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使徒行者1电影版好看吗

2022-02-26 13:13 作者:电影烂番茄 围观:

港剧,到底还行不行?

三年前一部警匪卧底版《狼人杀》,在一片黯淡中,挺身而出。

平均收视30.5点、最高收视35点,夺下年度收视冠军;佘诗曼夺下双料视后;打破无线剧集在内地网络的点击率纪录;豆瓣评分8.7。

令昏迷已久的港剧迷,重新苏醒。也为低迷的港剧,冲出一条血路。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3年之后,卓sir和欢喜哥,回来了,爆Seed和钉姐,留在了第一部里——《使徒行者2》。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使徒行者》为什么取得巨大成功,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港味。

市井无间道、改良版警匪剧,tvb这几年最出位的监制文伟鸿,为港剧,又找了条路。

其后这三年,小生花旦频频离巢、港剧继续江河日下,终于,TVB找上了内地爸爸,靠着联合出品、按引进片报批的方式,将港剧打入内地市场,内地视频会员甚至可以连看十集。

和内地合作,为港剧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有钱。

有了钱的新监制苏万聪为续集带来最大的变化是——电影感。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使徒行者2》,从头到尾,都在用电影的腔调拍电视。

千篇一律的正反打镜没有了,一开场的飞车镜头,6到飞起;警局、茶餐厅没有了,第一集,就直奔泰国。

增加的,是大片的格局与质感,失去的,是小人物悲喜与充满市井气的港剧原味。

可是失去爆Seed和钉姐的《使徒行者》,还是《使徒行者》吗?

失去港味、用内地资本续拍的TVB经典IP剧,救得了港剧吗?

第一集就搞团灭,这部《使徒行者》前传比所有港剧都更像大片

《使徒行者2》,从第一秒开始,就高能。

一开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你一定听过,双城记。主要角色,一一登场。

没错,就是把电影感,写在脸上。接下来,大片登场。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卓sir带领着一批卧底手下深入泰国做事,一连串高速剪辑。

五人小组,有颜、有勇、有谋,配合默契、做事老道,跟踪、窃听、获取信息,要飞车,就飞车,要开战,不怕你。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第一集还没结束,已经将黄维德饰演的毒贩,控制在掌心之中。

接下来,是不是更进一步,铲除罪恶?

可是,第一集最后十分钟里,这五个人正在仓库里玩着游戏聊着天,突然就—被炸了!

团灭!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才刚开场啊,我才刚喜欢上卧底的小姐姐啊,就——团灭了!

真——敢下狠手。

你以为,编剧这样就算了?结果,第二集,才第二集,张兆辉饰演的卓sir的同僚兼好友黎sir,也被暗杀了!

临死之前,又是将所有卧底的身份,主动删除。

卓sir,又要把所有下落不明的卧底——像拼图一样,重新找回来。

为什么,卓sir感觉越来越嫩了?难道,就没有从第一部里,吸取教训?原因就是——卓sir根本就还没经历,上一季的故事。

因为这是——前传!

所以,你会看到常年隐藏在黑帮内部的卧底老警察覃欢喜,是怎么在陈豪角色的暗算下,家破人亡,一步步变成满脸堆笑的欢喜哥。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而卓sir,又要怎样在与陈豪、萱萱饰演角色的斗法中,一步步为观众揭开第一部,未揭的谜团,又怎样将黄翠如、周柏豪这些新人,培养成老鸟。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如果说,第一部写的是市井古惑仔的上位史,那么第二部,讲的显然是黑帮高层斗法——权力的游戏。

第一部的格局有多小而美,第二部的格局就多大而全。

很明显,卯足了劲,给观众更多的飙车、枪战、动作戏。绝对不——偷工减料,每场戏,都货真价实。

与大量动作戏相映成趣的是,剧集也加上了TVB剧少见的犀利的电影语言。

以往TVB的现代剧,即使号称大场面,观众依然看不出,多大的场面。《使徒行者》高潮的动作戏,也不过是一群人围殴林峰佘诗曼。

这一次,仅仅是前两集,开场带感的航拍大全景,拍出格局。

五人小组行云流水的团队配合,全部用跟拍短镜头、高速剪辑拍出来,电影感满溢。

杀死张兆辉的惊险大场面,凌厉镜头、交叉剪辑,营造出千钧一发的紧张感,老实讲,真的可以完爆第一季中匆匆忙忙的坠楼场景。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还有90%的港产警匪剧都有的追车戏,镜头多变,多机位切换,配合高处俯拍,节奏感、空间感、速度感全面升级。

这一切,当然让我们看到TVB,少见的电影感、大片感。

据说,为了拍出这样的品质,30集×45分钟的体量,却足足拍了五个多月,这个周期,放在现在的国产剧里也属于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为了拍好一场追车戏,光是场景,就换了三个——仓库、大街、野外。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这一切,当然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带感的TVB,但为什么,我还是不满意?

没有爆Seed和钉姐的《使徒行者2》,也丢了港味

当年《使徒行者》剧版的成功,最成功的,当然是——“猜卧底”。这,可能成为《使徒行者2》,最大的软肋。

第一部里,一个个,把卧底找回。局中有局,卧底后面,还有卧底。

还有,正邪反转,正,可以变邪,邪,也可以转正。

这样的故事,让观众真的猜不透,才叫爽。

但是《使徒行者2》的故事,虽然,编剧叶天成依然在努力设局,但正邪对立,其实从一开始就一目了然。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卓sir代表的,一定是正。苗侨伟虽然宝刀未老,但这样的演出,难免,少点新意。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陈豪饰演的幕后玩家,一定是邪。陈豪的表演,当然好过他的造型,但这个机关算尽的反派,又难免,少了点悬念。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最有意思的老咖,依然是许绍雄饰演的欢喜哥,这个档案一直被删除、从来未恢复的最有人气角色,这一次演出的,是迷。

这几个主要角色,加上47岁依然美得那么高级的萱萱。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演技碰撞、正邪互搏,戏味,当然不会弱,但一开始就揭开了牌面,这局牌,还有意思吗?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苏万聪,可能把这一次的猜卧底无间道,压在几个新角色上,黄翠如饰演的零经验卧底——对标钉姐,同样,是粗中有细,出糗不断中,出奇制胜。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香港电影新一代演员中,最出挑的周柏豪,加上TVB新一代好看的小生中,最能打的袁伟豪,对标爆Seed。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他们之间的情谊与背叛,可能成为全剧中,最大的变数。

但,这样的设置,是不是,依然有一种廉价的重复感?会不会,只是让观众更加怀念林峰和佘诗曼?珠玉在前,新一代小生小花,注定鸭梨巨大。

《使徒行者》成功的第二个关键是——市井味。

全剧的一大半时间,都是钉姐、爆Seed和中梁烈唯饰演的木虱哥,插科打诨,混吃混喝。是不是,很低级?

低,但是,绝不低级。一场钉姐和爆Seed相互配合,感谢木虱哥承包了外婆整个宴席的喜剧戏,演出的,是满满的人情味。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一场木虱哥在爆Seed怀中死去的戏,看到所有人,泪奔。

可是新剧里,有武斗、有背叛,也有——卓sir和卧底,卧底和卧底之间的拉扯。

却再没有钉姐、爆Seed和木虱哥之间,那种没事就互怼,关键时刻拼命为对方***的不顾一切的浪漫。

为什么?因为整部剧,都在烧脑、斗智,一集死几个卧底,用编剧的话说,这一部,就是要减少喜剧, 让悬疑感升级。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确实,无处不在的悬疑、陷阱、高层斗法,让全剧充满了认真、凝重的卧底斗法剧的感觉。

但对于港剧来说,市井味,以及由市井味生发的人情味,才是港剧最动人的部分,因为无论怎样的无间道,情感,才是最终落点。

仔细想想——悬疑加量,动作升级,但这,就是全部吗?

不,情感(包括日常的幽默逗趣、关键时刻的生死相依),才是《使徒行者》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而现在,呈现出成熟商业片的气质与底气的《使徒行者2》,却在丢失这些港剧的传家宝。

当港剧不再是港剧,《使徒行者2》能赢《使徒行者》吗?

不难看出,《使徒行者2》是要求变。

过去的港剧,是要拍给师奶看的,即使是《使徒行者》,也要用大量的街坊戏笼络师奶。

但三年之后,当TVB面临现实的收视率下滑、利润下滑,TVB剧终于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符合大多数观众老少咸宜的师奶剧不再是港剧的标配。

TVB要活,就要冲出本港,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TVB。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所以,《使徒行者2》去掉了土气重复的服饰、百年不变的正反打和简单单调的美术置景,高速镜头、强节奏、电影影调。

这些港产警匪片中才会出现的电影感,全部被放进了《使徒行者2》里。

《使徒行者2》,是TVB的突围之作。也绝对是近年来制作最出色的港剧之一。

从卓sir联络卧底→五个卧底现身→被团灭→引出卧底身份迷局,一系列过程行云流水,悬疑斗法,完整立体,从点及面,呈现出一张横跨多地、丰富角色编织而成的无间道图景。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从这个角度上说,《使徒行者2》的出现,既传递了港剧对过往墨守成规的焦虑,也完成了一次港剧少有的突破。

但,我要问的却是——你为什么喜欢看港剧?

成熟的类型剧经验、老少咸宜、娱乐性和观赏性俱佳曾是港剧最大的优点,但随着港剧渐渐被其他剧集迎头赶上,什么,才是港剧的核心魅力?

对于我来说,埋在港剧里,抹不去的华人文化中的人情冷暖,才是港剧最大的价值。

这也是我隔一段时间,就想看一看港剧的原因。

于我看来,港剧的精彩,不在于大片的格局气势,而是对市井人情更纤细的感受和具有贴近感的角色命运。

什么才是真正的港味?那些晦暗不清,难以言明的港剧密码,才是。

为什么TVB要变?我们都能理解。

过去几年,所有人一直在问,港剧死了么?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今天的TVB,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寒碜。

但另一方面,港剧那种强烈的吸引力、不竭的创造力,又真的在一点点枯竭。

钱,是一个问题。电视剧尤其是商业剧,比起背靠全球市场,动辄敢过千万美金起步的美剧,永远在茶餐厅打转的港剧,一开始就输了。

况且,新一代的港剧,跟我们记忆的港剧,相去甚远。所以,必须引入内地资本,港剧,必须变。

但,这样的变,是不是,就必须剥离港剧最动人的部分?那种人情冷暖,那种酣畅淋漓,那种市井的幽默与惊险?

《使徒行者2》更接近的,是张家辉古天乐的电影版,拍出了电影感的格调,却没创造一个深刻动人的钉姐那样的人物。

有了各种大片的花式套路,但丢掉了爆seed那种自然而然真实的市井气。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使徒行者2》,绝对及格,但,这种及格,却是用失去港剧原味的代价,换来的。

在圣经里,使徒行者,说的是坚守内心的“道”,执行理念的人,忍受孤独,坚守正道。这亦是片名《使徒行者》的由来。

可是今天的港剧,还有多少,对港剧原味的坚持,有多少人,能成为坚守港剧的使徒行者?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又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剧味的港剧?

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