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炒股需谨慎(炒股需谨慎还不如投资房产句子)

2021-12-28 20:52 作者:书文职场 围观:

从3月份开始,欧美股市发生暴跌,股市再次成为大家热谈的话题。看着身边有一些同事开始进入A股,我也回想起了5年前,很多事依然历历在目。

5年前这个时候,正是A股处于牛市快速上升的阶段。2015年3月,受到身边同事在股市纷纷开户、互联网资讯热评“牛市开启”的影响,我毅然加入炒股大军,成为一名“新韭菜”,开启了我的股市投资经历。

一、初入股市,尝到投资的乐趣

1.心动开户,持续学习

大学时期,我对投资就很好奇,经常跑到图书馆看股市、基金等投资类书目,感觉金融大鳄都很酷。在校期间,利用家教挣的钱,也开始学习买基金,还幸运赚了一些,似乎自己有点投资天赋。

转眼工作3年,到了2015年,这一年,对A股的股民来说,应该是永生难忘的一年。从一个周期来看,2014年下半年开始,A股走进了牛市行情,蓝筹股大涨,到了2015年3月,A股普涨行情开启,办公室的老股民天天看着手机,股价上涨、日进斗金,个个眉开眼笑。在这样的气氛下,不被感染真的很难,于是我就在3月开户了。

我准备在股市大干一场,买了很多书研究,每天下班复盘、分析数据,研究分时图、K线、量价变化等等,越学越快乐,内心更加自信。

2.股市赚钱,感觉遍地是黄金

都说万事开头难,当年炒股好像并不是这样。我先小成本试水的两只股,竟然都挣钱了,结合对个股数据的分析,感觉炒股也并不难,便逐渐增加了投入,期待获得更大的回报。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记忆最深刻的是买的次新股(上市不久的新股票),赶上了一波行情,是什么样的行情?那是每天涨停的行情,有的是连续接近两周的涨停,每天都挣几千,都是半个月工资,哪还有心思工作,直觉告诉自己:也许自己是股神。

其实次新股相比新股,那是小巫见大巫。当年有个神股“某某科技”,老股民都知道,连续几十个涨停板,股民间曾流传个段子,买了它,从奥利奥进去、不久就变成了奥拓、再不久就变成了奥迪。当然,我没有中签这只新股的运气。

除此之外,那些价格破100的、破200的股票,逐渐增多,不断刷新着高价。

不夸张地说,随处都能抓到“黄金”票。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3月开始,大盘整体持续上涨

3.无心工作,操心和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遇到这样的挣钱方式,办公室80%的人都参与进来。我也无心工作,每天上班,先看一看股市资讯,跟大家聊聊股市心得,然后就等着9点15来临。

每天股市开市的4小时,我都想办法抽时间盯盘,遇到股价绿了,开始慌张:要不要割肉?要不要补仓?从大盘、板块、个股分时等界面来回切换,生怕错过最佳的买卖时机;遇到股价红了,便时刻盯着,要不要抛一点,等跌了再接回来?还是继续持股待涨?生怕少赚一些。

每天8小时的上班,就在这么操心和开心中度过。

二、暴风雨来临,股市决不是提款机

1. 暴跌来临,体验股市“过山车”

股市里有句话:当身边的人基本都在股市开户了,那离熊市也就不远了。后来感觉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6月初,我先是栽在次新股上,我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上午次新股涨停,挣了2万多,心里别提多乐。到了下午,打开软件一看,突然惊住了,亏了2万多,在持仓总市值上体现的是比上午少了4万,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当时有人投入的更多,但我的家当基本都在这,而且还计划下半年买房,没有一点心理承受能力,断不能经历这个场景。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好在我当时慌乱后,立刻选择理性,赶紧快速看大盘、看板块、看个股分时和量价,在股价又拉升的阶段,及时抛掉手上的股票,虽然没有抛在高点,但也挽回了较多损失,后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第二天,那支股票开盘暴跌,收盘跌停,此后一蹶不振,股价狂泻,我幸好躲过了。

2. 躲得了初一,却躲不过十五,跟牛市说再见

经历前面的次新股暴跌,大家都感觉到股市有点不正常了,但总渴望牛市还在,尤其是利润减少、甚至亏损本金的情况,便更想在股市翻本,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当时总体还挣了不少,却不甘心就此罢休,继续瞄准机会杀进来。如果时光能倒流,多想回到当时劝自己,赶紧清仓,彻底远离股市。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大盘涨到6月14号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6月15号—7月9号,最黑暗的时光

6月中旬,A股在媒体、舆论一片“冲击6000点”的呐喊声中,开启了暴跌模式,“千股跌停”变得常见。

那个6月对股民来讲,是极度黑暗的6月。

暴跌之后,我和很多人一样,抄底等反弹;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继续暴跌,那继续抄底,没过半小时,直接跌停;

第三天,继续暴跌,这时已经快绝望了,但是心里不服,为了降低成本价,接着投入更多来抄底,心中期待着股价将和之前一样,只要反弹,就能大赚一笔;

第四天,奇迹发生了,竟然真的反弹了,损失挽回了一些,对牛市重拾希望,大家看待后市都很乐观;

第五天,又开始暴跌,大家不敢再补仓了,静静躺着不动;

第六天,集合竞价直接跌停,盘中股价基本维持在低位震荡,虽然不服,但大家更加冷静,不敢再轻易“抄底”,只能静观后市,“躺着装死”。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20多天,大家才真正从牛市的梦中醒来,用“真身”体验了股市的残酷,持续几个月的大牛市终于说“再见”了,这个时候,我没有听说身边的人还有赚钱的,不是“继续赚钱”,而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已经亏了本金。

我算是幸运的,当年最多的时候投了20多万,最终总亏损不到2000,现在想想,着实后怕。其实亏的不止是本金、还有精力和心力,以及从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工作。

如果说我得到了什么,那就是这段惊心动魄的时光,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天上不会掉馅饼”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都说股市考验的是人性,人性的贪婪和恐慌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和很多人用了全部家当冒险经历了一次。

3. 敬畏市场,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之路

在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广大投资者也回归了理性。我好像有点明白“价值投资”的说法了,因为繁华落尽,只有那些真正优质的公司,才会在市场上走得更加平稳,不像很多公司,在泡沫满天飞的阶段,只知道炒作,股价持续上扬,一旦泡沫破灭,就立马被打回原形。

我并没有完全从股市撤出来,而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投资之路,开始更深入研究,想成为一名“技术控”的中长线投资者,不再像之前频繁地短线操作。因为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在股市这种牵扯非理性因素太多的场合,想不出错根本不可能,100次操作,即便99次都对了,但如果有1次错误,那99次的成功都变成泡影。如果想“逆人性”,那“做事必须靠系统”,必须依靠适合自己的炒股“规则”,比如达到一定的收益就撤出、触碰一定的止损线必须割肉、在某种技术指标范围之内就继续持有等等。

后续在股市的探索就不多描述了,我最终选择了中长线投资,因为这样不用耗费太多精力,也可以更好地陪家人、更好地经营工作。并且,在4年股龄之际,我选择暂时离开股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未来成长中。

三、回归理性,“脚踏实地”永是真

1.自我觉察,我为什么不再炒股

虽然现在并不属于牛市,但看到有些新人进入股市,忘乎所以地天天研究股价走向,就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我从去年开始,坚定了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生涯咨询师。咨询师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较高的“觉察”能力,尤其是针对自己的很多经历,比其他人有更强的“自我觉察”。

比如这样的觉察:很多人选择进入股市,其实目的是增加收入,因为好像找不到更多的方式了。但是,如果仔细盘点资源和能力优势,他们会发现,增加收入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更加卓越地完成工作、以兴趣为基础开展第二职业、“投资自己”提升能力并收获长远收益等等。

自我觉察方面,我更倾向于“投资自己”提升能力并收获长远收益。跌跌撞撞,股市一游,我觉察到自己的确不适合继续“炒股”了,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本职工作和磨炼生涯规划师技能上。当然,我不适合,不代表大家都不适合,我相信肯定有天赋异禀或者刻苦研究股市的人能获得成功,至少在我观察来看,身边从事炒股的人,极少有挣钱的。我能看见的事实是,很多职场人,本职工作都还有可观的进步空间,却每天花费大量精力盯盘看股价,无心投入工作。

2. 在职炒股,先问自己“我的职场搞明白了吗”

针对一些职场人,与其耗费大量精力研究股市,上班时间偷偷摸摸研究盘面,不如首先想清楚,我的职场搞明白了吗?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不要说:我在这个企业也就这样了,并没有其他追求。

也不要说:这个企业就是这样,再努力也没用,没人看得到我。

我们能不能先问一句自己:有没有真真切切地在努力?

有一句扎心的话:你不是有5年的工作经验,只是1年的工作经验持续了5年。很多职场人的状态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看穿了职场,便陷入了“无知自信”的怪圈,却不知职场的规则、技能是综合性的复杂体系,只有看到了这个体系的全貌,才能给自己的工作找到更多的动力,而不是消极认为“自己就这样了,不如去炒股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3. 应对职场不确定性,锻炼“可迁移能力”才是关键

那职场发展复杂体系的全貌是什么?我不能穷尽,但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大家梳理。

从个人、组织以及二者间关系来看,CD模型有助于理解我们的职场发展。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CD模型(由新精英生涯研发)

CD模型,即career development模型,形象展示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通过成功线和幸福线的双链条,揭示了职场中价值交换的规律。个人的能力要满足组织的需求,提供劳动价值,企业才会给予相应的回馈。

所以看清楚这个职场发展体系,可以从能力、要求、需求、回馈四个方面分析。

能力,明确自己有什么能力,组织需要什么能力,如果有差距,我怎么提升?

要求,不同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侧重点会有不同,但本质都是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的;

需求,从兴趣、能力、价值观来分析,在工作中找到热情和动力,获得更大的成长;

回馈,企业的回馈不止在薪酬上,还有发展空间和情感回馈,不要把目光都聚焦在“收入”这一个点上。

那可能会有人问了,我很清楚企业要求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我感兴趣的,那我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当务之急是做好职业定位,在找到合适的下家前,把现在的工作梳理好,锻炼“可迁移能力”。

经历5年前暴跌的过来人:职场人,选择炒股请慎重

什么是可迁移能力?比如,我在一个细分领域积累的知识,换到另一个领域,这种知识可能暂时用不上,不好迁移;但是,职场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比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办公技能(如word、ppt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如写作、汇报工作)等等,这些都属于可迁移能力,而每一项能力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积累,把每天最宝贵的8小时留给这些,在工作中充分历练自己,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当下即道场”。把现在的职业弄明白了,即便换了一份工作,你也不会丧失竞争力。

因此,锻炼“可迁移能力”才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永远坚持这样的理念:“8小时内的改善”好过“8小时外的充电”。当然这个理念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是否做好了定位、找准了目标,并有策略地执行。

结语

现在回到前面讨论的炒股问题,再次阐明我的观点:

我不反对职场人炒股,但我希望,大家在炒股前请慎重考虑。一是,充分认识到股市的风险,而不是受短期赚钱的刺激,想着快速赚钱之路,这种思想“要不得”;二是,更重要的,要想清楚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并采取行动,千万不要逃避我们的职场,忽略我们内在的追求,去选择一个看起来更刺激、更方便的“股市”挣钱方式。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不仅仅是合法合规的“道”,更要是适合自己的“道”。所以,职场人的心态一定要摆正,先弄清楚职场的事,再考虑炒股的事,千万不要影响工作,舍本逐末。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未知股市的钱是怎么赚来的,就不知将来是怎么亏回去的;

未知怎样才能把职业发展好,就不知为什么职业没有发展好。

实践出真知,一起共勉。

我是生涯规划师书文,持续分享职业生涯之道,欢迎关注@书文生涯,携手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