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老电影片子好看吗

2022-03-03 15:52 作者:大洲文苑 围观:
四五十年前农村看电影 | 作者 刘家鸿

以前,农村没有什么娱乐话动,老年人大都不知道什么是电影,小孩子们更没有见过电影。那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十分贫乏,偶尔见一下皮影戏,这与电影相去甚远,风马不相及的两码事。

随着时光的闪过,六十年代后期,好象是有了电影,开始是动画片《半夜鸡叫》。那时我也太小了吧,是骑在父亲肩膀上看的,在戴圩小学老学校,原是之前尚志小学的前院里,大概有三个蓝球场大,还得买票二分钱,那会二分钱也是个大钱。但一米以下的小孩是不收票的。这种难得的好玩机会,大人们是尽量把小孩带去的,太小又不会走路的当然无法带去了。那会乡下农村不通电,是用汽油机发出电放映的片子,可能是无声电影,但也会让人希奇兴奋地乐了好些天……

后来,也就是七十年代初期吧,就有了有声电影:三战一嘎,就是《地雷站》,《地道战》,《南征北战》及《小兵张嘎》。乡下还是没通电,仍由汽油机发电放映。露天电影不需要买票,但由村集体买单,还得管足人家一天三顿面条,乡下人一年也难见一碗白花花的面条啊。大运河北边,邳城河西畔的戴圩乡,每到年关时偶尔一放部片子,每个村都轮流各放一晚上。现场人山人海,每个村寨一有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及周边的乡镇徐塘、官湖、邳城等也都有人赶来。同样,戴圩乡人也会赶去外乡观看。银幕的正面及反面,人数一样多,这么多人观看电影肃静无声,专注观看,只有扩音器里传出的枪炮声。

那几年,三战一嘎电影,看过也不知道有多少遍了,但只要别的村庄放电影,还是高兴地跑去看的,而且还百看不厌。北到邳城,南到徐塘,东到官湖,西到杜台,那会儿总觉得路很近,不知不觉就到了,练就成了"飞毛腿",现在看一下还怪远的。那些各个村孑我们从小就跑熟了,同一种片子看过许多回,都能把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背得烂熟,而且还能模仿里边的人物形象,玩得维俏维妙。调皮的孩孑们,最喜欢扮演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常逗得田间社员们捧腹大笑不止!看完一场电影,十多天的扯淡内容就不断,只要有谁一开头,仍然七嘴八舌高兴参与,兴趣盎然各自发表观后感。特别是在戴圩读小学时,连班主任老师,也参加进来百谈不厌,各人都兴高采烈哇哇不休。

有一天晚上,有人说西边杜台子村放电影,我们七八个小伙伴立马奔去。过了高渡口大桥,过了马庄又连着过了一条河,好远。到了那一看打谷场空荡荡的,好扫兴。都成了"白跑战士"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让人几多怨恨又无可奈何。返回路上,说说骂骂不绝于耳。次日下湖干活时,有些没去的,激不可待地,向前打听放映的是什么片孑,回答者昨天晚上的气还没消,不友的地说是"白跑战士",听者一时没反应过来,很后悔地说"呀,是新片孑,真可惜"。回者吼道"奶奶个蠢猪"。昨晚没去的人顿悟,还庆幸没有跟去的遗憾,庆幸自已没有当成"白跑战士",乐得心中开了花。

还有一次,在北边老县城邳城镇有放电影的消息,这次是权威人士发布的,是最新片子《龙江颂》,尽管比西边杜台子还要远,我们还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早早地吃完了晚饭,就成群结队地北上往邳城进发。沿途经过申庄、安贤、葡萄……心满意足地观看了一部新片。返回路上,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竞熟练地唱起来:"九龙江上摆战场,相互支援,情义长情义长——"第二天,大家都有说有笑地去干活,尽管昨晚下半夜才睡觉,但仍然精神抖数开心快乐。也还都学会了一句肯定词,不管你说什么,就粮管所长那句话:"应该,应该!"至今还在戴圩一带时兴。

如今,当年我们这些"白跑战士",都已成了耄耋之年。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都成为过眼云烟,让人感慨万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