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剧情终结者小说「简介」

2022-04-05 08:03 作者:来自电影 围观:

最新一部的“终结者”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11月1日在国内上映了。

鉴于《终结者:创世纪》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市场回报,《黑暗命运》干脆请来了63岁的琳达·汉密尔顿来重新饰演莎拉·康纳,以此来强调《黑暗命运》与1984年第一部《终结者》和1991年《终结者:审判日》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成片来看,《终结者:黑暗命运》实在是不值一提,既浪费了大费周章回归的琳达·汉密尔顿,也浪费了再次回归的施瓦辛格。好在,施瓦辛格在片子里说了,我不会再回来了。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从1984年《终结者》上映,到现在的《终结者:黑暗命运》,“终结者”系列绵延30年,拍过6部电影,但尴尬的是,“终结者”真正称得上成功的,只有头两部:《终结者》、《终结者“审判日》。

这两部,也是“终结者”系列里唯二真正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编剧的电影。

本文也将带领大家重看1984年上映的第一部《终结者》,在历史与细节中去重新挖掘终结者的秘密。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1、梦境

1984年的《终结者》是詹姆斯·卡梅隆第2部导演的长片电影,第1部同时担任导演和编剧的长片电影。《终结者》的故事起源于1981年,当时卡梅隆在导演职业生涯第一部长片《食人鱼2》时和制片人发生分歧被解雇。一个人在罗马漂泊,还食物中毒。恍惚之间,他做了一个怪异的梦:一个残缺的机器人从火里走出来 追杀他。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2、星球大战

影片开场是发生在2029年洛杉矶的未来战场,随着一片废墟和机器的激光炮火,浮现出一段字幕,简明扼要地交代了背景:

机器从核爆战火的硝烟中崛起,它们灭绝人类的战争已经肆虐了数十年,但是最终的决战不会在未来打响,它将发生在这里,现在,今晚……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众所周知,乔治·卢卡斯自1977年开始的《星球大战》对詹姆斯·卡梅隆有着深远的影响。用字幕开场的手法也是《星球大战》的标志:开场经典的黄色悬浮字幕介绍故事背景和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恢宏主题曲一样成为“星战”的签名。

除了字幕,《终结者》第一个画面V5型HK航空器掠过废墟也是对“星战”的致敬。1977年《星球大战》以歼星舰在太空中缓慢飞过开场,这个画面从此成为无数美国人“星战”记忆的起点。而它也犹如标签般被“星战”注册。乔治·卢卡斯甚至要求之后每一部“星战”电影都必须以飞船在太空中 飞过开场。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就松散的故事框架来说,《终结者》保护和拯救莎拉·康纳的故事也对应了《星球大战》拯救莉亚公主的故事,同时她又像是卢克,起初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小镇,直到某一天突然到来的机器人(邪恶的R2D2和C3PO),打破了她的平静,告诉了她世界的真相以及她所肩负的不凡使命。

此后,莎拉·康纳便是卢克和莉亚的结合体。通晓一切的未来战士凯尔·里斯则是逐渐引导她的那位欧比旺。他和欧比旺一样,在和大反派T-800(或者说,全机器人版的达斯·维达)决战时,突然死亡。而在目睹其牺牲后,莎拉·康纳就像卢克一样,走向觉醒。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3、核威胁

卡梅隆这一代人都对核威胁有着一种情结。核战随时爆发,世界末日随时到来,这样的观念几乎伴随着他们的童年。即使在美苏军备竞赛逐渐冷却之后,核阴影也一直笼罩。就在《终结者》开拍之前的1979年,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事故,20万人因此撤离了该地区,随后引发了纽约百万人反核游行。

自然,在《终结者》的故事里,卡梅隆所构思的未来,便是人类与机器人核战之后的一片残垣。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4、时空旅行

在英语中,“time traveler”第一次出现在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95年的小说《时间机器》里。

卡梅隆的《终结者》是最早一批呈现时空旅行概念的电影。比《终结者》早几年的1978年版《超人》中,超人为了救回女友路易斯硬是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逆向绕地球飞行,使时空倒流。1980年的《时光倒流七十年》里,此前饰演超人的克里斯托弗·里夫再度穿越回过去和情人相爱。

但是,《终结者》是真正以时空旅行构建世界观的电影,并且它所构建的故事触及到了日后几乎所有时空旅行电影都会涉及到的命题:平行世界、祖父悖论。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在《终结者》之后的1985年,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斯皮尔伯格制片的《回到未来》系列横空出世,将时空旅行彻底发扬光大。

无数影迷将《回到未来》奉为时空旅行电影的教科书,不过,我们也别忘了,更早的《终结者》实际上和《回到未来》共享了本质的时空旅行理念:回到过去,拯救未来。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5、机器人统治世界

除了核爆和废墟,《终结者》的未来世界即是一个机器主宰的世界。人类文明毁灭,幸存者所剩无几,他们四处躲避机器的追杀。这是卡梅隆所设想的“黑暗未来”。

15年之后,还是沃卓斯基兄弟的拉里·沃卓斯基和安迪·沃卓斯基在《黑客帝国》里继承了《终结者》的构想,他们设计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黑暗未来世界:机器掌控一切,人类仓皇躲避机器。和《终结者》一样,《黑客帝国》里除了武器在更新,人类世界的整体形态则退化到了前现代社会形态。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6、阿诺·施瓦辛格

出演《终结者》的T-800时,阿诺·施瓦辛格37岁,以健美先生之威在好莱坞主演了“柯南系列”,《野蛮人柯南》,《毁灭者柯南》,正准备主演第3部柯南,并期望获得百万片酬。接着,施瓦辛格就接到了经纪人的电话,让他来这个新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片场试镜一部科幻片的男主角。

最初,《终结者》的搭配是这样的:阿诺·施瓦辛格饰演凯尔·里斯,O.J.辛普森(也就是后来因为杀妻案轰动全美的橄榄球运动员)饰演T-800。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卡梅隆一看到钢筋般的施瓦辛格本尊,立马就改主意了,决定把杀人机器T-800的角色交给他。T-800的角色模版原本是在1973年电影版《西部世界》里饰演反派机器人的尤·伯连纳。但从身型上说,施瓦辛格简直不能更完美。

一心想继续做英雄主角的施瓦辛格得知自己要演杀人机器时,一时有点懵。幸好,权衡再三,还是被卡梅隆说服。一连三部《终结者》,均以施瓦辛格从天而降开场,一代影史经典形象就此诞生,施瓦辛格也从B级片里的大力士正式迈入好莱坞顶级男演员行列。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7、琳达·汉密尔顿

在卡梅隆自编自导的两部《终结者》里,除了施瓦辛格之外,琳达·汉密尔顿饰演的莎拉·康纳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在第一部里,T-800就是奉命来除掉莎拉·康纳,阻止她诞下未来人类反抗军的领袖约翰·康纳。

最新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在介绍女主角丹妮出场时照搬了1984年里莎拉·康纳的登场段落。琳达·汉密尔顿在出演莎拉·康纳时27岁,其实比原剧本中19岁的设定大了不少,但是卡梅隆一眼相中,为此还改了剧本。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某种程度上,主演《终结者》对琳达·汉密尔顿,饰演凯尔·里斯的迈克尔·比恩,在第二部里饰演T-1000的罗伯特·帕特里克来说,几乎成了一个毒咒。《终结者》是他们演员生涯最闪亮的时刻,《终结者》之后,他们各自再无拿得出手的作品,甚至连主演都很难拿到。

1997年,琳达·汉密尔顿成为了卡梅隆的妻子,这段婚姻维持了2年半。从卡梅隆的视角来说,他对莎拉·康纳的形象塑造,完全符合自己喜好强悍女性的审美特点。在卡梅隆早期导演的几部电影《终结者》,《异形2》,《终结者:审判日》都是以强悍的女性作为影片的英雄主角。而他本人现实中的多任妻子,从凯瑟琳·毕格罗到琳达·汉密尔顿,再到现在的苏茜·艾米斯,也都是女强人形象。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8、开场

就像星战一定是从滚动字幕,约翰·威廉姆斯的配乐以及滑过银幕的歼星舰开场,一部经典的终结者电影也一定会是从电闪雷鸣过后,反派终结者和未来战士穿越时空而来作为开头。

除了直接将故事聚焦在未来世界反抗军的《终结者:2018》(现在来看这已经是过去了),时空旅行的开头是剩余其他终结者电影的标准开场,并且还有略带搞笑的抢衣服情节。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如果你仔细看,还会在1984年的《终结者》里发现,同是穿越而来,作为机器人的T-800毫无反应,但身为人类的凯尔·里斯却对时空旅行产生了很强的生理反应,他因痛苦而趴在地上干呕。过了一会之后他才慢慢回复。 身为技术控的卡梅隆显然意识到了时空旅行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这一细节在《终结者:黑暗命运》里也被呈现出来。机器人REV-9在时空旅行之后马上进入了任务模式,而即使是强化过的的人类战士格蕾丝仍忍受了一段时间的晕眩才恢复正常)

在影片的中后部分,卡梅隆还补上了一般人可能根本不会想到的世界观漏洞,为所有续集都铺好了路:为什么每次都只能来人形机器人,而不是直接一批机器人大军?因为时空旅行机器是由生物磁场驱动,没生命的东西是过不来的。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9、追逐

本质上,《终结者》系列是一部公路追车电影系列:反派机器人永远在路上追,人类主角永远在路上逃。它有三大追车模式:摩托车、大卡车和警车。正是1984年第一部《终结者》,奠定了这种追车模式。

在影片中,T-800先是抢夺了警车,追杀夺路而逃的凯尔·里斯和莎拉·康纳。之后,他又开着抢来的本田CB750直冲两人藏身的汽车旅馆。在片尾的大战里,T-800更是开动了巨型油罐车对付凯尔·里斯和康纳。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到了《终结者:审判日》里,以上模式更是全部被强化,我们也看到了成为经典的施瓦辛格开着哈雷肥仔,用一招已成标签的“T-850式连续射击转枪退膛”截胡开着福莱纳重型货车的T-1000,救下约翰·康纳。而T-1000则几乎全程开着警车搜寻约翰·康纳,更是营造出一种难以逃离的邪恶噩梦感。

在《终结者3》,《终结者:创世纪》,包括最新的《终结者:黑暗命运》里,追车的形式基本上和30年前没有太大的差别。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10、金属骷髅

在1984年《终结者》的结尾,雄雄火焰之下,覆盖在T-800表面的人类皮肤被燃烧殆尽,T-800金属骷髅的本来模样终于显露出来。

这是让1984年的观众难以忘怀的震撼场景,也是《终结者》走向伟大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此,但凡说起终结者,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两个画面,其一是阿诺·施瓦辛格,其二,便是这副金属骷髅。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帮助詹姆斯·卡梅隆完成这段最后,也是最重要视效的,是好莱坞著名视效大师斯坦·温斯顿。他和他的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建造了这副完全钢制,符合人体生物学结构的金属骷髅,并通过无线电遥控,使这副金属骷髅可以走动,撞门,爬行等运动,并且呈现出机器人一顿一挫的质感。

在《终结者》之后,温斯顿又和卡梅隆合作了《异形2》,《终结者:审判日》。他又多次和斯皮尔伯格合作,《侏罗纪公园》,《人工智能》都是出自他之手。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在温斯顿的努力下,卡梅隆终于将自己被机器人追杀的噩梦,几近原汁原味地搬上了大银幕。而这段场景,也是作为早期CGI技术和传统模型定格动画结合的典范。

眼尖的影迷可能还会由这副金属骷髅身上看到一代定格动画大师雷·哈里豪森的影子。在哈里豪森1963年制作的《伊阿宋与阿尔戈英雄》里,邪恶法师从地下召唤出一批骷髅士兵。哈里豪森不仅用手工技术制作了这批设计精巧的骷髅士兵,并以定格动画的技术完成了使骷髅士兵和真人演员同场大战的名场面。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在《终结者》里,卡梅隆实际一直保留着对人与机器共生形态的好奇。在影片其中一个段落里,受伤的T-800在旅馆里剥除了人形皮肤,打开自己的机器外壳,修复受损的设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T-800内里如同血管骨骼般的金属管道在井然有序地运作着。

在之后的每部终结者电影里,掀开人形组织露出机器内核,成为了固定节目。某种程度上说,终结者型号的不断进化,其实是越来越像终极的赛博格仿生人靠拢。

(另一个贯穿终结者系列的细节是:不论机器型号如何进化,狗始终能分辨出人类和机器。但是在“黑暗命运”里一个值得咀嚼的设定是,T-800在学习人类的情感后,狗便对他不具攻击性,温顺地伏在他身边)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影片结尾,怀孕的莎拉·康纳驾驶着吉普CJ7来到美墨边境的一个加油站。加油站的小男孩为她拍下了一张照片。原来,凯尔·里斯从约翰·康纳处得到的照片,来源在此。而他也不会知道,人类反抗军的领袖约翰·康纳,就是自己的儿子。

时空旅行的时间线,就此构成回路,也敲响了命运的回声。此时再回想影片之前的情节:T-800搜寻的莎拉·康纳在电话簿里排在了第3位,幸运地争取到了时间和凯尔·里斯相遇;她在酒吧里刚好掉落的手包让她再次躲过了T-800……它们无疑都具有了一种宿命性。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约翰·康纳给凯尔·里斯的口信里说,“未来还没有成定局”,但要真正挣开命运的枷锁,还要等到7年后的《终结者:审判日》。

1984年的《终结者》以64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获得了38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在战火弥漫的好莱坞,真正崛起的,并不是“终结者”系列IP,而是未来的“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

十个关键词解析:为何1984年的《终结者》能成为经典的起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