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2022-03-24 18:00 作者:越读时间 围观:

今天很多朋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跨年,而我们喜欢读书的人,最好的跨年礼物,就是一份“跨年书单”。

其实近期我有两份重磅书单要推荐给大家,第一份就是“2022跨年书单(5本)”;第二份就是“2021年度推荐书单(10本)”。后者将在2022年1月的第一周发布。

今天推荐的“2022跨年书单”,我只列入了5本书。这5本书都是我已经读过,并且给我影响非常大的作品。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直接进入书单:

《跨越不可能》

《噪声》

《拆掉思维里的墙》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明暗之间:鲁迅传》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估计很多朋友看到书单会一头雾水:这5本书也不搭啊!

其实,这5本书有一个内在逻辑,就是重塑你的思维,让你成为更“清醒”的人。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这5本书。

《跨越不可能》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这是我最近几年读过的最好的一本重塑思维和认知的书籍之一。

书名中的“不可能”,指的是一种极致的创新,是以前从未有人做过,而且大多数人认为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超越了我们的能力和想象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个体一般都远未达到极限。人们囿于自身习惯,从未将与生俱来的诸多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且认为,“我们之所以没能发挥出全部潜能,是因为没有养成发挥潜能的习惯。”

的确,在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很难取得巅峰表现。你或许有一定的赢的概率,但输的概率基本上是100%。

但本书作者史蒂芬·科特勒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能做到远远超乎自己想象的事情。

那我们到底如何突破局限,跨越不可能呢?

史蒂芬·科特勒给出了一个跨越不可能的公式:

跨越不可能=动机+学习力+创造力+心流

上述这四个领域,即动机、学习力、创造力和心流,就是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几乎涵盖了近年来在心理学等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我们熟知的几本影响全球的著作,诸如《终身成长》《心流》《坚毅力》等书的核心内容,均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但这本书绝对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用或者重组,而是作者结合十余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将这些理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有机的串联,形成了独创的、具有普适性的“跨越不可能”的方法论。

陈春花教授读完这本书之后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可能会是一次认知与思维的重塑。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没有边界的,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能力;而能力实际上是因需求而产生的,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拥有。”

我把这本书作为新年重磅推荐的书籍,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本书真正突破自我的局限,在新的一年跨越不可能!

《噪声》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人的几个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其中一项能力,就是决策与判断能力。

在学术研究领域,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心理学分支,而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就是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

今天推荐的这本《噪声》,就是丹尼尔·卡尼曼的新作(当然,这本书并不是他一个人创作的,而是和一位商学院教授和一位法学学者合力创作的)。

可能很多人读过或者听说过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阅读潮,是这本书奠定了丹尼尔·卡尼曼在人类决策与判断领域,以及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开创者地位。

那这本《噪声》到底讲了什么呢?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些决策经常犹豫不决,比如到底买哪支股票?到底入职哪家公司?到底选择谁做人生伴侣?到底该听父母/老师的建议选择专业,还是听从自己的心声?等等。

这些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可以说是大大小小的选择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所有那些不同的信息、建议、想法和观点,都有可能成为噪声。这些噪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也打破了我们内心的平静。

噪声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融合了故事、研究和统计数据,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噪声会造成与偏差同等严重的损害,例如,破坏公平和正义,浪费时间和金钱,损害身心健康,造成生命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缺陷等。

这里还得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你深刻了解噪声对我们自身以及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指纹鉴定是最可靠的。然而,在判定犯罪现场的指纹与犯罪嫌疑人的指纹是否匹配时,指纹鉴定师们的意见有时也会不一致。不仅不同专家之间会产生分歧,即使是相同的专家,在不同场合看到相同的指纹时,也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类似的差异性,甚至在DNA分析中也同样存在!

书中还介绍了一个关于专利授权决策中存在的噪声。关于专利申请的一篇重要研究论文的作者认为:“专利局是授予还是拒绝一项专利申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专利申请被分配给了哪一位审查员。”

看到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惊掉了下巴”?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噪声所影响,只是,在这本书问世之前,我们都对此毫无察觉。正如作者写的一句话:“噪声就像地下室漏水,它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可接受的,而是因为它一直未被发现。”

我之所以把这本书列入“2022跨年书单”,就是希望更多人意识到噪声的存在,并且学会如何判断与决策,而不是随随便便就陷入一个又一个“圈套”之中。

这本书不仅仅会重塑你的思维模式,更会提高你的整个生活品质。如果你恰好是公司的管理者,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作出工作相关的各种判断和决策。

《拆掉思维里的墙》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相比于前两本书,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显然稀释了不少。从易读性上来讲,这本书更加好读,也更能让你读得进去。

但知识密度的大小,并不能决定一本书的价值。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于,这本书可以拓展你的思维边界,它至少回答了这么几个我认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②如何看待成功?

③如何获取安全感?

④如何活的更有趣(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生命体验)?

⑤怎么做自己?

⑥如何做职业选择?

⑦如何理解与家人的冲突?

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不过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难以找到最好的答案,这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思维的泥沼”或者“生活的泥潭”。

但这本书却很意外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思路,这让我读完之后有种欣喜之感。

其实我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有一股“鸡汤”的味道,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鸡汤”,因为这本书里面写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而书中的观点都是基于这些真实案例得来的,比较可靠,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另外要说的是,作者古典的文笔还不错,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比较享受的,整本书的内容都深入浅出,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精彩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已深深刻在脑海里。

正如书名中写的那样,这本书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拆掉思维里的墙”,让我们从“惯性”的思维和生活的迷宫里走出来,看见更大、更真实的世界。当然,走出迷宫之时,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这套书的出现,可能有点让人意外——哲学,和跨年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别着急,看我一一说来。

我看过的哲学入门级读物也有很多本了,但从阅读体验,以及学习的收获上来讲,这套《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都是最好的。

这套书好在哪里?

首先从专业角度讲,它包含哲学史中的整个哲学发展脉络,而且脉络非常清晰。历史上出现的哲学家也悉数登场,他们的哲学思想,以及著名的哲学著作,在这里都有非常清晰、明白的解读,最重要的是,周濂教授对于哲学的解读,非常通俗易懂。

这套书从内容的可读性上来说,是这5本书中最高的,我连续2个周末都在读这套书,读到放不下来的程度。真的是大爱这套书。

另外,这套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其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启示,就是哲学本身对于我们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哲学的力量,哲学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其实,相比于科技来说,哲学才能真正改变世界。正如德国诗人海涅说的那样:“不要轻视观念的影响力,教授在沉静的研究中所培育出来的哲学概念可能摧毁一个文明。”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当民众攻陷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了凡尔赛宫,路易十六就慌了,他问:“什么?造反了吗?”

当时的波尔多公爵回答他说:“不,陛下,是革命。”

造反和革命,一词之差,但两个词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那是观念和理念的革命。

后来,路易十六身陷囹圄的时候,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终于醒悟了。他说了一句话:“是这两个人消灭了法国。”他说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梭,一个是伏尔泰。他们都是哲学家。

这段历史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哲学的力量。

最后呢,这本书还给我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它教会了我该如何生活,或者让我知道该去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这个话题,我需要稍微详细一点解释。相信更多人可以从中体味到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轴心时代”这个说法,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命题,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因为在这600年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但是有一个问题非常让人困惑:虽然所有文明都有伟大的宗教和思想传统,但是唯独古希腊发展出了哲学与科学——那么,希腊的独特性在哪里?

周濂教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古希腊人是怎样生活的。

我们知道,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些天才们,奇迹般地汇聚到雅典,造就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黄金时代,而且为西方文明的整体气质定下了基调。

那么雅典通过什么吸引了这些人呢?

就是自由和闲暇。

古市场是雅典人的生活中心之一(另一处中心是卫城,是雅典人祭祀的地方)。

雅典古市场并不像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市场那样,充斥着熙来攘往的生意人和顾客,它更像我们今天的文化广场。有闲的雅典公民在这里谈天、辩论、演说,听荷马史诗的朗诵,进行祭神仪式,看人们打官司。

雅典人活力充沛,对生活中所有快乐都非常敏感,他们总是背着双手,漫不经心地溜达,一会儿向东走两步,凑到人前去侃一阵,一会儿再朝西走两步,和另外几个人再辩论上两句。这种梦游式的走路方式常常酝酿着哲学沉思的胚芽。

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国的春秋时期不也有类似的场景吗?所以当时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但我们现代人就很难想象这种悠闲得近乎奢侈的生活了。

我们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用基托的话说就是“舒适但没有闲暇”。我们享受着触觉的、味觉的、视觉的舒适,却终日在堵塞的道路上奔波,在工作职责和家庭责任的轮番轰炸下疲于奔命,即使有一点点仅剩的视觉,也会被压榨出来“投资未来”。

但雅典人完全不会这样生活。他们过着我们现代人称之为“极简”的生活,家里面家居简单,饮食也非常简单,只有遇上重大节日才会吃肉。生活上的节制换来的是充分的闲暇,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在。

所以,学校(school)这个词在古希腊诞生之初,意味“闲暇”(skholee),本意是“度过闲暇的地方”。

我们国内其实也有不少城市正在打造所谓的“休闲之都”,但我们的休闲是什么呢?是吃饭喝茶、打牌沐足搓澡,而这些绝不是“闲暇”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

对古希腊人来说,能够“占用闲暇”的是一类特定的事情,就是言谈,尤其是指学术性的讨论、辩论和演讲。所以,school的本意就是“度过闲暇之地”,在这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闲暇的时光去追求和享受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带来的乐趣,而不是晃晃悠悠、迷迷茫茫地过“躺平”的放纵生活。

说到这里,也许你也会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追求怎样的生活。

希望2022,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份“闲暇”,和志同道合的人,过“思想自由”的美好生活。

《明暗之间:鲁迅传》

重磅推荐!2022跨年书单:这5本书,带你跨越不可能

最后这本书,在这个书单里更显跳脱。但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把这本书列入书单中。

原因有二:

首先,是因为鲁迅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是极其重要的。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我认为有这三个人物极具代表性:孔子、苏东坡、鲁迅。

这三个人生活的时代都相差甚远,可以说差不多需要500年才会出现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而我认为鲁迅就是我们现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第二个原因,是今年恰逢鲁迅诞辰140周年,我因工作原因,读了大量的鲁迅相关作品,其中最好的一本,就是我今天推荐的这本《明暗之间:鲁迅传》。

如果再让我推荐一本鲁迅相关的作品,我会推荐《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但是后者可能对喜欢文学的人更有价值,对广大读者来说还不一定适用。

但这本《明暗之间:鲁迅传》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一位非常有名的研究鲁迅的学者丸尾常喜写的,他的视角,和我们中国作家的视角完全不一样。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目前读过的最客观的鲁迅传记。

这本书让我真的“陷进去”了。说来可能有点矫情,就是我至今还深深地记得我读完这本书的情景:我当时坐在工位上,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我极力克制才没有流下来。

就像福楼拜写完《包法利夫人》之后,为包法利夫人哭一样,那种感情是自然的,没有刻意隐忍,亦无须刻意隐忍——当然,我和福楼拜流泪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福楼拜亲手创造并终结了包法利夫人的一生,而我则是被丸尾常喜的文字牵扯着,不由地走进了鲁迅的生命里。我好像真正参与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鲁迅一生的经历。

与其说这本书是一部鲁迅的人物传记,不如说这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而鲁迅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历史融合,相互影响,相互映衬。

有些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一位日本学者,竟然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以及鲁迅的研究,如此有深度。这本书无论对于中国历史的解读,还是对于鲁迅本人思想及作品的解读,都十分可靠,没有偏颇之处(至少我认为没有偏颇)。其中最令人敬佩的是,作者对于学术的真诚——作者真诚地表态,他对于鲁迅在广州时期的研究并不深入,而这一时期,恰好是鲁迅思想成熟的时期。尽管如此,我依然在“广州”这一部分,收获颇丰。我在书的边边角角做了非常多的笔记。

作者通过广州时期的鲁迅及作品,揭示了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同时写出了鲁迅在这一时期摆脱“彷徨”,以及其“进化论”遭到根本性破坏的结局,这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及原因。

如果中国近代历史中没有鲁迅,或许会变得更加苍白、黑暗;而鲁迅倘若没有生在这“明暗之间”的世界,或许也难以如此深刻地思考国民性,以及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鲁迅死后,他棺木的白旗上,写着“民族魂”这三个大字。他的一生,无愧于这三个字。更确切地说,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三个字。

我在2022开年之际推荐这本书,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鲁迅这般,成为“人间清醒”者。

鲁迅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之处,我真诚地把这本鲁迅的传记推荐给大家,相信你一定不会失望。

以上5本书就是我今天推荐的“2022跨年书单”,这些书会从不同角度塑造你的思维,影响你的一生。

我希望读者们能够做一个2022读书规划,让阅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比如10天读完一本书)。

读书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读书可以让我们和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交流,希望每个人都能因阅读而获得生命的蜕变。

2022,让我们一起踏上“跨越不可能”之旅!

理想国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周濂 ¥76.7 购买

(注:此书单的全部书籍,均可在我主页的“橱窗”中找到,均为官方正版书)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