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遂道尽头电影好看吗

2022-03-01 17:51 作者:法律读库 围观:
《隧道尽头》,是扑朔迷离的人性

作者:刘玲律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本文首刊于《法制与新闻》杂志,内容有修改

在中国,关于人性善恶之争论已持续两千多年,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或者是“人之性善恶混”、 “性屡移而异”?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番道理。

西班牙电影《隧道尽头》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剧情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影片主要场景在隧道,隧道尽头通向银行金库,而金库内保险柜里堆金积玉。

《隧道尽头》,是扑朔迷离的人性

隧道里狭窄、逼仄、混乱,而劫匪、帮凶、隔壁偷窥者等角色轮番登场,将不一样的人性暴露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也为我们进行人性善恶之辩提供了素材和论据。

人性之善

男主角华金是一位程序员,因车祸失去妻女和健康,从上帝的宠儿变成乞儿,终日坐轮椅,宅在昏暗房间内,颓废、穷困。

影片中华金展示了善良的一面。当发现隔壁有劫匪挖隧道准备劫银行时,华金第一反应就是中止租房协议让租客波塔母女搬走。这种危险之下的反应,出于对无辜者的保护。

当得知六岁小姑娘贝蒂系因性侵而自闭,华金努力向贝蒂表达友好,给她安全感和温暖,尽量抚慰其伤痛。华金对贝蒂的良善之为是大爱,源自人性中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关爱。

《隧道尽头》,是扑朔迷离的人性

即使面对劫匪,华金数次萌发恻隐之心。当视频中出现劫匪自相残杀画面,华金扭过头不忍直视。当女劫匪在隧道呼救时,华金本能地伸出了援手。华金此时表现出来的善,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人性之恶

劫匪头目加勒雷托是黑恶势力的典型代表,抢劫、杀人,凶残狠毒,更让观众义愤填膺的是,他一直性侵幼女贝蒂导致其失语,而贝蒂却是他同居女友的女儿。观众不约而同地送给其三个词:人渣,灭绝人性,罪该万死。

《隧道尽头》,是扑朔迷离的人性

影片中警官内奸古特曼老奸巨猾、贪婪成性。他向劫匪输送内部情报,和劫匪里应外合,实施犯罪。在劫匪抢劫失败后,古特曼不露声色地将自己撇清,将赃物全部据为己有。

人性善恶之转变

《隧道尽头》看点之一就是剧情的不断反转,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劫匪们目标很明确,挖隧道劫银行,心无旁骛。

在和劫匪对峙中,华金数次反转,游走于善恶之间。

最初,华金获知劫匪的抢劫计划后,他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决定“黑吃黑”,要“截和”,从中分得一杯羹。华金拖着两条废腿挖了一条通道,联通劫匪隧道,抢先爬进银行金库盗走巨额现金,然后引爆地下水管水淹隧道。

华金的“黑吃黑”计划,暴露了他贪欲之下的凶狠。

《隧道尽头》,是扑朔迷离的人性

可是,华金良心却未泯。当女劫匪生命攸关时,华金却要救她性命,而不顾自己暴露。

但是,被救女劫匪却不领情,反而要致华金于死地。生死搏斗,华金奋力挣脱,这一次他吸取了“农夫与蛇”的教训,任由女劫匪淹死在隧道中。

当华金盗窃得手后,他将赃款隐匿,瞒过了劫匪和警方,“黑吃黑”计划即将成功。而此时,恶警官古特曼以波塔母女的生命相要挟,要求分得一半赃款。

在金钱和他人生命之间,华金毅然放弃了全部赃款。

如果将华金的数次反转绘成曲线图,它如同心电图一般,忽上忽下:这幅曲线图,是一幅人性反应图,能够看到善与恶呈动态变化,此消彼长。

这幅图给我们启示是,如果用善恶体系评价具体一个人,善恶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而是混沌呈灰色,善恶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一旦外界刺激源出现,触碰内心,善念与恶念瞬间发生反转。这个来自外界的刺激源,或者是金钱诱惑,或者是形势突变,或者是感情冲击。

《隧道尽头》高潮之处,劫匪败北而进行疯狂报复。此刻,华金这位理工男的冷静、理性、高智商、高情商轮番上线,成功离间劫匪,转危为安。

华金取得胜利,和波塔、贝蒂相拥一起。

影片结尾设计很精致,最后一幕:华金、波塔、贝蒂三人穿着红色衣服搬离旧房子,走出房门时,贝蒂伸出小手握住了华金的大手,画面就此定格,一片温馨。

这个充满希望的结局让人欣慰。其实,人们欣赏电影,除了感受剧情张力、欣赏演员演技、享受视觉听觉冲击力之外,还期望看到扬善惩恶、符合人性期待的结局。

《隧道尽头》用120分钟向观众展示不同人性,最后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收尾,彰显和弘扬了人性之善,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

作者简介:刘玲,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协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174536399@qq.com

后台回复”投稿“”转载“,了解事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