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芳华电影真的很好看吗

2022-02-28 23:18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王维娴

前年无意看晚报的推荐书目买来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也是因为在家看散文看不进去了,忽然就想换一下口味看看小说。网购的快递一来我就赶紧拆封——迫不及待的如饥似渴。说实话这是第一次看严歌苓的书,以前只看过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

走进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特别的口吻描述的主角人物刘峰所吸引,那个五五分的长相,如果再穿上军装就会再多出一分美来。我在脑海里极力地刻画那个刘峰,穿上了军装其实应该是很帅的样子(想起我的一位同学长得有点丑,可是穿上军装帅到迎面我都没认出来)。王府井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写出《修辞之美》一文发表在烟台散文杂志上,皆撷此书之玉成。),如果说王府井大街是人来人往的海,刘峰就是在海里游走的一条鱼,作者瞬间就把他“钓出水面”。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让人读来趣味横生,心里连连赞叹,妙不可言大概就是这样传神的吧。

顺着这个感觉的“唆使”,刷了我读书的历史新高。读书,我意愿上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不追求速度上那种饥不择食囫囵吞枣的路数(除了借书需要及时归还)。恰恰相反,我是个买来了新书还需要矫情的酝酿一下读书情绪的人。因为我一直认为读那么好看的书不能急于求成而不解其意。虽不能像古人读书那样精致,有净手焚香的仪式感,最起码得找到自己安静读书的心境。如果有冗事所扰,心不能清静地读,仿佛会亵渎了一本好书的初衷,错过了见识真知灼见的机遇。

而这一次,我“茶不思饭不香”,捧着《芳华》啥也不想干,只想一个劲地读到底。白天看晚上看,熄了灯睡不着又开了灯继续看。厌烦没有办法推卸的家务,还要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用了两天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从来看书没有这样上心的具体的牵肠挂肚过书里人物的命运。我想我可能更像一个乡村的小娃遇见了城里各色的新奇,感叹小说布局、感叹文采风格、感叹字里行间透着的趣味组合,反衬了自己汗颜的死板风格,让你无暇去悲戚人生的潮起潮落。所以我没有为他们转瞬即逝的四十年,寄送太多的同情和怜悯,也没有为那个命运多舛的刘峰鸣冤不平地落泪。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平凡的人,纵使摔倒在泥潭里,却并没有就此长息,而是挣扎——不屈不挠的毫无声息的。我只是像一个貌似站在他们身边的局外人,平淡地看完了他们那个年代的只问前程的大半生荣辱。好像我又是他们换位的一员,唏嘘命运不公,可人各有命,谁也不能去替代去改天换命。但是人心却牢牢地穿在每一个人的信仰之上,不管所处的任何一个时代。

看完书,束之高阁,好像我要冷却才能忘却那个让人心疼的时代。后来电影也放映了一场《芳华》,我想看看藏在我记忆里的他们是不是仍然能鲜活地刺痛到我易感的神经。最终我有点失望,当立体的人物跳跃式地穿梭在眼前的画面感里时,让人少了更多的联想,而且电影的留白结局让人涌起长长地思索,书里的结局却能尽现一点美好的念想,所以我更愿意接受看书胜过看电影的滋味。

记得《浮士德与魔鬼》中有句话: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难,我要一概承担。拿来记在《芳华》最后一页。

作者小介:王维娴,从事教育培训。曾任《时代杂志》通讯员,报纸特约评论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理事,烟台散文微刊编委、编辑、评论。作品散缀《联合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劳动午报》《齐鲁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工人报》《大理日报》《北京茶社会》《烟台日报》《分忧杂志》《湍河文学》《黄土黄种人》等散文评论随笔于报纸杂志。读书与生活,像汽车的两个轮子,方向一致,向阳而生。

壹点号衔枚疾走王维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