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你好铠甲李焕英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24 17:47 作者:橙哲学堂周老师 围观:

今年的春节,一部《你好,李焕英》把贾玲捧上了中国最卖座女导演的宝座,截至初七下午两点,电影票房突破三十亿。

看到电影卡司,都是喜剧演员,肯定是一部让人捧腹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是的,电影上半场笑点密集又不累赘,但是到了下半场,用豆瓣网友的说法就是“别化眼妆,记得带足纸巾盒口罩”。

这部电影在上半场太搞笑了,在下半场又太容易哭了。

贾玲的母亲叫做“李焕英”,

48岁那年,她因为一场意外事故离开了人世。

多年来,

贾玲一直生活在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回忆和痛苦中。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为了弥补遗憾,贾玲将自己母亲的故事,写进了电影。

影片中平凡而失败的贾晓玲,从2001年穿越回1981年与年轻时的妈妈相遇,她想帮助母亲改变命运,让母亲的生活更幸福。

但没想到,母亲李焕英,也是穿越回去的,即使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命运,她依然做了同样的选择。

这是一部关于妈妈的电影。

对那些海外留学多年回不了家的留学生来说,这部中国电影也或多或少唤起和妈妈相关的记忆。

01

“你什么时候能给妈长回脸?”

在电影中,贾晓玲总是与众不同,一般的孩子被称作妈妈的小棉袄,她被称作妈妈的貂。出生的时候九斤八两、一路成长也比一般的孩子胖很多,上学的时候经常拉一裤子,放学被叫家长更是家常便饭......***妈无奈时只连声叹气:“你什么时候能给妈长回脸?”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接受到国外教育的留学生和自己的父母相处起来,也诸多摩擦,双方接受的文化理念大相径庭,常常是女儿一方“我喜欢的,妈妈永远反对”或者妈妈一方“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现在不阻止你,你将来总要后悔”。

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相处方式。中国父母通常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不喜欢谈论爱情和赞美,甚至以唠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担忧。中国家庭总是缺少平等对话的机会。

父母对孩子人生选择的参与度太高,孩子自己的选择余地小,被动参与学习为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父母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读一个厉害的专业,将来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也把这当成父母的义务。其实最应该对未来负责的人恰恰是你自己。

02

“你以后肯定有出息!”

影片中,贾晓玲考上了首都戏剧学院,妈妈大摆宴席宴请亲友,骄傲地展示女儿的优秀。哪曾想阴差阳错间暴露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是她花钱买来的,她真正考上的,是个成人本科。

贾晓玲以为母亲会生气,坐在母亲的后座上,有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知道我没出息。”“谁说你没出息?”“我以后有出息。”“那当然!”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世界上没有人比母亲更希望看到你有前途!作为母亲,她把期待给你,也并不表示她不能接受你的不足,母亲,永远在你身后兜底。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被浇灭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

03

“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

影片中,陈赫扮演的冷特和贾晓玲同样,都是爱生事,让妈妈操心的孩子,冷特说的话,深深地触动了贾晓玲的心。冷特说:“从小我没有做过一件让我妈高兴的事情,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一定会比现在幸福。”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贾晓玲想着如果可以牺牲自己,帮妈妈相亲改命,妈妈的结局,会不会为了更好?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曾经这样想过,我们的父母值得拥有更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那些认为自己让父母失望的孩子更有可能为父母感到难过。就犹如贾晓玲始终认为像王琴就读UCLA导演系的女儿那样能挣大钱才能给妈妈幸福。

影片中的李焕英其实说出了所有母亲的心声: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不要只记得父母责备你,

而忘记父母的鼓励和认可。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贾玲19岁失去母亲,这往后她说:“越成功,心里越觉得空。”

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

就没有下次了。

《你好,李焕英》:最牢不可破的铠甲,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你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趁父母还在身边,珍惜!

我是橙哲学堂一颗大橙子,国际教育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