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4d海底电影好看吗

2022-02-26 07:12 作者:澎湃新闻 围观:

“蛟龙号”是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跟随它看到的深海是什么样子?

3月16日,《蛟龙入海》在上海科技馆科学影城上映,影片带领观众搭乘“蛟龙号”,潜入大洋洋底,探寻海底生物和神奇的“黑烟囱”。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科技馆有关负责人处获悉,《蛟龙入海》是我国首部深海高清立体电影,时长18分钟。电影以“蛟龙号”数次深海探险为纵向线索,真实地纪录了第35航次科考的故事。

中国首部深海立体电影《蛟龙入海》:下潜数千米呈现海底影像

中国首部深海高清立体电影《蛟龙入海》海报

据上海科技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蛟龙入海》为上海科技馆制作的4D电影,周期为2年,现场拍摄历时4个月所得,分别赴西南印度洋科考(“蛟龙号”第35航次第二、第三航段)、青岛国家深潜基地等地,进行拍摄,拍摄深度在2800米-3000米之间。

影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搭载 “蛟龙号”下潜西南印度洋数千米,不仅呈现了海底低温区的视频影像,如贻贝、螺、茗荷和一些多毛类生物,还拍摄到了神奇的“黑烟囱”。

在西南印度洋的“龙旂”(中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个海底热液区),摄影机拍摄了多个高温热液喷口,俗称“黑烟囱”,记录了高温热液区的环境特征,黑烟夹带着甲烷等有毒化学物质喷涌而出,温度最高达到379摄氏度,足以将铅融化。这样的环境跟生命诞生时的地球环境相似,而烟囱附近也发现了极为古老的微生物,深入研究能帮助人类了解生命的起源。

中国首部深海立体电影《蛟龙入海》:下潜数千米呈现海底影像

《蛟龙入海》剧照

深海摄影拍不到远景,且深海没有任何光线,完全靠“蛟龙号”额头上的一组照明灯,但灯光无法穿透厚重的海水,曝光正常的范围大概在5-7米范围之内。但深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海水的清澈,几乎可以达到干净空气的透明度。后期制作时,甚至有人怀疑影片是在摄影棚里拍的。

影片的科学顾问团队是我国深海领域的权威,在科学性上的指导为影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保障,影片中的物种经过专家仔细确认,比较完整地向观众介绍了相关深海物种和知识,如铠甲虾、盲虾、白瓷蟹、鼬䲁、海参、海百合等深海生物一一在影片中与观众见面。

此外,影片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对一些无法现实拍摄的环节,采用了动画制作的方式比如洋中脊、蛟龙号的模型制作,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蛟龙号的结构和大洋洋底。影片通过情节跌宕的演绎,结合4D的特效,呈现出一部精彩、有趣的深海立体电影。

2002年,中国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