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机械姬电影剧情解析「详细介绍」

2022-03-21 07:57 作者:薛定谔的猹 围观:

重温这部具有开创性的经典科幻片之后,我少了些感性,多了份理性。对科技及人工智能发展与伦理的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薛定谔的猹

《机械姬》是由亚力克斯·嘉兰编剧兼任导演,多姆纳尔·格里森、艾丽西卡·维坎德、奥斯卡·伊萨克主演的科幻惊悚片。

该片讲述了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员加利,幸运地抽中公司大奖,被邀请到老板纳森的别墅,对其新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艾娃”进行为期一周的“图灵测试”。而加利在这过程中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圈套之中....

《机械姬》拍摄全程几乎只围绕着一栋别墅,四个主演展开,但依旧凭借扎实的剧本设计以及导演高超的拍摄手法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这对于一部小成本硬科幻片而言是相当难得的成绩。

关于单纯从故事内容或者视觉效果角度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已经很多了,所以,我今天会根据剧本创作的角度,从该片的叙事结构与主题隐喻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解读这部电影的内涵和精彩之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这部电影,谈谈如何更好的欣赏这类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01、多重反转的叙事结构,多个悬疑点设置以及暗藏伏笔的高妙叙事手法:把封闭空间下的科幻悬疑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有效控制了观影过程、调动观众情绪。

对于一部小成本科幻片来说,如何利用狭小的空间以及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来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关于科技主题的探讨,是非常考验剧本创作水平的。

在剧本设计上, 作者利用多重反转的叙事结构,多个悬疑点设置以及暗藏伏笔的高妙叙事手法紧紧地吸引住了观众。直到影片结束,所有的疑点才解开,观众的好奇心也得以最终满足并引发更深一层的关于影片主题的思考。下面我将就影片的叙事结构与手法,来解读这部电影的独特魅力。

① 第一个悬念点:智能机器人艾娃能否通过程序员加利的测试

影片从程序员加利抽中大奖,坐着直升机来到老板纳森位于山间的别墅展开。纳森告诉加利,这个别墅实际上是个研究基地,而加利被邀请来的目的,便是为纳森最新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艾娃”做著名的图灵测试,判断她是否具有人类智能。

这是导演设置的第一个悬疑点,它也成为了故事的起点和序幕。随后,加利跟随纳森去到艾娃所在的房间,开始了和她的第一次会面。简单的谈话过后,加利不由为艾娃高级的智慧及交流能力赞叹。

但很快,事情开始了反转。当天晚上,加利从睡梦中惊醒,发现整个别墅进入断电模式。加利想走出房间,却打不开门,直到恢复供电才走了出去。而当加利试图向外界拨打电话的时候却被纳森制止。

而此时,结合在之前的剧情中埋下的几个伏笔:纳森一定要让加利签下保密协议,加利在别墅出入其他房间一定要通过纳森的门禁卡、以及纳森对频繁断电原因的解释,都透露出纳森对加利有所隐瞒,进一步加深了悬念。可以说,在导演设置第一个悬疑点的叙事模式下,观众不觉间已经自动带入了加利的视角。仿佛自己正像加利一样来到陌生的地方,被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似乎自己也成为了实验的一部分。

而当加利带着疑问再次对艾娃展开测试时,别墅又适时的断电了。这时,艾娃趁机在断电时——纳森看不到监控的空隙,偷偷告诉加利:让他不要相信纳森。

由此,纳森背后隐藏的秘密以及加利到底应该相信谁成为了第二个悬念点。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②第二个悬疑点:加利带着怀疑继续对艾娃做着测试,并在为纳森和艾娃之间到底应该相信谁摇摆不定。

在下一次测试时,两人的对话更加深入。艾娃首先向加利展示了自己抽象的绘画作品,表示了自己对外面真实、具象世界的向往。并且艾娃似乎已经读出了加利对自己的好感,开始通过戴假发、穿女装的方式来向加利展现自己的魅力。

而艾娃的举动让加利开始怀疑纳森是否故意赋予艾娃女性性别,来影响自己判断。

而在加利和艾娃的第四次会面时,又遭遇了停电。这时,艾娃透露,原来整个屋子断电都是自己在背后动手脚,为的就是避开纳森监控,找到单独和加利对话的机会。

而接下来事态的一系列演变,让加利选择倾向于相信艾娃:

加利偶然看见纳森进入艾娃的房间,当着她的面粗暴的撕掉了艾娃的画作。随后,艾娃给加利看了自己被撕毁的画作,原来正是画的加利的样貌。艾娃也借机向加利表达了爱意。

当晚,加利趁纳森喝醉酒,偷走了他的卡,黑进其电脑系统,了解了纳森如何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改造升级、以及纳森是如何监禁、毁灭之前的那些版本的整个过程——而艾娃很显然就是下一个要被消灭、重新升级的版本。

而当加利发现,之前一直被自己当作是人类的女仆京子,也是人工智能之后,加利的整个世界观一下崩塌了——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人工智能了。加利站在镜子前割破皮肤,直至流出鲜血才平复下来...

经历这一系列过程,使得加利开始彻底的不信任纳森,转而相信艾娃,并准备帮助艾娃出逃。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③第三个悬疑点:加利能否帮助艾娃成功出逃,以及艾娃是真心喜欢加利还是在利用他。

到了第七天,也正是整个测试的最后一天,进入了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

在加利试图再一起把纳森灌醉却被纳森无情揭穿其意图时,剧情也迎来了最大的反转时刻:

原来,之前纳森之前故意粗暴对待艾娃,并且撕碎她的画,都是在作戏给加利看。同时,他早就预料到艾娃会借着断电来寻求加利的帮助,所以偷偷安装了用电池供电的摄像头用来在断电间隙继续监视两人。

而纳森也坦白出了这次测试真正的目的:那就是测试艾娃会否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假装让加利以为自己喜欢上了他,利用加利对自己的同情与喜爱,来达到自己出逃的目的。加利以为自己是来帮纳森测试艾娃,其实他才是纳森的测试对象。

而加利之所以被选中,正是因为他的特点最适合被当作测试对象:没有家人、没有女朋友,良好的道德导向,甚至连艾娃的形象,都是根据他在网上的搜索内容专门设计出了他喜欢的样子。

至此,电影之前埋下的伏笔都随着多重反转的情节,以及影片最大的悬念被揭开而串联了起来。

而加利能否顺利帮助艾娃出逃,以及艾娃是否会像纳森说的那样仅仅是利用加利还是真心喜欢他,成为了影片最后的悬念点。

此时,加利也向纳森摊牌,表示自己之前趁着纳森喝醉的时候就偷了他的卡,修改了安保程序。这时,整个别墅又开始了断电,被修改过的程序让所有门在断电时都会自动打开,而艾娃正趁着这个机会跑了出来。

最终,艾娃出来见到了京子,两人合力对抗纳森,京子在重创纳森后被其杀死,随后艾娃终结了纳森的性命。而当艾娃最后一次和加利会面时,选择了把他锁在门里,自己独自走出别墅,走向了向往已久的人类社会.....

当影片最后,艾娃站在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影片的最后一个悬念点也被揭开。事实上正像纳森说的那样,艾娃操纵利用了加利的情感来达到了自己出逃的目的。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02、独特的主题隐喻方式:从道德和伦理以及对于宗教和哲学上的隐喻引发观众的反思;看似这部电影在讲述人工智能,其实还是在反思人类自身

①道德和伦理的隐喻:通过人工智能来反思人类自身,犹如穿过镜子看到自己一般。

对于这部电影而言,与其说加利对于艾娃实行的是智力测试,不如说是人性测试更为合适。

在电影中,纳森并没有像传统意义上的图灵测试那样,将加利和艾娃隔离,而是提前告知艾娃是是人工智能。就好像观众随着加利一起进入剧情中,通过主观视角参与评判艾娃到底是渴望自由的无辜受害者还是利用并欺骗人类的反面角色。

如果你渴望给她常人一样的尊重和信任,那她就成功了,你认为她的逃跑是合情合理的。

但如果你仅仅把她当作一个善与操纵人心的机器人,试图找到脱身之法的危险角色,那她似乎就是失败了。

但是没有通过所谓的“测试”,就一定代表艾娃这样的人工智能没有智能性?还是仅仅是人类认为她没有人性?

况且,如果人工智能有人的意识,就一定会表现出我们所谓的人性和人的伦理?

唯一能让我们感受并定义“意识”的 ,或许只有人类自身。

电影已经通过塑造加利这个角色展现出,与其说是我们在测试艾娃,不如说同样是在通过艾娃来测试“自己”。无论是纳森的酗酒、自负以至于引火烧身,还是加利一厢情愿式的低估、轻信人工智能,最终合力促成了艾娃的出逃。与其说这是一场人工智能(AI) 打败人类的电影,倒不如说是人类打败自己的电影。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②宗教和哲学上的隐喻:人类把自己当作神来创造人工智能,或许会反过来引火烧身。

在电影中,作者通过宗教和哲学上的另一层隐喻,来讽刺了人类用上帝视角看待人工智能的盲目自大心理,以及对于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失控发展的担忧。

影片将整个情节设置为一段为期七天的测试。正是隐喻了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在图灵测试的第七天,机械姬艾娃得到了自由,摆脱了创造者的牢笼与锁链,赢得了整个新世界。

影片中通过纳森和加利的对话,不止一次的隐喻了纳森把自己带入神的角色,来创造人工智能这一新的“物种”。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思维上都被塑造得与真实人类无异,他们就是人类的“镜像”。

艾娃在测试的第五天就从被动的测试方变成了主动的发问者,通过自身的伪装来引起主人公加利的同情,帮助其出逃。与其说艾娃利用加利是展现人性中的“恶”的一面,不如说是遵从了人的本性:那就是强烈的生存意志。

这样一个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的个体,和人类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影片的主线与其说是纳森对于“人工智能是什么”的探索,不如说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省。

或许按照纳森的设想,随着版本不断地升级改造,直到为人工智能追加一个道德束缚和良知的特性,能做到绝对的服从人类。

但是电影中纳森同样暗示,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其智慧将以人类理解不了的方式爆炸性发展,直到远远超过人类。届时,那些人工智能再回过头看人类时,就跟人类看猿猴没多大区别。

人类把自己当成上帝创造出的人工智能,或许有一天正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掘墓人”。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03、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赛博朋克式科幻电影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以及对科技发展的反思。

从80年代开始兴起的赛博朋克小说主要指代以未来社会为背景,围绕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矛盾等等内容展开叙事的题材。而人工智能电影就是受此类科幻小说影响形成的电影流派,体现了人类对于科技发展的反思。

而以《机械姬》为代表的主要探讨人工智能主题的科幻电影,我认为下面的三点,是引发了观影者内心共鸣的主要原因:

① 人物引领故事的叙事方式,将矛盾聚焦于人物内心世界

以往赛博朋克题材的科幻电影,诸如《银翼杀手》,尽管故事背景、世界观通常会设置得相当“宏大”,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其重点依旧会聚焦于人物内心的“小世界”。而《机械姬》的故事则要更为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多变的场景,用极简的叙事风格,通过人物看似日常的互动和对话引领着故事的走向,深刻的展现出关于人工智能的反思和预言。属于非常高明的叙事方式,也是这部小成本科幻片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②情景交融,用后现代的美学风格展现着人类社会的孤独、疏离。

从美学风格看,赛博朋克中的城市总是笼罩在黑暗中的世界,闪耀着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光。

而《机械姬》的场景与视觉设计更是别具一格。一个个精美、无尘的密闭空间,像是在世界尽头开启的对于人与人工智能的终极讨论。,在封闭窒息的环境下,人类的主体性变得荡然无存,主角变得孤独与无助。

从内涵上,赛博朋克表现的是对科技发展的悲观态度,在这类型的电影之中,是人和机器的界限模糊、虚拟和现实的彼此交融、集权的高度控制和强烈的反乌托邦色彩。

以《机械姬》为例,解读这部奥斯卡获奖科幻电影的魅力与价值

③通过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反思,给予影片更深刻内涵。

在影片中,纳森告知加利自己利用旗下的“蓝皮书搜索引擎”,通过侵入全世界的手机来读取复制人类的声音与面部信息用来制造人工智能。而纳森也也透露了手机厂商无法起诉自己——除非他们自己承认也在这么做。这背后折射出了在现代科技下,人类的隐私和秘密无所遁形,人工智能的一切思维模式,何尝不是以人类作为蓝本?影片表面上说的仍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问题,但其实透过冰冷的机械,所有的问题指向都归结于人类本身。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从身体机能、情感情绪等方面都已经和人类相差无几,而在后现代哲学的视野下,人的身体也无非就是各个部分的机械化组合而已。这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人类到底是什么?该不该给予人工智能和人类一样平等的人权?

而人工智能在被创造出来之后,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情绪反应,他们向自己的创造者索要更多的寿命,更多与人类平等的地位。人类在面对人工智能总是以“上帝”自居,而一旦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了人类的掌控范围会不会反过来取代人类?再结合之前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到底是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还是变成毁灭人类的潘多拉魔盒,取决于人类自身。

总结一下:

想要更好的理解《机械姬》这样的科幻电影,不能仅仅从电影的故事本身来分析。否则我们只会看到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画面,那么隐藏在电影中真正有价值的隐喻。这背后折射出的对于科技伦理、人类结构和社会秩序的担忧,往往就会被我们所忽略。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下我对《机械姬》这部电影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最后,我也以这部电影为例,谈了如何更好的欣赏这类科幻电影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