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花田喜事的电影剧情「详细介绍」

2022-05-02 19:54 作者:李丰毅 围观:

香港电影《花田喜事》有一个被魔改的段子经常被转来转去——

有一小姐,遇到一个上京赶考的穷书生避雨,发现其很有才华后,掏出一些银两,并以身相许,次日小姐垂泪送书生:“君若高中莫负妾身。”书生发誓后走了。小姐让丫环把书生的名字纪录在册,丫头说:“这已经是第五十个书生了!”小姐说:“没办法,总有一个会真的考上的。”----2016最佳小说《风投》

这个段子后续还有几个,如《融资》、《跟投》、《泡沫》等,但还是不能显示原剧情关于投资的精髓——投资不是胡来,而是筛选及风险控制。

原剧情是母夜叉救下落难的林嘉声并资助八两金助其上京赴考,然后威逼林嘉声在名录上签字画押。林嘉声一看名录上已经写满名字了。

母夜叉说道:我一年之中总会遇到三五十个像你这种落难书生,这叫渔翁撒网,分散投资,状元夫人我是做定了。

为保证林嘉声是的确是上京赴考,母夜叉亲自送其坐计程马入城考试,并且从熟练程度来猜测,计程马司机恐怕也是供应链中的一环,会将林嘉声送到指定的客栈备考,总之就是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林嘉声插翅难逃。

这个剧情在我经常拿来和朋友、客户分享,去年也常用来解析老虎环球基金打旋风的投资策略。

母夜叉的投资虽然在渔翁撒网,但这是筛选过后的撒网。

《花田喜事》的背景是北宋,开封府附近。而母夜叉的活动范围、势力范围就是开封府附近的一条进京的必经之路,很大一部分上京赴考的书生最后的一段路。从出发地到京城,一路上踩狼虎豹、雨露风霜都已经淘汰大部分考生,这些考生金钱、本事、毅力、运气等缺一不可。

若守在其他地方,效果肯定大幅降低。这也是为何轮次越低成功率越低的原因。所以老虎基金投的都不是天使轮、A轮,而是经过资本市场其他同行检验过的创业项目;

为了增强投资效果,母夜叉二话不说是八两金资助,这是巨资,同样老虎基金也是对被投项目也会提高估值、大笔投资,增加被投项目的成功率。

为保证自身利益,母夜叉要求林嘉声签字画押,同样风险投资也会通过法律文件保障自身利益。

为了保障自己的书生可以金榜题名,母夜叉会安排后计程马、甚至餐饮住宿续服务,既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杜绝被投对象融资跑路。这也是老虎等基金的常规操作,联合其他资本、帮助被投企业尽快上市变现。

母夜叉的一系列操作,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成为状元夫人,但成为进士夫人却是大概率事件。母夜叉若生在当世,必定是投资高手。搞笑贺岁片也是透露着香港浓浓的商业气息。

关于科举考试,《雍正王朝》中也有一个故事,一名神秘算命佬在一个茶楼居然仅仅通过简单“测字”算出雍正朝第一次恩科考试的包括刘墨林在内的前三甲。这个故事非常精彩,我在此就不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相关电视剧。

这个算命佬不管其出生背景如何,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他或者他背后的茶楼老板也是投资高手,算命佬成了这个茶楼的配套之一。

首先,这个算命佬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全国考生落脚的茶楼。千里迢迢至此落脚的大概率是人中豪杰才。若在地方或乡间,这个先生猜中的成功率是会相当低的。在这个茶楼,这个算命佬只要勤快一点,每一个考生都服务过了,遇到状元也是大概率的。

其次,这算命佬大概率是茶楼的配套服务或合作伙伴。不管这个算命佬有没有本事,但他的“鼓励”必定能提高考生的信心,若在此居住的考生金榜题名,茶楼必然收益;只需命中一次,此类故事越必定流程广泛,因为人们都有猎奇的的心理,最终会带动茶楼的收入。

这个算命佬或他背后的老板,和母夜叉的投资水平可以一较高下。

至于这位算命佬有没有能力算出考中的考生呢?我个人是倾向于相信他是有能力甄别出能够走得更远的考生(们),但并不能如故事中直接断考生次序、三甲名次。

因为金口直断的往往是民间传说(现在的都市故事),而非现实。

关于算命佬和科举的故事,还有一个。

在清朝初年,有三位秀才寒窗苦读多年,相约一起结伴赴京赶考。走到半路上的时候,他们偶然遇到了一位算命佬摆摊。于是三人就凑了上去,好不容易轮到了三人,其中一位秀才就问算命佬:“请问先生,我们三人这次考试结果到底如何?”

算命佬忖思片刻便闭上了眼,嘴里开始念念有词,手指也掐来掐去。不多时,他忽然睁开双眼,冲三位秀才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三位秀才看了又看,还是不明白这一只手指头的意思,于是就就请求算命先生给拆解一番。但算命先生却摇了摇头,故作神秘地对他们说:“现在是天机不可泄露,等出了结果你们自会明了。”

结果一个考上了,另外两个都考不上。很多人就说这个算命佬厉害。

这个算命佬在这里其实是在耍小聪明,如果三人都没考中,就说‘一同落榜’;如果有两人考中,那就是‘一人落榜’;如果三人都考上了,那就是‘一同考中’!无论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算命先生都能圆了自己的说法。

当然,这个故弄玄虚的段子,肯定是考不上的读书人编造出来埋汰算命佬或者算命这个行业。

我们现代人往往将科举考试等同于高考,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的科举,看似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实际上都是“有钱人”的故事——毕竟能读书、上京考试的往往都不是最底层的农民,大部分佃农连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读书了。

科举自隋唐一路发展,但那是考中的大部分还是原来世家子弟,因为买书、读书、写字、请教师、上京考试、都要很多钱和很多时间,中层都没有机会;

宋代商业经济更加发达、印刷术广泛应用后,书价降低了,读书才慢慢由中高层往下普及,但科举考试没有。因为没有规定考试的范围,自然就是越有钱的人、藏书越多、读书越多的人越占优。大部分读书人生活都很苦,如范仲淹需要“断齑画粥”,但无论如何,如范仲淹等读书人大概率也是脱产学习,而非半工读。后世很多文人都会夸大了读书他们的艰辛,但当时的生产力普遍就是如此。

明代朱元璋统一了考试方式并将内容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即考八股文,才最终让底层有上升的机会。

清代的教育水平较明代是有比较大的下降,即毛入学更低,读书的门槛又变得更高了,考中的已经没有底层了。

从来出贵子的都不是寒门。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

以上三个故事,若将上京赶考的读书人比作创业者,将金榜题名比作上市,他们成为独角兽的概率是很高的。因为这些上京赴考之人已经有了基础,已经跨过地方考试的门槛,也有了上京的资本,这就好比已经过了天使轮、A轮,虽然离上市还远,但希望是有的。

若你是故事二、故事三中的算命佬,你只要学过概率论,根本不需要故弄玄虚、只要遵循大数定律,你开口中的成功率也是很高的。这种成功率肯定高于买彩票的1/47。押对了一个,后面的名声就响了。

当然,算命佬也是有本事的。即使是简单技巧。如所谓,医卜星象,观人于眉。

观察人的眉眼真的能判断人的前景。在古时候,经济并不发达,不容易吃到肉,没有足够的蛋白质供应,大部分人的营养不良、眼神并不好;当然,除了肉食之外,提升眼神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读书。

目光呆滞、眼睛发黄肯定做事不利索,能做大事情的概率肯定就低;眼神好,要么就是读书人,要么就是有钱人,好好说话其实很简单。

这其实是一种选择(筛选)的能力。

创业投资成功有两种能力,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拼技能;一个是选择的能力,重运气。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下棋、读书、写作、编程等,是能力取向,努力即可。

至于运气的问题可以问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