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投资错误举要与分析

2021-12-24 20:36 作者:黑马财经圈 围观:

《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四篇

作者:董宝珍

文/陈嘉伟

一 成长投资的本质并不是成长,而是超预期

董宝珍经历过茅台2013年事件后,得出一个结论,说投资价值是来自市场认知错误,即市场低估了企业的实际价值,这个低估的部分就是安全边际。

成长投资的核心,是市场定价错误带来的超预期,而不是成长本身

但有出资人问,这个说法可以解释格雷厄姆的低估值投资,但如何解释成长投资呢?

董宝珍说,成长投资本质也是来自市场认知错误,而不是成长本身,打个比方,一个股票市盈率15倍,5年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了5倍,如果在15倍市盈率的时候买入,未来一定会收获丰厚。

那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市场只给出了15倍市盈率?因为市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企业未来5年会成长5倍,所以才给出这么低的估值,按照PEG等于1 的原则,他的合理市盈率是30倍。所以,成长投资也是来自大众的认知错误,本质和价值投资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没有看清当下的价值,一个没有看清未来的价值。

市场只预期他每年增长15%,结果增长了30%,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上涨动力来自超预期。

股价上涨的核心动力是超预期,这是股市的基本规律。

假设,还是这个股票,如果在市盈率30倍的时候买入,就很难获得超额收益,因为市场没有认知错误,没有定价错误就没有价差,没有价差就没有超额收益。

超预期本质是对早期定价错误的修正,超预期才是投资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成长本身。

所以,成长投资的核心秘密就是找到一个低估值,高增长的股票,比如20倍市盈率,30%的年化复合增长率,总之PEG要小于1,这个情况就是市场定价错误,就有超额收益。

但关键是如何判断企业未来几年都可以达到这个增长率呢?要买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所谓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主要是指这几个方面——有品牌知名度,技术优势,网络优势,规模优势等,有这些优势的公司,比较容易超预期,因为竞争优势最终会转化为业绩。

比如2013年茅台被市场抛弃的时候,他的核心优势——品牌知名度并没有丢掉,董宝珍有一次去乡村玩,问村民中国最好的白酒的哪个?每个村民都说是茅台,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喝过茅台,但是茅台这个牌子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就是竞争优势,一旦老百姓有钱了,就会喝茅台,就会创造出业绩,这就是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能超预期的原因。

成长投资的核心,是市场定价错误带来的超预期,而不是成长本身

所以,投资机会来自于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出现超低定价的时候。

我们无需担心市场没有投资机会,因为市场总会犯错误,比如2015年5月是一个牛市,但这时茅台的市盈率是16倍,安硕信息是275倍,全通教育是133倍,乐视网是77倍,很明显,这个时候市场对茅台比较悲观,对后三者比较乐观。

但到2018年,茅台的业绩增长了74%,而后三者的业绩不但没有增长,而且还大幅度地萎缩,安硕信息萎缩了43%,全通教育萎缩了76%,导致安硕信息,全通交易股价跌了80%,而乐视直接退市了。

低估值说明市场对其预期很低,预期低才容易超越,这是常识,用100倍市盈率买一个优秀的公司,可能整个公司是非常优秀,但长期持有是无法让你赚钱的,因为这种公司不达预期很容易,超预期很难。

达不到预期就是反向预期,就是风险和损失,超预期,就是投资价值和机会。

那如何避免前者,找到后者?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逆向投资,股价涨了很多,市盈率很高的时候,说明市场对他太乐观了,那么未来就很难超预期,反过来,股价跌了很多,市盈率很低,但其实业绩很好,核心竞争力很强,那么就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也需要通过时间来消化,就像茅台股价真正开始起飞是过了2015年之后,这时候离2013年股价大幅度下降已经过去2年多了。

这个投资的核心概念,其实就是巴菲特的“只跨越一尺栏杆”,巴菲特说,我们之所以投资做的很成功,是因为我们只专注于寻找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栏杆,而避开那些7英寸的栏杆。

成长投资的核心,是市场定价错误带来的超预期,而不是成长本身

所谓一英尺的栏杆,就是指业务简单,有核心竞争力,估值便宜的股票。

二 股价是判断对错的标准吗?

2014年1月,此时的茅台股价已经下跌了60%,出资人这时候给董宝珍写信说道:

你管理的基金对茅台股价下跌视而不见,越跌越买,现在我认为这个投资已经失败了,你的心理失衡了,你的行为是非理性的。

成功的投资一定是逆大众的,但不合时宜的逆大众会死得很难看,你只认定自己坚持的价值,而完全不理会市场,这在中国是不合时宜的,茅台的股价下跌超出了你的预期,当然长期看茅台一定会涨起来,但长期看你我都死了,面对已经下跌60%的事实,你还认为你是正确的吗?你要多久才能证明你的正确,2年还是3年?

出资人的意见很大,而且包含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在投资实践中看待有效市场理论?

要不要敬畏市场?

董宝珍在回信中说,他没有心理失衡,他在股价下跌的时候不顾一切地买入,因为他认为茅台的跌停和基本面没有关系,股价越低越便宜,这是常识,这是上天给的投资机会,如果你不敢藐视市场先生,没有绝对的自信,没有对投资对象的了解,就不适合做投资。

出资人认为,股价说明一切,股价涨就是对的,股价跌就是错的,他信奉的是有效市场理论,绝大多数的股民也是这样看的。

敬畏市场就是敬畏价格,因为当下的盈亏是价格决定的,大多数人都只关注短期利益,所以敬畏市场就是承认股价是判断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承认自己只关注短期利益。

董宝珍认为,股价不一定是正确的,股价是一种表象,本质是企业的价值,股价和价值有时候会出现严重的背离,但就长期来说,决定股价走势的还是价值。

敬畏市场和价值投资是水火不容的,在敬畏市场指导下,就会放弃低估,放弃价值,放弃长期利益,也就放弃了基本的投资原则。

世界上很多领域要做出成绩,需要天赋和努力,比如打篮球,需要身高优势,这是天生的,需要每天练习,多年如一日练习,才有可能成为巨星。

但投资这个领域不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尊重常识,耐心等待即可。甚至你越努力,结果越糟糕,比如你努力研究很多股票,研究市场的走向,导致结果你换来换去,频繁交易,但长期下来可能结果还不如死拿着一个股票,这就是投资领域和其他领域不同的地方,在这个市场获取报酬,最重要的并不是天赋和努力,而是相信常识,并克制人性的弱点。

这个常识,就是价值投资的几个核心原则:安全边际,核心竞争力,一句话就是以低估的价格买入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但这样的公司买入后也许还会下跌,这时候就很难让你再相信常识了,因为你的本能会让你逃避,让你放弃,能在持续下跌中买入并长期耐心等候,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做到的原因。

所以,投资的核心能力,是用理性克制人的本能,巴菲特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开出了四个核心条件,第一,对风险很敏感,第二,对人性深刻了解,第三,情绪非常稳定,第四,对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人的行为很了解。

这四个条件里,强调的是风险,人性,情绪,还有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这里强调了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会引发股价大幅波动,他们其实也是追涨杀跌的,比如2013年茅台股价跌破了100元,但底部大规模割肉的都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之所以也和散户一样追涨杀跌,核心原因是机构的排名机制导致的,他们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即使业绩差,但只要在同类基金里排名靠前,就可以交代过去,即使是亏钱的,他们也可说,我们还不错啊,你看我们排在前十呢。

在这种机制下,如果股价下跌,其他机构割肉而自己不割肉,排名就会下降,自己饭碗就不保,所以他们即使明明知道这个时候估值很便宜,是应该买入而不是卖出,但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也会只顾眼前利益而卖出。

所以,机构投资者的出发点,并不是价值,不是为投资者赚钱,而是自己的利益:排名,手续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非理性就会更加严重,因为一般的散户是跟风的,尤其现在流行量化交易,这会更加强化股价的短期趋势。

在股价持续下跌中,恐惧会主导你的行为,如何在投资中克服这种本能呢?

第一,要有深度的认知

第二,绝对自信,相信常识

要做到深度认知,就需要深度的研究,所以巴菲特一生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看年报,深度研究是深度认知的前提。

但在市场非理性的时候,要绝对自信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时候市场会出现各种创新的理念,用来否定常识,鼓励人们抛弃常识,他们做的很专业,有图标,数据,有模型,但这些都是违背常识的,那些把黄金当成白菜卖,或者白菜当成黄金买的行为,在股市很常见,比如2015年的乐视股价一飞冲天,很多专业人士,媒体,就开始用各种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贾跃亭说:“净利润不应该是衡量一家企业价值的第一标准,在工业时代,赚钱是第一,但互联网时代,衡量企业的价值是看未来”

知名媒体说,对互联网公司的分析,遵循工业时代的逻辑,套用格雷厄姆的传统分析工具,就是三流分析师。

在这些观点里,认为常识和原理已经过时了,而且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过程,更多的是喊口号,用情绪替代逻辑思考。

茅台大跌的时候,就说“茅台是腐败酒,没有未来”,“官员不喝茅台了,茅台失去了成长性”。

在2020年茅台大涨的时候,就说“茅台是中国财富增长的象征,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

“茅台市值破万亿,是中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富裕了,如此盛世,三生有幸”

这些表述的背后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分析,更多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表达,是喊口号。

这个时候股市陷入一种不讲逻辑,不讲事实,不做分析的状态,绝大多数人放弃了理性,取而代之的是愿望。

所以,这时候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和价值,是非常艰难的,但这时候坚持原则,相信常识,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投资人。

2021年11月3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