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天空之子好看吗

2022-03-03 15:53 作者:看电影杂志 围观:

[误杀2]在院线上映一周了,票房即将突破5亿。

主演肖央因为演技,多次被送上热搜。

他所饰演的父亲林日朗,是个既伟大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

为了让儿子做上心脏移植手术,他实施了惊天计划,把自己的命都算计进去。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这个爱子如命的父亲,本可以不死。

那么,是谁杀死他的?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也许没多少人注意到,在电影最开始,林日朗就被杀死了一次。

当他扮成劫匪封锁了医院,没多久就上了电视新闻。

而且还是实名的。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在警察拒绝透露林日朗的任何信息时,电视台记者凭借模糊的现场视频,发现他就是之前来台里求助的人。

当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记者拒绝帮林日朗筹集手术费,而林日朗在情急之下踩空,正巧摔在了记者身上。

为了抢发新闻,电视台调出了这段视频监控,并在报道中添油加醋,说林日朗当众非礼女记者。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这顺应了大众对劫匪的想象,舆论沸腾。

“他果然不是什么好人”,很多人都这样想。

林日朗还在病床上的儿子,因此被赶到了走廊。

无非是用偏见印证偏见,对于真相本身,他们其实一点也不在乎。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8年的重庆公交坠江事故,曾让和公交车相撞的轿车司机背了锅。

只是因为现场照片显示,开车的是女司机,而且穿着高跟鞋。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有媒体直接断言,事故是轿车逆行导致的。

舆论开始揪着女司机不放,把十几条人命都算在了她的头上。

然而警方调查的结果截然相反:

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上正常行驶的轿车后坠入江中。

女司机不仅不是肇事人,还是受害者。

而炮轰女司机的网友们,草草道了歉,更多的是悄悄删帖了事。

事件反转得如此轻易,在舆论中随波逐流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不知道,自以为了解真相就对人妄下定义,真的能杀人。

电影[搜索]里高圆圆饰演的秘书叶蓝秋,就是如此。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她坐上了一辆公交车。

因为惊魂未定,拒绝给车上的老大爷让座,她被拍下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所谓“追求真相”的记者,藏起叶蓝秋道歉的视频,炒作她是介入老板家庭的“小三”。

网友开启了疯狂的人肉搜索,仅凭一些蛛丝马迹就对她进行道德审判。

叶蓝秋的现实生活也受到了波及。

她去家政公司找保姆照顾自己,却遭到群众围攻,而后又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不堪重负的叶蓝秋,选择了自杀。

可杀死她的,不是癌症,是舆论暴力。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误杀2]的导演戴墨,在映后访谈说过:

“对一个人妄下定义,就是一种误杀。”

社会舆论,宣判了林日朗这个父亲的社会性死亡。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但这还只是第一层。

对林日朗来说,社会舆论并没有实质伤害到他,他的心早就死了。

死于儿子的心脏被抢走的那一刻。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他曾经为短时间内凑齐手术费拼尽全力。

变卖了房产在内的所有值钱的东西,找亲戚、同事、朋友借钱借了个遍,为赚快钱去当摩的司机。

只可惜都不足以填补手术费巨大的空洞。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他好不容易燃起申请大病补贴的希望,得到的却是工作人员冷冰冰的回复:

“等四十个工作日审核,下一个。”

移植手术在即,凑不够钱,心脏就轮不到儿子了。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他铤而走险,去借高利贷,“两天还不上,全家都遭殃”。

这个后果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眼下让儿子做上手术最紧要。

结果呢,背着满满一袋子钱去找医生了,却被告知移植用的心脏没了。

他拼命给医生塞钱,可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

抢走心脏的不是一般的别人,是“上面的人”。

不管他怎么拉着医生哭,告诉医生他儿子有多可爱都没用。

有职业良心的医生也做不了主,医生的职业生涯也攥在“上面的人”和“上面的上面的人”手里。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如果说一场疾病的花费,可以在一夜之间让普通家庭一无所有;

体制对个人具体处境的漠视,让病患家庭失去了最后一层权利倚仗;

权力倾轧的不公,直接碾碎了底层群众所能付出的全部努力。

这是最为致命的。

本属于林日朗儿子的心脏,在飞机落地之前,就已经变相“送”给了手握特权的人。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这个人不抽象,具体得很。

他也是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刚刚出了车祸的父亲。

只不过这个父亲的另一层身份,是市长龙丹。

龙丹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知道欠别人孩子一条命,甚至愿意还债。

但他就是要知错犯错,他说儿子从小没有母亲疼,自己欠儿子太多。

“我没有选择,只想让他活命。”

他不算十足十的“坏人”,可吊诡的地方就在这里。

同样是“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林日朗的心死,不只因为儿子的心脏被抢走,更是因为他察觉到了真相——

心脏一旦被抢走,就再也不会还给他。

所以他蹲在大马路边,露出最绝望的表情,流出了决绝的一滴泪。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决绝,是因为林日朗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他看透了太多事情。

社会舆论的透明与虚伪,特权阶层的丑恶与嚣张。

所以干脆让社会舆论和特权阶层对打,也许可以为他搏出一番天地。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比如,公开这权力倾轧的不公,引起社会舆论的共鸣与同情。

利用社会舆论给特权阶层施压,让他们露出马脚,“赐”他一死。

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心脏,留给儿子。

手术成功的概率不高,但他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他在社会舆论和特权阶层面前都栽过,只剩一条命。

起码这一次,他有处置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而行事的关键,是让所有人相信他会“杀人”。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这点他有信心,他的本职工作是编剧,最会编故事的。

游戏开始了。

他故意写了个以假乱真的持枪抢劫剧本,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给警察查证。

剧本事无巨细地讲述劫匪怎样封锁银行,怎样给警方制造舆论压力。

故事的结尾,兽性大发的劫匪开枪打死了所有的人质。

他在剧本不起眼的地方,偷偷留了个意义不明的Plan B,算是游戏创建者的骄傲。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做好这一切后,他照着剧本实施了医院抢劫。

把医生、院长这些关键人质留下,叫来电视台记者直播采访。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果然一个个逼出了利益链条各个层级的人物,卫生局局长、器官捐献中心处长、市长秘书。

他看着这些人为了隐瞒事实真相的可笑嘴脸。

尤其是市长秘书,竟然送来了一个空箱子,还装模作样安排医生做移植手术。

电影中最可怕的一幕,就是林日朗的儿子被推进手术室后,全体医生停下手上动作低头默哀。

这是提前透支孩子的死亡吗?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还好,市长秘书骗不过林日朗,也没能骗过社会舆论。

市长最终被揭发,剧本推进得很顺利。

可是剧本和现实唯一的不同,是林日朗手中的那把枪。

枪是假的,没有任何杀伤力,但成功骗过了警察。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林日朗被当作劫匪一枪击毙,随后,他的心脏如期转移到了儿子体内。

游戏胜利了,可一点都不“爽”,反而很悲伤。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萤火虫的意象,是林日朗的象征。

萤火虫发出的光,在灯光下微弱到看不见。

只有在黑暗的地方,萤火虫才能发光。

林日朗选择了黑暗,他燃尽了自己的光,照亮了儿子的天空。

是什么,让他被杀死了三次?

这是他没有办法的选择。

从舆论的社会性死亡,到权力倾轧的心死,再到主动的求死,哪一次不是误杀?

这个爱子如命的父亲本不该死,可他还是死了,死于社会的多方绞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