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三进山城好看吗

2022-03-04 10:01 作者:党史博采 围观: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文/朱安平

在艰苦卓绝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斗争业绩。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摄制的《三进山城》,通过八路军某部连长带领战士,英勇机智地与敌人反复较量,终于胜利粉碎日寇“扫荡”计划的故事,生动演绎了我抗日军民不畏强暴、骁勇善战的英雄风貌,传奇色彩和惊险样式兼具,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

身残志坚书写

《三进山城》作者赛时礼,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特等伤残军人,有着“中国保尔”称誉。他于1919年12月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市高村镇坤龙邢家村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家境困难,只上了4年小学。因从小喜欢京戏,受戏中豪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英雄气概影响,痛恨欺压百姓的官府人,从而萌生革命意愿。1938年1月在本村组织抗日救国自卫团,翌年受党指派打入国民党部队做“策反”工作。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作战参谋、作训科长、代理团长等,参加过大小战斗200余次,先后6次负伤,最后一次带伤参加1947年的海阳战役,在指挥战斗中身中两颗机枪子弹,被抢救7天7夜才活过来,从此成了浑身上下布满16处战伤、半身不遂的特等伤残军人。因屡立战功,赛时礼曾获“昆嵛山战役银质奖章”,被授予“战斗模范”、“模范指挥员”等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南海军分区司令部参谋处长、胶东军区司令部军训科长、昌潍军分区副参谋长、山东军区司令部管理处长、济南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局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同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赛时礼

由于身体严重伤残,1962年赛时礼奉命离职休养。昔日疆场驰骋的战斗英雄,如今只能生活在别人照顾之下,不禁令他寝食难安,总想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做,可是右眼失明、右手致残、半身不遂、活动极为困难,又能干点什么呢?就在此时,苏联著名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与病魔作斗争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事迹,让他豁然开朗,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然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顽强奋斗的英雄形象,更是让他备受鼓舞和激励,感到自己大脑还很敏捷,左眼、左手还管用,又有丰富的战斗经历,何不学着写点东西。于是他找到了新的生命航标,拿起笔来书写战斗篇章。

赛时礼就这样以特等伤残身躯,开始人生又一次“战斗”。写什么呢?一桩刻骨铭心的往事涌上心头:那是1942年10月,已是东海军分区主力部队连长的他,带领部队攻打敌人一个大碉堡,左腿被机枪打穿,在乡间养伤,意外同曾担任过自己排长的张某邂逅,战友之情让他急不可耐地问这问那,对方却神不守舍地支吾几句就躲开了。几天后他从过往的同志那里得知,张某因耽于女色而不惜为虎作伥,充任敌人侦缉队长,曾在一夜工夫带人抓走我方20多名干部和党员,已经成了我军通缉的叛徒。赛时礼顿时两眼冒火,这么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自己竟失之交臂,遂主动要求带领一支队伍辗转追击,终于除掉了这个血债累累的叛徒。赛时礼伤愈后转到地方部队,担任文登县独立营2连连长,因腿伤瘸以毛驴为坐骑,率领连队与日寇、伪军周旋战斗在文(登)、威(海)、烟(台)公路两侧,打伏击、截汽车、拔据点、闹县城、闯威海卫……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目睹沉沦、蜕变,抗争、搏击,使他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应当让人们谨记。于是决定从自己最为熟悉、印象最为深刻的战斗生活入手,由此开始了处女之作的中篇小说《三进山城》写作。

毕竟伤痕遍体半身不遂,而且只有4年小学文化底子,给赛时礼创作带来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但他满怀幸存者的崇高责任感,以当年打敌人、攻碉堡的勇气投入写作。由于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因伤残视力备受影响,右手重残不能握笔,只能用左手写字,因而赛时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写,而是艰难地用笔尖去戳,字写得很大,常常溢出稿纸格子外面,但笔画工整、笔锋有力。他的腿因重伤致残行动不便,走动离不开手杖,有一次因长期伏案写作,起身后摔倒险些骨折,休息治疗10余天,然后继续写作。多亏日常生活有其爱人巴枫悉心照料,文思顺畅时一天竟能写下数千字。正是依靠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赛时礼战胜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伤痛,于1964年春完成了初名为《三进文城》的小说创作,记述抗战时期我文登县独立营某排战士在连长带领下,三次化装进入文登县城,与敌翻译官、警备队长斗智斗勇,捉拿叛徒,营救被捕同志。

赛时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凝聚自己心血的书稿寄往山东人民出版社,仅过了10来天,该社文艺编辑室副主编赵炳南及编辑邱勋即登门造访。他们收读后认为作品情节曲折,颇有生活气息,几个人物也初具轮廓,不足之处是一些主要情节没有充分展开,谋篇布局尚待合理,人物形象还不够丰满,文字也较粗疏,决定与作者接触以决定取舍。当了解到赛时礼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两人当即引起极大兴趣,并对作者充满了敬意,进一步交谈中发现其对民间戏曲甚为熟悉,善唱京剧,而且很会讲故事,记忆力特好,许多战斗经历讲起来栩栩如生细节逼真,语言幽默泼辣,认为有一定军旅文学创作基础,有可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返回向编辑部报告后,决定由邱勋为此书责任编辑,帮助赛时礼把小说改好出版。经邱勋指导帮助,赛时礼拼搏数月,终于将4万余字中篇小说定稿。发排时正逢小说《刘志丹》因写真人真事遭到批判,为免受牵连,遂将书名改为《三进山城》,书中文登县亦变为登海县,于1964年10月正式出版。

全力扶持改编

《三进山城》得以走上银幕,始于长影有人出差,偶然在济南火车站买到这本小说,有感其故事性颇强很适合拍电影,回厂后推荐给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导演张凤翔。当时长影正在筹备拍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影片,张凤翔看到《三进山城》小说不禁眼睛一亮,马上向厂里表示希望能拍这部片子,缘由是当过八路军,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并提出拍摄设想,原小说主要写的是八路军进城消灭一个叛徒,地下党一般都是单线联系,叛徒对组织的影响不是很大,觉得影片应该扩展为以配合反“扫荡”为目的。厂领导很为赞同,派他去济南听取有关方面意见。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张凤翔

张凤翔带上介绍信赶至济南军区,宣传部门却说不管,因赛时礼已系荣誉军人,出版小说是直接与出版社联系的,并未经过军区。张凤翔考虑到将来这个戏还是要经过军区审查,况且较之原小说会有大的改动,军区若不通过,长影也绝对不会让拍。经反复细致说明情况,军区宣传部给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可以不写叛徒,三次进城框架保留;第二,必须体现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城里斗争是配合外线作战;第三,要体现人民战争思想,必须加强人民配合的戏;第四,要体现正面人物的英雄本色。

张凤翔赶紧向长影领导作了汇报,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即携该片副导演韩敏前去拜访赛时礼。经商谈赛时礼同意按四点意见进行改编。此时已是1965年新年前夕,为抢时间赶出剧本,他们本想邀请赛时礼去长影改编,但因其身体状况太差,东北天气又冷,决定留下来与之一起就地改编。出于对这位老英雄尊敬和照顾,采取共同构思讨论、韩敏具体执笔的方式,每一场戏写出后,再由张凤翔加以修改。后来影片编剧虽然只署了赛时礼一个人的名字,但也包含了张凤翔、韩敏的智慧与辛劳,但两人并未想过要把自己名字加上去,而且一再表示:“我们都觉得帮助一个战斗英雄改编,是组织上对我们的信任。”

改编过程中,赛时礼又一次回忆起那挥洒青春与胆识、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战斗岁月,满腔豪情、心绪激动地讲述了出生入死、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张凤翔也补充了当年在八路军太行军区先锋剧团搜集到的一个真实事例:为掩护我方干部路过平汉路到延安去,必须扫除通行障碍,地方部队有个号称“滚地雷”的战士,用麻绳拴着两个地雷套在脖子上,进入据点与伪军小队长谈判,吓得对方连声招呼,“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千万别撒手!”赛时礼受到启发,讲起了自己使用手榴弹威慑敌人的类似做法,就这样衍化为后来影片中最为惊险出彩的场面:刘连长把手榴弹捆在侦缉队长刁德胜腰间,紧扣穿过衣袖的导火索予以控制迫其就范。

经过两个多月几易其稿,最终完成了全新的《三进山城》电影剧本创作。与小说相比较,故事情节主线没有变,但三进山城的目的由除掉叛徒、营救被捕同志改为配合我军反“扫荡”,一举消灭盘踞在齐阳城里的鬼子,为此增加了许多小说中没有的精彩情节,使故事更加惊险、曲折。剧中背景为1943年秋,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纠集数千日伪军,对我牙山根据地疯狂“扫荡”。为了摧毁敌人军火供应,刘连长率张排长和小马进城侦察,在地下工作者周锁林配合下,摸清敌人弹药储备和运输情况。但因在侦察过程中打死了发现行踪的特务,使日军加强警戒,并改变运输弹药计划,于是刘连长等二进山城,找到王翻译官,迫使他供出小野计划,并将敌人军火库炸毁。小野深受打击,秋山旅团长命其立刻出城偷袭我军,王翻译及时报告给我,不料被小野发现临时改变计划,撤换守城伪军,切断我军进城路线。刘连长等又利用侦缉队长刁德胜与烟台军火商卖军火关系,化装成军火商人三进山城,胁迫刁德胜把我部分队伍带到城里。在我内外夹攻下,小野惊惶万状向秋山旅团长求援,秋山只得撤离牙山根据地转向齐阳,途中被我主力部队包围,最后敌人全部被消灭,我军取得反“扫荡”胜利。

生动呈现银幕

剧本获准拍摄后,随之组建摄制组。与导演张凤翔搭档的摄影师吴国疆,是长影主创队伍中的后起之秀。参与拍摄的演员,既有很早进入影坛资历深厚的方化、崔超明、田烈等,分别饰演日寇守备队长小野、伪军警备队黄队长、胖伙伕,也有在长影成长起来正当盛年的梁音、王洁人、张巨光、孙笑非等,各自饰演八路军刘连长、伪侦缉队刁队长、地下工作者郭正年及周锁林,还有从本厂译制片演员中找来的孙敖,客串饰演王翻译,外借的济南京剧团16岁小演员张继强,饰演通讯员小马。无论角色大小、戏份多少,演员们都有颇好发挥,尤以出演敌我双方领军人物的梁音、方化最为出色。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刘宏志的扮演者梁音(左)和小野的扮演者方化(右)。

梁音一直在银幕上以工人、农民、战士和我军下级指挥员形象出现,《三进山城》中的八路军连长刘宏志这一角色,与其戏路是吻合的。在准备角色过程中,他遇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刘连长深入敌占区侦察敌情需乔装不同身份作掩护,第一次化装进城扮作樵夫挑着一担柴,因其小时在农村生活过,打草、搂柴火、挑担子这些农活很熟悉,演起来非常顺手;第二次进城装成日伪军,只是换穿服装也好办;为难的是第三次进城变身为从烟台来的阔商,这让从未穿过大褂的他有了压力,特意参看了好几部上世纪30年代的影片,反复揣摩里面穿大褂人的动作神态,并且在不拍戏时也穿着在剧组里进进出出,这样逐渐适应才有了模样。进入拍摄阶段,他始终把自己放至剧中特定环境,力求思想感情和言谈举止与角色融合一致,注重运用面部表情和五官变化刻画人物,借助眼神的流盼、眸子的闪烁、眉头的舒蹙、嘴角的噏动等细小动作,准确表现人物感情的流露、迸发、起伏,达到导演所点化的:“拿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劲头,一定要把剧中的特点给抓出来,用眼神来表现,对敌人要恨,从骨头缝里往外渗的恨,但恨不是盲目蛮干,要出智慧……”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三进山城》电影海报。

扮演小野的方化,因其在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中所饰松井,已成银幕上日本鬼子标志性形象,1962年又成功饰演了《甲午风云》中的日本“吉野”舰队头目伊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连同解放前拍摄的两部影片,这已经是方化第五次在银幕上饰演日本鬼子。他力求与之加以区别,尤其是观众所熟悉的松井、伊东,经过仔细辨析找出小野独有特点,虽同为日本武官,侵略本性一致,但表现形态有异,松井、伊东颇多见诸于凶残狡猾、贪婪张狂,小野更为显著的是伪善阴险。方化从化妆造型、形体动作入手,赋予小野以别样形态,松井一身戎装偶有敞怀,经常叉腰和手握大洋刀,伊东穿戴海军将领制服,双手撑扶军舰栏杆虎视眈眈,小野则除军装还有和服,并习惯以手前插围腰。为凸显其个性特征,方化精心设计了非同凡响的出场,用毛笔书写“攻其不意,出其不备”,初显刁钻奸诈、工于心计的习性,随着剧情进展,又通过对警备队长、侦缉队长及王翻译官的不同态度,控制、利用、拉拢、打压等分而施之,以及为掩饰偷袭八路军行动计划、召集商贾布置庆贺中秋,故作亲善友好姿态,刻划其惯于恩威交加、软硬兼施,这些均精细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于其所擅长运用的目光、眉头、笑容、语气、声调之中,呈现出一个鲜活而又独特的敌酋形象。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海报。

影片于1965年7月正式开拍,首先拍摄外景戏,地点分别选择在山东蓬莱和辽宁兴城。前者系因要拍摄巷战,蓬莱的小胡同特别多,而且很有特点,墙面和地面都是石头的,路中间也是用石磨盘铺的,拍摄起来既方便也有味道。后者则需城门作为主景点,刘连长三进三出皆由此通过,而蓬莱没有城墙,只得另行物色,但经费有限不能太远,遂就近找到有城墙的兴城。但兴城无城门楼子,乃以特技摄影与美工合成方式解决,即先在玻璃上画出城门楼子,通过摄影机透视关系,直接接到实景拍摄的城墙上,达到浑然天成的完满效果。

翌年4月,《三进山城》在全国上映。因其不仅以传奇色彩与惊险样式,生动演绎了抗日军民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而且表现了指战员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论持久战》、以毛主席战略思想武装自己的情景,切合时代精神所需的突出宣传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以及渐成风气的遇到问题到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因而受到重视和欢迎。尤其是片中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正反人物形象鲜明,在当时因极“左”思潮愈演愈烈,电影创作与生产陷入僵局,图解政治、简单概念等弊端严重,相形之下颇显难得,备受观众喜爱和市场青睐,电影拷贝发行达280多个,随后又被翻译出口到东南亚、东欧、非洲等国家和港澳地区,仅香港放映就长达一个月不衰。事实上此片已成为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电影生产即告中断,该片与其他文艺作品一样遭到禁锢,直到“文革”后才重返银幕,至今仍是回顾礼赞抗战的保留节目。

《三进山城》:抗战经典影片,堪称新中国“十七年”惊险战争片“绝唱”,曾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剧照。

进入新世纪的2012年,《三进山城》又被拍成36集电视剧搬上银屏。该剧保留了电影中“刘宏志连长带领战士们三进山城粉碎日寇‘扫荡’计划”的主线,增加了奉献、背叛、拯救等要素,配合大量动作戏、枪战戏和心理智斗,力求将红色经典与时代气息融为一体,再塑民族士气,传承抗日精神!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