪刀剪破了她们的内衣裤。

虽然后来肯定逃不过被老师诉斥的遭遇,但赵涵也有了诉说自己先被欺负的机会。虽然她不希望读者学她那样还击伤害自己的人,但至少从那以后,学校没有人敢再霸凌她了。

余华说过:“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弱者,到哪都受欺负,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喜欢示弱。

赵涵姐在《无畏真实》书中说到:“人一定要活得像一个牛油果,如果你有坚实的内核,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才不会被一场疾病或一次意外打倒。如果我们像洋葱,就会因为没有内核而步步退缩,直到自己被打败。”

对,想活出真实的自己,至少得有坚实的内核。本书的作者还给出了解答人生成长、工作、婚姻、家庭等多个维度难题的方程式,想提升自己人生内核的朋友值得一读。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3、《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赵孟潮

“任何形式的上瘾都是不好的,不管麻醉剂、酒精、吗啡还是理想主义。”—荣格

荣格在毕业后曾进入精神病院,和一群默认自己无比正常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一起工作。然而,他发现精神病学家的工作非常无聊。无非就是根据病人描述的症状做统计、给不同类型的病人贴标签。

他曾说过:“真实生活总是悲剧性的,那些不知道这一点的人从来没有活过。”

荣格虽然是赫赫有名的心理学家,但他也经历过父母婚姻破裂、母亲患精神病、被性骚扰、学渣恐惧等困境和人生难题。他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能在自己内心的冲击下,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疗愈。

荣格早年很热衷于拜读弗洛伊德的作品,并且在自己的中年时期与弗洛伊德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但研究多了对方的观点以后,荣格却开始不太认同弗洛伊德了。

荣格曾这样描述弗洛伊德:“当时,弗洛伊德在学术界明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科学界的人若和他沾上关系,也是有损名声的。在学术会议上,人们只是在走廓中讨论他,在台上却闭口不谈。”

荣格跟弗洛伊德虽然后期各自在心理学拥有自己的学派,但他们仍被后人视作同样有影响力的学界大师。就像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表面上势不两立,但是实际上,从口味、品类、定价、营销等各方面,两者越来越接近。

本书作者李孟潮通过深入研究荣格的理论和他的人生经历,深挖出其自我疗愈和成长的方法,让人边读边对照自我遭遇边学习自省。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4、《自我成长的力量》—丛非从

书中有一段灵魂拷问我印象特别深刻: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经常觉得累,觉得压力大,但其实也没干什么。

经常觉得活着没意思,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有时候清楚了自己要什么,有了努力方向,还没怎么干呢,就累了。

即便打了鸡血,但坚持不了多久,鸡血就干了。

这实际上是因为你内耗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内耗过多的时候,你外在能投入生产的自然就少了。这时候你想想外面的事,什么都还没干,一想,就已经累了。”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有些人不仅失业,还因为收入锐减失去了在供的房子、车子,有些人甚至还永远失去了亲人好友。

所以以上的自我拷问每天都会发现在不同的人身上,觉得累、觉得压力大、觉得人生不如意这些都太常见了,更糟糕的是,当受尽打击的我们还想重新站起来,重新坚挺地开创属于自己人生的新天地,往往会遭到更多的打击。

于是很多人挺不过三次以上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了。

丛非从老师在《自我成长的力量》书中写道:“人生如此多艰,糟糕在所难免。糟糕后,还嫌弃自己,就是内耗;糟糕后,原谅并安慰自己,就是积攒能力了。你可以追求优秀,只是当体验到不优秀的时候别再排斥自己。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然后努力,而不是先花时间去排斥它。”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有原谅自己、接受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积聚更多的能量、才能走得更远。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5、《忘忧十二夜: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李仑

如果心理名家的故事你看不懂、心理专家的建议你觉得太鸡汤了、成功人士的话在你看来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推荐你看看这本集体抱团解惑的故事。

《忘忧十二夜》有别于以前的心理案例分析书籍,它是作者通过来自不同背景、性格迥异的八个人组成的团体小组,在带领者引导的十二次团体聚会中,通过每个人亲述自己面临的处境、难题不断抱团解惑的故事。

这个存在主义团体小组八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年龄阶层,组内人员面临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对象正面对的、也或者是十年后的自己要面临的,当他们不断释放自己、互相站在别人的角度分析问题,大家都在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中得到更多的感悟。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都从团体的碰撞中找到自我疗愈和问题出口,正如书中写道:

“成员们的目光既投向彼此又互相交叉,像一张电网,传递电流的同时也映照在彼此心底,小组没有失去底层的力量与活力,也好像同时拥有了上层的希望与光芒,浑然一体又彼此独立,他们在用眼睛对话,仿佛时光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刻。”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写在最后: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

读书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他人,也能让我们有机会跟不同年代、不同领域、不同思想的高人深入交流。当我们读懂了别人的故事,就不会只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无法自拨了。

又是一年国际读书日,推荐五本治愈系好书

参考书目:《0次与10000次》、《涵解:无畏真实》、《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自我成长的力量》、《忘忧十二夜》

图片来源: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