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律政英雄电影版好看吗

2022-02-26 13:13 作者:麦读法律阅读 围观: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作者=上海海事法院 张虹 王腾宇

来源=微信公众号 | 庭前独角兽

NO.1 《Accused

译名:《殊途同归》

“暴徒啊,你为什么还不清醒,你已经执迷不悟如此之久。我知道你有自己的理由。”——《desperado》老鹰乐队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比起动不动就一季复一季永远不完结的美剧,英剧更精简的集数可能更符合一个长假所能追完的可能。殊途同归这个译名有些花哨,更直接的翻译其实是被告人,Accused是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的被告人。第一季和第二季加起来共10集的故事讲述的就是10个被告人的故事。剧情聚焦于等待上庭的被告人,在法庭指控与辩护交叉进行的同时,镜头闪回到过去,探究了被告人犯罪的动机、犯罪的过程和其中人性的挣扎。(延伸阅读:推荐六部豆瓣 9 分犯罪题材剧 | 2019·上半年)

这部剧的编剧肯定是人性本善论的笃信者,每一个被告人并不是天生的犯罪者。普通人是如何被生活的洪流和黑洞逐步吞噬到犯下罪行的?这是编剧想要传达的,因此本剧的视角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正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台词:如果这件事情,不去试着找出答案,试着预防,这类事件在世界各个角落每天都在上演。然而不管动机如何,几经挣扎,随着陪审团Guilty 或 not guilty的郑重宣告,被告人的命运早已盖棺定论。

NO.2 《The Jury》

译名:《陪审团》

“代议制政府和陪审制度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中流砥柱。”——威廉·布莱克斯通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陪审团,这部剧有一个背景就是:在英国,陪审制在20世纪后逐渐式微,1948年英国废除了大陪审团,其后逐步限缩陪审案件的适用范围。2011年,英国司法部提起了全面废除陪审制的提案,在下议院投票中,支持废除陪审制的占了上风。大众舆论对此高度专注,这是否意味着诞生于英美法系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移植的陪审制,要走向历史的终结?

这部剧通过一个刑事案件的视角,讲述了12位个人教育背景及认知、价值观完全迥异的陪审员,如何在一个案件中通过听审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裁决的故事,过程中有剧情反转,有悬疑,更有触及问题本质的拷问:难道12个社会普通人的决定会比法官更明智?编剧的观点显然是支持派的。代议制政府和陪审制度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中流砥柱,通过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的这句话,这部剧传递以及重申了这项延续了将近千年的法律制度在当今英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固有价值,即陪审制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管道。现实的剧情也是很反转,这项激进的废除陪审制的议案后续在英国上议院遭遇了严厉打击,被驳回。

NO.3 《Silk》

译名:《皇家律师》

“我爱她输的时候,我爱她跳舞的时候,她两样都特别不擅长。”——克莱夫·瑞德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虽然这部剧可能有很多读者已经看过了,但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推荐推荐再推荐,我最爱的律政剧,没有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对波士顿法律中Alan shore迷得不行的我,也开始明白在法庭上夸夸其谈、舌灿莲花的炫技并不是诉讼中真实的剧情,波士顿法律略显夸张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在演绎美国这个大熔炉中各种价值的冲突,而Alan shore似乎更像是个演说家而并不是律师。《Silk》让人印象深刻的就在于对庭审细节真实的呈现。刑事律师的本色没有其他,就是质证、质证、质证。当检方认为毫无破绽的证据通过交叉询问被一件一件地否定,被一件一件地击落时,刑事辩护律师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Beyond reasonable doubt不是最后结辩陈词那几句令人瞬间高潮的演说,而是细密的推理、严谨的发问和对于对手毫不留情的打击。除了专业戏份恰如其分,一如英剧冷静理性又克制之外,女主角Martha作为击败了诸多男性候选人的英国皇家律师,对于每一个案件足够的投入度映射出的那份专注和热爱,对于法律信仰的笃定和娴熟辩护技艺的运用,也让人着迷。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剧终,编剧又放大招,铺垫了整整三季满腔热血Martha遭遇执业生涯最大的价值体系崩塌危机,诉讼到底是实现法律与正义的仪式,还是一场策略游戏?关于真相与正义,到底是什么?扣在每一个法律人心脏的终极问题:Who am I?这样结束的恰如其分,回味无穷。(Ps:什么时候能有第四季啊……)

NO.4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译名:《控方证人》

“‘杀了’他?不,是处决了他。”——威尔弗里德爵士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这是1957年的电影。它借用一次庭审,讲述了一个悬疑故事。它的原著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一位英俊但贫穷的男子被指控谋杀了一位富有的中年寡妇……嗯,关于剧情,只能说这么多。阿加莎作品一大半的好处在结局,所以不能多说。而即便知道了结局,这部电影也值得反复再看,因为草灰蛇线,没有一处闲笔。

阿加莎不仅能写推理小说,还能写剧本,原著便主要是用对话完成的。电影更精简了场景,几乎一半在律所,当事人和律师交谈,一半在法庭,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证人。而一众演员无与伦比的表演,造就了一种介于电影和戏剧之间的奇妙质感。

阿加莎很少写庭审,因为名侦探的推理揭示了真相,犯罪者无所遁形。但如波洛或马普尔一般的名侦探少有,有的多是罗生门中的芸芸众生。黑泽明的《罗生门》,盗贼、女人、僧人、樵夫、捕快、还魂的死者,在法庭上各执一词。这部电影中的各色人等同样如此,只是穿上了英式审判文明、优雅的外衣。(延伸阅读:何谓公正?不在别人的故事里,坚持自己的正义)

黑泽明是怀疑主义的,他的罗生门是人性的阴暗和绝望。而阿加莎不是,她相信罗生门后有唯一的真相,而正义必然得到伸张。所以阿加莎的作品多数并不深奥,反而通俗到近乎平庸。但平庸的确信,并不影响她的作品在结构上的完美,在语言上的幽默,在人物上的丰满。这部电影尤其如此。

出人意料的故事,刑事审判的舞台,黑白电影的气质,如果满意,看完请勿剧透。

NO.5 《the night of》

译名:《罪夜之奔》

“每个人都有要背负的十字架,让我告诉你,管它的,过自己的生活吧。”——约翰·石东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一个普通人,在各种命运编排的巧合下,被误认为杀人凶手,会发生什么?《罪夜之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无辜的人不幸蒙灾,各种罪证都指向自己时,怎么办?(延伸阅读:推荐七部评价最高的法律剧 | 2016年版)

不管美国人如何标榜自己司法制度的公正,那正如一句话所言:司法并不实现正义,司法仅仅给了正义一个实现的机会。所以你会在这部剧里看到,没有激情澎湃的热血律师,没有充满反转的侦查走向,没有伟大光荣的职业角色。就像官僚体系一样,司法过程也充满了平淡、冗长、无聊和灰暗。

值得宽慰的是,虽然剧情走向整体非常压抑,但我们仍然能看到灰暗中的零星光辉,一直为巴基斯坦小哥Naz奔走的烂脚律师自始至终都相信Naz的无辜,检察官在陪审团僵局的情况下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老刑警Box在结案之后又重新开始追查真正的疑凶……最终Naz被释放。生活好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一切照常,然而一切在这场指控之后都已改变。Naz爸爸妈妈丢失了工作,弟弟辍学了,家庭关系不再温暖,甚至连自己的妈妈都曾经怀疑自己残忍杀害了女孩,Naz再也不见了如同小鹿斑比般的纯澈眼神,并且在经历监狱的“洗礼”后成了一名真正的瘾君子,社区里每个人都投来警惕和戒备的眼神。正如台词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背负的十字架。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NO.6 《Garrow’s Law》

译名:《加罗律师》

“纵使天崩地裂,也要坚持正义。”——威廉·加罗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威廉·加罗是活跃在18世纪晚期英国刑事辩护领域的出庭律师。他通过自己辩护的一个个案件,推动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Garrow’s Law》正是根据中央刑事法庭(“老贝利”)里有关他的档案改编而成的剧作。

18世纪末,英国主宰全球贸易,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经济的勃兴引发了社会的流动,利益的碰撞加剧了犯罪的滋长,刑案的激增扩大了辩护的需求。而启蒙之后的革命年代,美国独立、法国革命,同样鼓荡着英国。把自由、平等、人权融入刑事诉讼,成为时代命题。

《Garrow’s Law》展示了当时英国刑事诉讼的状况。

——无罪推定原则?排除合理怀疑?没有的,被告人如果无法证明不犯有被指控的行为就是有罪。

——刑事责任年龄限制?不存在,十岁的哑巴少年可以因盗窃罪被判处绞刑。

——辩方律师提前获得检方的证据?不可能,辩方律师出庭前只有一页纸的起诉书,更没见过被告人。

——辩方律师向陪审团陈词?不允许,辩方律师只能就事实询问证人,不能做任何观点陈述。

——肉刑仍是刑罚种类,烙刑在法庭行刑,鸡奸者会被阉割。

——法官可以带着强烈偏向给陪审团建议,如果不满意,法官可以要求重新裁决。

……

“法院和戏院汇集了人类极端的表现。”旁听人员不得发言和随意走动,显然不是当时的法庭纪律。律师提问,证人答问,观众起哄,因此法院和戏院的差距并不大。威廉·加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戴着镣铐起舞,使得剧中庭审的精彩、案件的反转、人性的思考,比任何现代律政剧不遑多让。何况它台词隽永,深可玩味。

《Garrow’s Law》并没有把威廉·加罗塑造成伟人、圣者。他虚荣自大、暴躁轻率,和一位有夫之妇的爱情更是整个三季的线索。这给观众额外的福利是,除了刑事诉讼外,还可一窥当时的家事法律。

NO.7 《Justice》

译名:《金牌律师》

“你只要找对了律师,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司法制度。”——荣恩·特劳特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Justice》只有一季,但论专业性,恐怕没有律政剧能出其右。

荣恩·特劳特、汤姆·尼克森、雅登·泰勒、路瑟·格雷夫是洛杉矶一家知名律所的合伙人,经常接“人命”案子。四人各有专长,荣恩负责媒体应对,汤姆负责庭审辩论,雅登负责物证调查,路瑟负责检方预判。四人都认同一个规则:庭审中,控辩双方各讲各的故事,谁取信于陪审团,谁就能赢。为了“讲故事”,《Justice》超越了一般英美律政剧重在交叉询问或者结案陈词的层面,而是有大量的证人背景调查、陪审团模拟投票、情景重现演示,用令人发指的细节极致展现了“程序正义”。

乍一看,《Justice》是部“颜控”剧。律师要“看起来”有道理,因此帅气又不失亲和的汤姆负责主辩。证人要“看起来”可信赖,因此出庭前要接受严格的“训练”。被告人要“看起来”无罪,因此需要注意发型、妆容、衣着、首饰、神情,以及和家人的互动。

而所有外在都会被放大的环境,意味着司法也成了消费品。媒体需要案件内幕或独家专访提高收视率。控辩双方都需要利用媒体引导舆论。证人甚至在出庭前就已经和出版社、制片商签好合同,答应出版、拍摄和罪案有关的书籍和电影。一切几近偏离了“Justice”,只关乎名利而已。

如果纯粹崇尚“颜即正义”或“娱乐至死”,那么《Justice》无非是部热闹但无格调的作品。它的点睛之处在于,每集结尾都会告诉观众案件真相——辩护律师的“故事”是否接近事实?“实体正义”是否已经被抛弃?看起来,究竟哪种正义应该优先?这一留白给了观众。

NO.8 《读心》

“每一桩婚姻,每一对夫妻,或多或少,无论是善意或是陷阱,没有一个人不在撒谎。”——姚遥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我还是要在这里放一部国产剧。近两年,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国产律政题材的电视剧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精英律师》《决胜法庭》等等。

虽然国产律政剧总体要比英美等低了一个档次,但也不乏一些题材独特的尚可之作。这里推荐的这部最近热播剧《读心》就是。

主角姚遥是一个具备“读心”能力的家事律师,主攻离婚案件,善于从细节着手,配合强大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演绎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案件背后的隐情。离婚毕竟涉及到当事人隐私,很多事情不便宣之于口,凭借“读心”这招杀手锏,姚遥律师打响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从一个每个月还不上房贷的小律师,成长成为坐拥大别野、动不动需要人家请出山的人生赢家大律师,堪称励志。

虽然是老套的大团圆结局,剧情也略显浮夸造作,不过这部剧倒是能够看够各种离婚人生百态,而且剧情各种反转,想得出想不出的离婚理由都有。看来,家事律师有的时候也得跟家事法官一样,要具备刑侦技能,杀得了蟑螂,翻得了围墙,解得了代码,搞的定小三,才能突破当事人的防线、在案件中致胜千里啊。横批是四个字——都不容易。

NO.9 《汉莫拉比小姐》

“如果有个又高又硬的墙,和一个撞上墙会破碎的鸡蛋。我永远站在鸡蛋那一方。太宏伟了吗?不过我还是会以我的方式撞撞看的。”——朴车伍凛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以法官为主角的律政剧一向很少,以初任法官群体为视角是少之又少。去年韩国的这部《汉莫拉比小姐》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了。“汉莫拉比小姐”第一天就职,就在地铁上遇到了大声喧哗自顾讲电话的老阿姨,和一人霸占两人位的肌肉男,还有地铁色狼。普通人一天的开启就可能遭遇这些让人恶心的事,明明可以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的朴法官是怎样回击的呢?

编剧是韩国某前法官,这部剧对于法院及诉讼的刻画和呈现,反映问题的真实,常常让作为观众的我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初任法官汉莫拉比·朴车伍凛上班第一天,资深法官林巴楞带着她在法院到处参观。来到审判长办公室,只见堆积如山的卷宗,完全见不到审判长本尊,有一茬没一茬地搭话,完全没时间认识你这个新人。从周一到周五忙不完的日程,工作时间超长待机,常常翻阅卷宗、写判决至深夜……

在法庭上,要面对对公务员群体怀有偏见的愤世嫉俗的群众;总想让法官帮忙解决什么都不准备的无代理律师当事人;因为人情而作伪证的证人;明明有财产却无法执行的被告;因为错过了上诉时间只能在法院门口举牌上访的医疗事故家属……都说法院和审判能立体地展现人性的自私和丑恶,汉莫拉比小姐自信满满地说自己好歹已经准备好面对这些了。个性独特、敢作敢为的她会怎么度过初任法官生涯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部剧怕是最好的初任法官培训教材。

NO.10 《HERO》

译名:《律政英雄》

“我们这样的工作,要是有一点点私心,或者一点点大意,就可以很简单地杀一个人。”——久利生公平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九月初,日本电影《检察方的罪人》在国内上映。木村拓哉饰演一位为了制裁杀人者不惜伪造证据,甚至动用私刑的检察官最上毅——好想问问他,还记得二十年前东京地检城西支部的久利生公平吗?

2001年,木村拓哉在《HERO》中饰演检察官久利生公平。久利生中学毕业,自学通过司法考试,当上了检察官。审查移送起诉的案件时他慎之又慎,靠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他惩有罪、拯无辜,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正是最上的反面。可他又有很多怪癖:从不穿正装,总是把“秋霜烈日”徽章揣裤兜里;从不疾言厉色,总是和嫌疑人一起吐槽自己的事务官;喜欢现场调查,总是把案头工作留给其他同事;喜欢电视购物,总是买些古怪的健身设备。总之,久利生公平是位严肃活泼、盐甜皆宜的非典型检察官。

《HERO》的案件多数普普通通,工作日常也普普通通,但平淡中留韵味,正是日剧的擅长。城西支部的其他检察官和事务官们各个有料。检察官嫌工资待遇低,想跳槽当律师。事务官老是被检察官差使打杂,“入额”成检察官的机会又有限,只能抱团取暖。办公室里永远传着两种八卦,一是人事变动,一是男女关系。这些有现实质感的情节,初看觉得丧,回想便释然。再多斗嘴吐槽、一地鸡毛,都掩不住角色们的善良和温暖。普通人哪有烈火烹油,有的无非是,累,但可以坚持。

谈些八卦,木村大神原本因为结婚已被事务所雪藏,却硬生生用这部剧趟出一条大道。《HERO》播出后,检察官迅速超过律师,成为日本最受追捧的法律职业。《HERO》还在2007年推出电影版,2014年推出第二季,2015年推出第二部电影,口碑久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