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印度蝴蝶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26 00:26 作者:表里如一大好河山 围观:

影星胡蝶回忆录 (续十九)

康脱罗素号船上非常舒服。设备齐全,服务周到。船上有 种种娱乐,如投圈、骑木马、跳舞、游泳、电影等。比较来时从海参崴到莫斯科火车上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

起先我以为自己一定要晕船的,便多吃点东西,不料一路风平浪静,每天四餐,胃口甚好,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同船中国人颇多,都是由欧洲回国的侨胞,所以一路上都不感到寂寞。

我们的轮船一路上经过不少地方,虽未一一上岸,却也领略了各地不同的风光。船抵苏伊士运河,河面狭窄,可以望见两岸的绿草红花,和黄黄的沙漠,与热带的地方所常有的棕榈树。出苏彝士河就到红海,以前曾听人说红海很热,实在也未见热得十分厉害,也许是未到最热的时候。出红海就到了印度洋,船曾到印度南方的大港孟买停了几个小时,但因入城的路很远,我们也就未上岸,只在船头上眺望。

我们在船抵哥伦布时,曾上岸游览,街道颇宽。此处多宝石店,有各种各样的珠石象牙饰物,周剑云夫人和我都选购了一些,也算是留点纪念品吧!

我们的船到达新加坡的时候是中午,未上岸时就见码头上拥满了人,未知是来接客的还是来看船的。明星公司的另一器材机构华威公司有分公司在这里,所以我们以为华威分公司会有人来接我们的,但未见有一个熟人,颇觉有些失望。却不料上岸以后,那许多我们以为是要接别人和准备搭船的人,却原来都是来欢迎我们的,其中有片商、有新闻记者以及许多来欢迎的侨胞,华威分公司也有人来,不过向未谋面,所以不认 识,这一来真使我们喜出望外了。

新加坡百分之七十是华人,多数是福建移民来此的,所以华语在此也是官方语言之一。我六十年代也曾到新加坡,不过身分和这次不一样。三十年代是以电影演员的身分访欧回国途经此处的,六十年代则以商界的身分来此。由于华人居多,所以中国电影在此有很大的市场,“明星”、“天一”等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都在这里上映,所以观众通过银幕认识了我。

我们在码头上汽车后,围观的人非常之多,汽车都无法开动。好容易人们渐渐让开了,我们便乘车环游全境。

星洲风景很不错,街道整洁。汽车穿过一个园子,里面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许多猴子,三五成群,到处跳跃,毫不怕人,有时还从小孩子手上抢东西吃。中午我们在南天酒楼吃饭,又有许多记者来访问,了解我们访问欧洲的情况,还有许多报馆要我题字。饭后我们又由各片商向导环游各名胜,下午六时左右回到船上。

我们还未踏入国门,但在这众多炎黄子孙居住的地方,已开始受到热烈的欢迎、关切的垂询,我们可以感到祖国脉搏的跳动了。

海上二十一天的航行,终于结束了。我们于一九三五年的七月四日午夜二时左右抵达香港,但因碍于规例,所以一直到早上才能上岸。记得当夜还下大雨,有许多报馆记者因为听说我到港便来采访,当夜因不许上岸,倒要这些记者在码头等了一夜。他们的采访精神实可钦佩,但至今想来也仍使我感到歉疚不安。香港的明星公司当时的经理是冯其良先生,他老早租 定一艘民兴小轮,四日晨六时即由皇后码头出发。轮船的船首船尾均有横额写着:“省港电影界欢迎参加柏林电影展览会周剑云先生胡蝶女士回国”。随冯其良先生来的尚有由上海赶来接船的上海华威公司卞毓英与郑超凡先生,此外还有香港电影界代表谭先生。当时冯其良先生就对我说,香港的电影界很希望 我们能够在港逗留一两天。我们因他们的盛意难却,结果便决定留港两日。

四日下午在香港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向记者报告此次赴欧经过并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记得当时除了向记者略谈了沿途见闻,也谈到了我对这次出国访问的感想。

当时欧洲各国并不知道中国已有了自己的电影,且是有声片。自从我们的影片在国外上映后,这种看法以及轻视中国电影事业的心理都有了改变,而且对中国的电影艺术由明了而发生了兴趣。还有记者提出中国电影能否取得国际市场的问题, 我当时回答外国人喜欢有东方色彩的影片,但要使影片能流传 到国外去,一定要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有较高的内容。这个问题不仅在三十年代,即使至今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问题 在三十年代时自已尚未有深人的探讨,但经过近五十年,尤其是我移居到北美的近十年,更有一些深人的体会。电影也是文化艺术的一个范畴,要能欣赏一个国家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化艺术,就必须对该国的文化传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点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例如中国的京剧舞台艺术虽然在世界各国受到欢迎,但要了解则殊不可能,所以在外国见到的京剧多以武打戏为主。这次去欧洲,除了向欧洲各国介绍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艺术,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认识在发展前进中的欧洲各国电影艺术,在这方面周剑云先生做了不少工 作,对于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交流文化,建立友谊,无疑是这次访欧的收获。

周剑云先生和我访问欧洲归来不仅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世界各地驻港的记者也均有详细报导,表示热烈欢迎。记者招待会结束后,还承已故何东爵士之邀,到他家里茶叙后才兴辞出来。

到港之日,各影院都先后放映我主演的《空谷兰》和《姊妹花》,并都想请我登台和观众见面,但因我留港时日无多, 无法一一应命。只在当晚于中央戏院登台一次,与观众见面, 并致谢意。

登台与观众见面后,复在该场中看一时事片,片中记录了我们出国时的情景。时光如驶,曾几何时,我们如今又已重返祖国,看当日情形,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事,不胜感慨。

我们在港的两天,无论在商店购物或在马路上,屡为群众所包围,甚至不能举步,香港各界人土对我的热烈厚爱,是我永不能忘记的。

第二天香港电影界又假香港大酒店举行欢迎会,到会的人很多。由周剑云先生和我相继报告访问欧洲各国的经过。会上见到了许多戏剧界的名人如薛觉先及马师曾等诸先生。那时 “天一”的邵醉翁先生贤伉俪也在香港,惜因时间紧迫,未能前往拜候。

我们在香港停留了两日一夜,第二天晚上即乘麦坚尼总统号返沪,几个月的欧洲访问,便算告一结束。

“麦坚尼总统号”于七月六日晚离开香港,七月八日清晨 就到达上海,轮船尚未泊进码头,就已看到黑压压的人群,虽然离开上海只四个半月,但那种倦游归来,回到母亲怀抱的亲情油然而生。

船是在上海外滩江海关码头靠岸的,一靠岸就看到了由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所率领的明星公司的全体男女演员,其中有“标准美人”徐来、叶秋心、顾梅君、顾兰君、朱秋痕、高倩苹、龚稼农、郑小秋、萧英、王献斋、王吉亭。更难得的是还有“新时代”、“快活林”、“友联”、“玉成”、“梅 花”、“暨南”等二十余家独立制片单位的主持人,或以公司的名义,或以私人身分前来,表现了电影界团结一致的精神, 把周剑云夫妇以及我这次访问欧洲的成功看作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

前来欢迎的还有我的父母亲、弟弟、妹妹等,我的未婚夫潘有声也乘着私人轿车到达码头。现在还记得他那天穿了套米色西装,戴着同色草帽,挽着我穿过一层又一层的人群,和亲友们握手,和影迷们招呼并致谢。明星的巨幅的旗帜上书“欢迎本公司经理周剑云先生伉俪暨胡蝶女士游欧返国”,和鞭炮声、欢呼声汇合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欢迎的车队离开码头,经过绵延数里的爱多亚路,直驶枫林桥畔的明星影片公司场地,并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参加欢迎会的除明星公司全体同仁外,还有各界代表及中外新闻记者。

在欢迎会上,由周剑云先生作了访欧经过的讲话,讲话不断为听众的掌声所打断,可见民众的心里很关心这次欧洲的访问,对于电影代表团的访问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也在欢迎会上作了讲话,感谢大家对于我们的爱护之情。

欧洲的访问是结束了,但这次欧行留在我脑海的印象却久久不能淡忘。记得郑正秋先生还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经过这次出国访问,观众对你的期望更高了,必须要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才能不负众望,我目已也怀着兢兢业业的心情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连婚期也推迟了。

续拍《夜来 香》

《夜来香》一片在去欧洲访问之前即已开拍,但那时因为行期在即,又不想草率而就,所以出国前并未完成。回国后 “明星”公司方面自然希望能把握住观众对我的热爱,增强影片的号召力,希望我能早日完成《夜来香》一片的拍摄工作。所以回国后,仅仅休息了一个星期,就投人拍摄工作。

《夜来香》一片系由程步高导演,王士珍摄影。程步高原是大陆影片公司的导演,一九二八年加入明星公司之前,已与别人合作或单独导演过二十多部影片,但引起人们注意的影片则是《狂流》一片。

《夜来香》描述农村少女阿香入都市沿街叫卖鲜花,被阔少(孙敏饰)诱骗失身,金屋藏娇,过着虚浮的物质生活,忘记了乡下痴情于她的诚实青年梅生(赵丹饰),但当阿香遭到阔少遗弃后,梅生为其不平,终为阿香牺牲。剧情的另一条支线写村姑阿金(舒绣文饰)对梅生的单恋,使剧情更为曲折。

欧游参观访问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扩大了眼界,但将访问参观心得付诸实践尚需假以时日,但观众对我的要求是高的, 所以拍后半部时我颇有战战兢兢的心情,比诸往日,更为认真,惟恐不孚众望。在公司方面也追加了预算,在拍阿香为阔少金量藏娇的场景,尽量显示豪华,使与农村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起观众的感情,并由王乾白作词、严工上作曲谱写《夜来香》主题曲:“卖夜来香……人怕老,珠怕黄,花儿 也怕不久长”,这部影片完成后于中央戏院上映,狂满廿余天, 终算不负观众所望。

《夜来香>的成功,不仅有导演的功劳,摄影师王士珍取景选角的技术也别具匠心。至于与我合作的舒绣文、赵丹、孙敏,他们的演技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电影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舒绣文是安徽黟县人,但自幼生长在北平,说得一口流利的北平话。家境贫寒,十三岁失学,十六岁那年债主要拉她抵债,愤而离家出走,一个人跑到上海,先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国语,后来开始舞台生涯,一九三四年进人明星影片公司。听说 她后来一直从事舞台表演工作,成了著名的话剧演员,可惜于 “文革”浩劫中被迫害致死。

赵丹原籍江苏南通,出身于著名画家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在中学时代即爱好话剧,在美专时更与同学顾而已、姚展、徐韬等人创组剧团,演出颇为轰动,为“明星” 聘为基本小生演员。他善于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也擅饰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戏路很宽。他本人也是多才多艺,可惜在文革浩劫中饱受迫害,文革后未能展其所长,抱恨而终。在写到 《夜来香》时,不禁怀念起这两位幽明殊途的同行,也借此篇 幅,略表我的哀悼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