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江南电影厂好看吗

2022-03-04 07:01 作者:澎湃新闻 围观: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纪录片《播火1920》:揭开首个工人党员的传奇故事

00:30

视频加载中...

《播火1920》预告片(00:30)

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个约定,也马上就要演变成确实的行动,并且永久改变中国革命的格局。1920年,革命的火种来到了上海,并散布开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的纪录片《播火1920》将于6月3日22:00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并在百视TV同步上线。该片是尚世影业关键帧工作室和纪录片中心刘丽婷工作室的首次联手合作。

《播火1920》聚焦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的1920年,通过“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的故事,揭示黄浦江畔这段波澜壮阔的“播火”历程。

近日,主创团队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到对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态度,团队一致认为,严谨是被摆在第一位的,因为对待历史题材,哪怕是细节非常好看的内容,在找不到非常详实的信源时也必须割舍。

纪录片《播火1920》全片28分钟,从策划到制作完成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此前没有人做过李中,没有可以参照的作品,所以创作之路异常艰辛,但主创认为,正因为没有人做过,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是属于我们上海自己的一个非常宝贵的红色财富。

纪录片《播火1920》:揭开首个工人党员的传奇故事

《播火1920》海报

李中在党史上有好几个“第一”,但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淡

1920年一个闷热潮湿的初夏,22岁的湖南青年李中经多方打听,前来拜访他心中的偶像——《新青年》杂志的主编陈独秀。李中是两年前的夏天来到上海,在一家古董古玩店帮工糊口。

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对比着棚户区的贫民疾苦,以及五四运动后的全市大罢工,让李中忧国忧民。当陈独秀与李中深入交谈,得知他与湖南一师的同学毛泽东、蔡和森都特别喜欢《新青年》传播的先进思想,就对他格外热情。

1920年初秋,李中走进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成为了一名打铁工人。他脱下长袍,换上工服,一边在车间打铁,一边积极联络广大工人,传播先进思想。

1920年11月,毛泽东在跟湖南第一师范同学、留法的罗学瓒通信时说:“我现在很想作工,在上海,李声澥君(即李中)劝我入工厂,我颇心动。李君声澥以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居然一两个月后,打铁的工作样样如意,由没有工钱以(已)渐得到每月工资12元。他现寓居法租界渔阳里二号,帮助陈仲甫(即陈独秀)先生等组织机器工会。”

《播火1920》出品人鱼洁说,“我第一次知道李中,不是从史料,是在江南的厂史馆。那时候是电影《江南》去采风,第一次去了长兴岛,去了江南造船。”在参观厂史馆时,鱼洁就被一张照片吸引了,就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李中唯一一张照片。

纪录片《播火1920》:揭开首个工人党员的传奇故事

现在位于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

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制作,摄制组相继到李中的家乡湖南省双峰县、上海老渔阳里二号的陈独秀故居、江南造船原址等多地取材取景,并采访到了重量级的党史专家。

“在2020年12月底,我们首先在湖南长沙的第一师范取景,第一师范非常漂亮,也是一座让人肃然起敬的学校,因为那里是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包括李中等等在中国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物。”《播火1920》总导演、撰稿刘丽婷说,“我们也去了毛泽东当时的教室,还有当年的座位,正好能够看到‘恰同学少年’的那种感觉。”

位于长沙的湖南省档案馆藏有70万卷的档案材料,在珍本库房,摄制组找到了李中和毛泽东的学籍档案。

纪录片《播火1920》:揭开首个工人党员的传奇故事

摄制组赴湖南省档案馆寻找李中档案

片中,湖南省档案馆馆员张敏在采访中说道:“我们在这一本1917年的同学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信息:毛泽东,字润之,25岁,籍贯湘潭。当时,他在第八班就读。同时, 我们可以在第七班的同学录中看到:李声澥,字印霞,21岁,来自湘乡(今双峰县),他是我们的第一位工人党员。”

李中的家乡双峰县当时也是非常冷,摄制组还差点碰到暴雪的天气,刘丽婷感慨道:“它是一个很安静的小县城,但我觉得这个地方藏龙卧虎,它既是李中的家乡又是蔡和森的,还是曾国藩的,好像英雄的出处自有它的道理在里面。”

纪录片《播火1920》:揭开首个工人党员的传奇故事

摄制组赴湖南双峰李中家乡采访李中侄子

当地人看到摄制组来,以为要么是拍蔡和森,要么就是来拍曾国藩的,都没想到竟然是来拍李中的。

“我们很感慨李中的命运。李中其实在党史上是有好几个‘第一’的,但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淡。”刘丽婷回忆说,“在拍完那个之后,我们又去了李中的墓,也是在一个山上,很清冷,我们给他点了香。”

刘丽婷觉得,这应该是做纪录片的人才有的感受,此时此地有一种神圣感,因为多年来被大家所遗忘的人,七十年之后,终于有人去走近他,想讲述他的故事。

李中参加革命随后入狱,被营救之后便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只好回到家乡教书。

“最终看起来,他好像不如其他同学那么辉煌,但他真的对于一方人和一方土地,有很多的贡献,有很多的情感。”刘丽婷说道。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原处长徐国梁在采访中说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陈独秀在他住的地方有块黑板,因为来拜访的人太多,应接不暇。他上面写过‘访客交谈限15分钟’,时间不能过长,而李中却是个例外,不仅可以经常和他交流, 而且可以和他住在一起,可见这两个人的交往之多,交情之深。”

细节描述是历史纪录片最吸引人的部分,谈到对细节的取舍,几乎整个《播火1920》创作过程都在“放了拿、拿了放”,比如“救命菩萨的故事”。

“在《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里,毛泽东跟斯诺说他1920年第一次来上海,中途经过南京的时候遇到了小偷,他所有的钱,连唯一的一双鞋子都被偷了。当时他觉得自己没法再到达上海了,非常巧,他在南京的火车站碰到了一个他的同学。在跟斯诺的讲述当中,他没有直接讲这个同学的名字,他就说,‘后来碰到那个同学,他给我买了票,还借了我钱,这样我才能到达上海,他就是我的救命菩萨。’他说的同学就是李中。”刘丽婷说。

因为对史实和史料一直抱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在讲述李中的传奇故事的时候,像“救命菩萨”的故事虽然很生动,但团队认为没有找到白纸黑字的出处、或者有存疑的地方,就不把它说出来。

中国第一个工人党员出在江南造船有它的必然性

本片党史顾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在片中受访时表示:“李中,应该说是标准的产业工人,这在最早的党员当中也是很少的。虽然人数少,但代表了我们共产党的阶级性质、阶级基础和它的初心、使命、目标、任务等等。我们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这为建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除了在知识分子当中活动之外,同时进一步走向工人,与工人阶级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增强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

纪录片《播火1920》:揭开首个工人党员的传奇故事

本片党史顾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接受采访

192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大本营,拥有全中国1/4的产业工人。江南工人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产业工人。在1920年,为了领导工人运动,向工人阶级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陈独秀建议李中改行去当工人。

1920年9月,江南工人李中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刊物《劳动界》第七期中以“海军造船所工人李中”的署名,发表《一个工人的宣言》。该宣言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

1920年10月30日,李中受陈独秀的派遣,在江南造船所发起筹建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在上海公学正式成立,李中任大会主席。孙中山、陈独秀等出席大会并作演讲,近千人参加了大会。

“我们这个片子是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个产业工人党员出在江南(造船厂)有它的必然性?江南因为是1865年创办的第一个官办企业,我们学术界的定位叫‘产业工人的摇篮和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这样一个有最早历史、有工人运动的传承的地方,在这样一个企业里面产生第一个工人党员,有它的必然性。”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该片总监制蔡勤宏说。

本片党史顾问、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在片中表示:“李中是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之前,早期组织当中,第一个以工人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他不是一般的工人,他是从知识分子转化为工人的,所以他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观察以及他所得出的结论,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施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