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新华字典电影好看吗

2022-02-26 00:19 作者:第十放映室 围观:

在2015年6月有一则新闻,当时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和震动。

《新华字典 》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

当时所有人,甚至于小编我都觉得这件事情的荒谬,嘲笑了一下这个互联网公司为了赚钱什么奇葩招数都想得出来。

当时所有媒体的评价也都是充满了质疑与嘲笑。甚至不乏中国新闻网这样的官方媒体。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噱头、凌乱、创意枯竭……等轻蔑的词汇成为了舆论主流

大家都没有把这件事情当真,带着轻蔑和嘲笑,将这件事情忘在了脑后,也包括小编我本人。

但是一月份韩国的高口碑电影,却狠狠打了我的脸——电影《词典》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所有朝鲜人都被禁止使用朝鲜语。

几名朝鲜人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语言,编纂朝鲜词典,从而秘密搜集朝鲜语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镜头是:路上偶然帮助的朝鲜小朋友,却对着男主用日语说对不起,被男主一字一字教朝鲜语的对不起如何说…等等。

这些描写都让人看到了当时背景下的平凡百姓不向现实低头,努力维护自己民族文化的勇气。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片尾再次强调了“家国民族”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有类似题材的电影:《编舟记》

主角们用十五年时间编写“日本辞海”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就像编一只小舟渡过辞语之海。

比起韩国更加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保留,《编舟记》更强调了十五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

身背厚重的文化积淀,在浮躁的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我们中华民族编纂字典的故事并不比日韩稀缺,反而因为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流,给了我们的故事更多的积淀。

就从《新华字典》说起,这是第一部完全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字典。

可以说,《新华字典》是我国辞书发展上的一次创新壮举。

《新华字典》于1953年出版,至今已经过12次修订,百余次印刷,发行累计高达4亿册,创造了世界之最。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1948年10月,魏建功找到几位在北大任教的语言学家,在隆隆炮声中商议了编字典的事。

有了同行支持,但是联系不到出版社,魏建功为此寝食不安。直到受到了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先生的帮助。

他主编《新华字典》完全是尽义务,不挣工资,终于在1953年,中国第一部《新华字典》面世。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魏建功1962年任北大副校长前摄于北大西燕东园寓所

除了《新华字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全书编辑过程历时15年(1978年-1993年9月18日),共有2万多位专家参与编写……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百年梦想一部书

中国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

有人会说“小日本和棒子的文字也不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

但我们还没拍出这样的电影,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辉煌成就上不思进取。

要在现代社会,用电影网络这样的现代媒介,再度重申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霸王别姬》《活着》这种中国电影瑰宝都是有京剧、皮影这样的传统文化作为基底。

搭配上优秀电影手法这样的现代表达,才是中国文化再次进入世界的唯一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