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幸存者电影好看吗

2022-02-26 04:09 作者:Hofichin 围观:

韩国电影已追上荷里活级数,就连大规模、大场面的战争片亦然。《幸存者》正属此列,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背景是韩战爆发的1950年,观众难免期待又有韩制大片面世。本片有齐战争片主要元素,大量枪林弹雨镜头既带来视觉震撼,传统韩式催泪场面更不一而足,可惜,电影也仅此而已,整体质素一般。即使所涉历史可歌可泣、引人反思,惟单论艺术层面,却是有点大题小作,浪费了宏大的历史意涵。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甫一开场,电影交代手法已经不济,只用地图草草述说1950年的韩战形势,字幕表达亦嫌「简单复杂化」,若不熟悉这段历史,恐怕消化不来。故入场前,最好恶补一下二战结束到整场韩战的历史,当有助了解剧情。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1945年二战结束,本来被日本侵占超过三十五年的朝鲜半岛,南北两边分别被美国和苏联的军队进驻,当地日军分别向两国投降。从此,美苏各自支持的南北韩政权成立,双方亦一直分隔至今,国界是两国协议所订的三八线(北纬38度线)。其实,早于二战落幕前,分别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阵营,已开始明争暗斗,斗快抢占朝鲜半岛并在当地建立亲己政权正是一例,美国不惜向日本投下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死伤,史学家亦认为主因之一是迫使日本先向美国投降。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随着冷战逐渐浮面,共产主义的北韩卒之在1950年越过三八线突袭资本主义的南韩。战事起初一面倒,北韩军队短短三日已攻陷南韩首都汉城(即今首尔);后来,即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参战(苏联杯葛缺席当时的联合国会议),但北韩仍在不足一个半月时间内,攻占了整个朝鲜半岛的九成国土,南韩政府只好退守南部釜山一角,并且很快遭到北韩军队包围,情况十万火急。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二战时作为美军代表领导太平洋对日战争、战后则作为联合国驻日盟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并接手南韩总统李承晚移交的南韩军权。他提出,要解釜山之围,应该转守为攻,反过来在三八线西侧的仁川登陆,好使大举南下的北韩军队无法首尾兼顾,并且切断其南侵后拉长了的补给线。本片的时间点,正是仁川登陆前夕,主角一行为了配合仁川的声东击西战术,被委派前往长沙里。不过,后者只属虚攻,目的仅为分散北韩军队的注意力,从而掩护仁川登陆大队获得成功。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韩战在西方历史上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因为这场冷战中的热战,很快被1955年开始的越战盖过风头,毕竟前者战事仅历三年,后者则长达二十年,美国因此被拖进深深泥淖,为国内经济社会带来极大损耗。然而,韩战及《幸存者》的时空背景,绝对关乎南韩政府的生死存亡,稍有差池,整个朝鲜半岛便落入共产主义阵营;现在回望,人们实难想像当时处境有多紧张。若没有韩战,1949年中国共产党立国之后,亦不会受累于「抗美援朝」而无暇东顾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美国更不会于1950年战事爆发后,派出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防新一条战线开打;也就是说,就连两岸的分治历史,也很大程度受韩战影响。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幸存者》尚潜藏其他鲜为人知的历史讯息,看后不禁令人反思战争种种—此诚为本片另一以至最大卖点,各大影评均以此为着墨重心。毕竟,《幸存者》打着真实历史的旗号,「幸存」事迹并非创作人凭空杜撰,事后当事人亦已得到平反。只不过,除却历史因素,本片由战争场面到角色设定,都无什么特别之处可言。笔者常云,一出电影不是言志明确就叫成功,否则,何不干脆在大银幕上白底黑字写上讯息?为何要加入人物剧情?为何要用上电影载体?只能够说,《幸存者》并非「新一出」韩国大作,而是「又一出」典型战争片罢了。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幸存者》的历史批判有二:一是美韩军方将「童子军」推上战场,而且还视之为弃卒,不打算支援或救回;二是美韩双方刻意隐瞒相关黑历史,甚而乱找代罪羔羊、迫害忠良。

倘要批判好,先决条件必须描述好「学生」身份。史实里,这支偷袭长沙里的密阳部队,共约70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17岁,仅受过十日军事训练。综观全片,除了口头交代,便无太多关于「学生」的侧写和描述,观其战场表现,更半点不似「学生」,既没有未经战阵或怯场幼嫩之感,而晕船之类也不见得是学生专利。对比早前的《阳光兔仔兵》,在突出「童子军」方面,两者有天壤之别。当然,密阳部队骁勇非常,居然击退敌军,超额完成扰敌任务,尽见初生之犊不畏虎,可上述人物处理,到底不够突显电影的言志命题。况且,南韩演艺界本就不乏嫩口「小鲜肉」,为何找来贴近30岁的演员扮演?「兵哥一」崔珉豪和「兵哥二」金圣哲,同样生于1991年,就连其他杂兵,脸上亦不见稚气。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电影开首只消加插学堂之类前奏,已可有效「先入为主」确立学生观感,惟本片却明显想以战争主题先行,故以紧张刺激的大海搏斗及上岸抢滩展开。的确,戏中战争部份远远多于剧情与言志,由最初的登陆战,到中段的伏击战,以至最后的撤离战,均占据电影大量篇幅。甚至乎,为了强化交战凶险,还不惜不合比例地夸大枪火和死伤数量—观乎敌方只有两辆坦克,又何来持续不断的炮击?再加上,史实共有640人成功撤回釜山港,换言之,片里死伤枕藉属戏剧效果。对编导而言,似乎追求战争视觉震撼,比还原史实与言志更加优先。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在批判政府洗白历史方面,电影交代同样简短,表达手法也非常一般。事实上,由蜻蜓点水触及南北韩亲友分离,再浅薄突兀去写一条爱情线,片末还煞有介事地故地缅怀等,所涉情理非常浅薄。韩片固然有能耐挤出观众眼泪,但这种眼泪是便宜的。更重要的是,关于「平反」历史那条线的文戏,非但少之又少,场口设计亦不见什么心思,反正就是你一言、我一语,由「善良记者」跟「邪恶军官」对质,两者人设皆相当扁平,极尽「脸谱化」。而到最后,还纯属过场般只花区区一幕,轻轻交代军官李明俊(正史名为李明赫,金明民饰演)的无辜被屈,为背后决定派遣「童子军」的军方高层「食死猫」。试问,如斯平铺直叙、笔墨甚少的言志处理,难道称得上出色吗?《上流寄生族》之批判上下阶层,论情论理都入肉得多,手法高明得多。

幸存者影评历史巨作

有谓兵不厌诈,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许多正常道德皆被抛诸脑后。不过,文明世界亦有「战争罪行」,例如将「童兵」视作马前卒,便为国际社会所唾弃,更莫说扰敌之后弃之不顾,后来还企图文过饰非、诿罪他人。二战时期,固然牵涉不少战争罪行,举其大者莫如屠杀犹太人和南京大屠杀。到了冷战,资本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阵营为了争胜,各自不惜犯上战争罪行。长沙里一役,犯上战争罪行者便包括南韩以至美军高层。若非记者仗义相逼,迫使美军派舰接回,密阳部队死者数目便不仅好几十人,而是700多人全军覆没。只不过,众所周知,历史往往由胜利者撰写,是故,许多战争罪行皆被掩饰,反而败战对手则被描黑,电影更会用「非人化」手法来抹黑。以往,描写本国战争罪行的电影绝对少如凤毛麟角,歌颂自己、贬抑别人的,则堪称多如繁星,熟悉战争片者肯定知之甚详。《幸存者》能够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实属难得,惟在描述北韩军队时,仍旧用上惯常的「非人性化」处理。例如,北韩军人要不没有对白,有对白的则几乎全是留在北韩的南韩亲友。此外,电影亦无站在对方视角看待战事,就连花一两幕去讲对方司令室的部署都欠奉。

这种「非人性化」操作亦见诸《1917》,可后者还更进一步,将主角英军对奸角德军的语言障碍发挥至极,手法是根本不提供德军的德语翻译字幕(中英文字幕皆缺)—哪怕是正在「叫救命」的德军。为何要「非人化」?除了贬抑对手,还在于缔造环境让主角可「打丧尸」般杀敌,如果主角及观众知道对方在「叫救命」而非说什么「外星话」,难道不会对敌人萌生恻隐之心?《幸存者》诚有类似的「叫救命」情节,不过,戏里被安排「懂得」呼喊者,继而令主角有所感触的,皆是与南韩结有渊源的北韩军人罢了。

总之,《幸存者》乃是一出挂着历史言志大题,实则贩卖战争动作而质素十分一般的「爽片」,包括让人「爽快」地哭而已。毫无疑问,这既辜负了「幸存者」的命名,更辜负了讲好历史、用好历史的重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