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亲密关系法国电影好看吗

2022-03-04 03:31 作者:局外人看电影 围观: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法国的情色电影,总能用很大胆、浪漫的表现方式,来触及深层的情感。

意大利名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就用一部电影,把发生在巴黎的最性感、最叛逆的一段青春往事拍了出来。

它在荷尔蒙和时代的激烈对撞和变革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场难忘的、烟火般的狂欢:

《戏梦巴黎》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巴黎,1968年。

美国男孩马修,来法国留学。

彼时,“五月风暴”将至,摇滚乐、口号声响彻每条大街小巷。

但影迷马修不管这些,只要电影院还开着,他就可以双耳不闻窗外事。

直到那天在抗议现场,他遇到了伊莎贝拉和里奥这对儿孪生兄妹。

伊莎贝拉美艳惊人,里奥英俊潇洒。

伊莎贝拉扬着脸,靠在铁门上,对马修的第一句话是:

你能拿掉我嘴上的烟吗?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双胞胎拉着马修的手在塞纳河边聊天,分面包吃,还邀请他第二天去做客吃饭。

兄妹的家位于昂贵的街区,母亲知书达理,父亲是著名的诗人。

马修靠着一张能言善道的嘴,让所有人对他好感倍增,也让伊莎贝拉的心着了火。顺理成章的,当天晚上马修留宿了。

在起夜时,马修不小心推开了里奥的门,发现兄妹俩赤身裸体的睡在一起。

难道他们之间存在乱伦的关系?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马修来不及思考和抗拒,这对儿双胞胎如同疾风骤雨般,将马修彻底拽进他们用电影和幻想筑成的世界中。

趁着父母远行度假,他们邀请马修一起前来同住,这个决定也彻底改变了三人的关系……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乍一看,《戏梦巴黎》讲的是三个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年轻人胡作非为的故事。

可它真正想说的,是逃避现实的梦想家的梦碎。

这个“梦”,在片中也是用好几层来呈现的。

角色之间的爱和情,像极了一场浓烈的梦。

一位名叫伊芙·塞奇威克的学者,提出过一个名叫“情欲三角”的理论。

直白来说,就是两男一女的爱情关系与其说是两个男人的竞争,不如说是三个人的互动。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这种三人行在电影中,色而不淫,大胆又真诚。

一直以来,双胞胎都很迷恋一个游戏,他们中一个模仿某个电影片段,另外一个要立刻猜出来,不然就要接受惩罚。

比如,伊莎贝拉就惩罚里奥对着女明星的海报自慰。

作为反击,里奥则惩罚他们,在他的面前,在挂着艺术品的客厅里,做爱。

而伊莎贝拉答应了下来,完全没有问马修的意见。

马修半推半就的,与伊莎贝拉顺势完成了爱的大和谐。

完事后,里奥第一时间凑过去,一只手抚摸妹妹的脸颊,另一只手抚摸她的大腿根部。

里奥的手上沾着温热的血。

伊莎贝拉还是个处女。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原来,双胞胎并不存在肉体上的乱伦关系,只是习惯光着身子在一起睡觉。

他们对彼此的渴望,是集中在精神层面上的。

伊莎贝拉表示:

马修一直都在我的体内。

心意相通的兄妹俩,通过马修这个外来人,突破了肉体限制,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结合。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马修和里奥的互动也闪烁着同性之光。

在一次争论中,里奥掐住了马修的脖子,脑袋凑得很近,让人不禁觉得,他就是想要吻马修。

在被伊莎贝拉叫停后,里奥用假装咳嗽掩饰了过去。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马修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孤独的,一个人逛街、看电影,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

而热热闹闹的兄妹俩,却也是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彼得潘。文学是母亲,而电影是父亲,两个人在纯粹的精神世界中共同长大。

三个人年轻、孤独,因为电影,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惺惺相惜的归属感。

三片灵魂碎片,在时间的洪流中的擦身、契合,激迸出恍如烟花般的火光。

就像伊莎贝拉和里奥,在那个大雨的午后,拽着马修在马路上快乐地高唱:“他是我们的一员!”

这也升华了三个人的关系含义,让其脱离了单纯的肉欲。

这个正三角的关系,是他们所构筑的精神乌托邦世界的浓缩体现。

就像他们身处浴缸里的那一幕,两个男孩躺在两边,伊莎贝拉在中间。

面前的镜子,从不同角度照出了彼此的样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只不过,如此和谐的关系,也会遭遇危机。

伊莎贝拉和里奥看起来大胆、不羁,但干净和纯净如同小孩,就像伊莎贝拉那摆着泰迪熊的粉色房间;表面上老实、甚至胆小的马修,却是现实的成年人。

在双胞胎的梦想王国,马修更像一个浅眠者。他爱这对儿双胞胎,他想要让他们长大。

可是,正三角形的稳定,在于三条线之间的距离的恒定。一旦有一方擅自伸长或缩短,就会把形状给改变。

双胞胎也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马修:里奥故意和一个女同学在家里亲热;伊莎贝拉被刺激到直接崩溃了,大吼着让马修滚出自己的房间。

在爱人和兄弟之间,伊莎贝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这也为日后三人关系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戏里戏外的电影往事,则是另一场梦。

导演贝托鲁奇是意大利人,但是他的精神故乡是法国,而精神导师是戈达尔。

故乡和导师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电影。

《戏梦巴黎》里,贝托鲁奇也让角色们重演他的迷影岁月。

片中最美丽的一幕,就是致敬戈达尔的《法外之徒》那段奔跑。

在《法外之徒》里,主角用了9分45秒跑步横穿了卢浮宫,而三个年轻人想要打破前者的记录。

像春天的野风一样肆意跑着,黑白和彩色的双重影像交错闪动。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他们致敬、重演经典电影,让自己活得像电影一样。

这种对电影的直接又神圣的崇拜,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

用曾经郝蕾饰演的余虹的话来说:

他们只是想活得更强烈一些。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伊莎贝拉和里奥不仅在生活中表演,也把表演带入到了生活中。

家庭优渥,衣食无忧,父母随时都能给写一张支票。

但他们并不满足,而是不停地谈论意识形态、社会改革等“大事”。

对不想签反越战请愿书的保守派父亲,里奥说:我不想成为你那样的人。

年轻的能量就在于,可以不计后果的去幻想、去反抗。

传统和秩序是理所应当被打破的,新的世界必须要诞生。但是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也给不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于是,我们看到,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连饭都做不好,还把公寓搞成了垃圾场......

但,就像马修指出的,里奥不懂革命,他对理想的热爱靠着幻想和表演来支撑。

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多年以后,人们想象中的身处于“五月风暴”中巴黎年轻人的样子。

外界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们坐在安全的家里,喝着红酒谈论着理想与变革。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即使单纯如伊莎贝拉,也隐隐约约察觉到这个小王国的根基在这个现实情况下有多么脆弱。

所以,当度假归来的父母窥探到这个三人乐园后。为了让他们三个永远在一起,伊莎贝拉决定带着熟睡的两个男孩,用煤气自杀。

只不过,一块砖头砸破窗户,打乱了她的计划,也用更真实的方式粉碎了他们短暂的乌托邦之梦。

这块砖头,就像一个信号,砸醒了那个半梦半醒的时代。

全世界都在六十年代沸腾了。

但只有法国这种嗜戏如命的国家,才会因为电影发动一场全民运动。

1968年的春天,电影资料馆馆长朗格鲁瓦被当局炒了鱿鱼。

这让特吕弗、戈达尔、让·雷诺阿大批导演和影迷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抵制电影资料馆。

在“五月风暴”到来之前,影迷们就已走上街头罢影,表示立场。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在影片的最后一段,现实与幻想融合的终极洪流,彻底摧毁了已经摇摇欲坠的三人王国。

一旦从梦境进入现实,他们之间最激烈的冲突就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马修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主张“只做爱不作战”。

里奥则是激进很多,认为只有暴力和抗争才能推动变革。

一个用言语据理力争,另一个用武力击碎体制。

双方的立场都没有错,可是那个时代容不得中间派。

伊莎贝拉默默地看着马修和里奥的冲突。最后,她和里奥一起冲进硝烟和火光中......

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抗,崇尚爱的伊莎贝拉选择了更熟悉的那条路。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被抛下的马修的表情,混合了伤心、不敢置信、失望,以及一点点释然。

这也是贝托鲁奇给六十年代的一个总结性的回望。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毕竟,这世界距离六十年代,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了。

当年并肩作战的戈达尔与特吕弗,后来也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贝托鲁奇拍这部电影,是想纪念那个像一场高烧的六十年代。那也是激情、梦想和自由至高无上的最后黄金时光,甚至回忆起来,空气都会发烫。

去做梦,去清醒的活在梦里,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他不想给任何意识形态站队,因为在时间中,所有的纷争都已经显得不重要了。

而电影大师的能力就在于,用一部私人化的作品,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戏梦巴黎》就是一场美好到不可思议的梦。

这场梦里,有最惊艳的美人,也有最刻骨铭心的青春。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这也是为什么,对《戏梦巴黎》的解读角度很多,可以是政治隐喻,也可以是文化角度,但是我选择从最核心的爱和幻想来讨论。

归根结底,马修、伊莎贝拉和里奥关系的破碎,是一种生命的必然。

再亲密的关系,都是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再一起做的美梦,也有人会提前醒来,不辞而别。

让人无奈的是,一切就是那么发生了,甚至谈不上是任何一个人的错。

而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电影吧。

电影的力量在于,能够重塑现实、共振快乐,更能包容我们的苦难和痛苦。

回忆褪色后,电影能用类似的片段和情感力量,让我们想起曾经的自己,以及某段尘封的往事。

就像这部电影里,那三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在各奔东西前,用幻想和爱尽情的、不问结果的照亮了那个时代。

这片才是真正的又纯又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