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脚的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7 23:10 作者:光影青柠檬 围观: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哭着来的。我走的时候,要笑着走。”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很多人都会利用缠足来讽刺中国封建社会,在当时“三寸金莲”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小脚是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志,代表着贤良淑德。随着“缠足”被废除,中国女性也逐渐站了起来,有了自己的态度和话语权。

电影《美丽的大脚》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环境里一位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女教师的光辉形象。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电影中的“大脚精神”带来了三种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性别的冲突,个人角色之间的冲突。影片中张美丽一双大脚打破了传统固有的审美观,也是对女性的美有了一种新的定义。

美丽的大脚不是快乐的大脚

“犯罪人,王玉明,23岁,文盲…”影片就在开一场公开宣判中开始了,而这位被判了死刑的“文盲”,正是张美丽的丈夫,这,大概就叫原罪吧,自始而终,无法抹去,也无法忘记。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乡村学校女校长兼教师的张美丽,丈夫因为偷窃铁路道钉被枪毙,她的亲生儿子也不幸夭折。之后这个孤独的女人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课堂上她像慈母一样关怀着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个男孩子,同样不幸的身世遭遇又使她与男孩的父亲,一位乡村电影放映员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情感上的羁绊。

张美丽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孤独女性,她也需要爱情。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在当地的文化背景下,如果张美丽和王放映员之间的感情被第三个人知道,是要遭到耻笑和辱骂的,可是她就是渴求一段新的恋情,两人敢于幽会,去追寻自己的幸福,虽然有些忧郁,但他们还是会见面,这种追求也是大脚精神,不愿意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人们长时间受到压迫,他们就会反抗。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但最后张美丽还是决定和放映员断了联系,在她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路上,她遭遇了车祸。再次醒来,张美丽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平静的等待着自己的死亡,最后张美丽在病床上说自己一辈子啥都不成功,在弥留之际轻轻地说:“咱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哭着来的,我走的时候,要笑着走。”

张美丽走了,但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了下来。

教育的重要性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在一个缺水、没钱、黄沙漫天的地方,主人公因为丈夫的惨痛经历,悟出了人生中的一些道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所以她果断地承担起了村里的教育责任,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随着青年志愿者夏雨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平静的村庄躁动不安,一位来自北京的年轻美丽、面容白净、打扮时髦的夏老师,让张美丽和孩子们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不过夏老师对于这个穷苦落后的环境自然是处处不适应,张美丽就熬夜把夏老师所有的东西,能用水洗的东西统统洗了一个遍,导致两人大吵了一架,后来夏雨觉得条件恶劣打算离开时,村子里人们的热情和淳朴感动了她,她也决定留下来与山里的孩子共度一段难忘的时光,还说服自己的丈夫带着张美丽和孩子们到北京去见见世面……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一年后,夏老师要回北京了,还把张美丽和孩子们接到了北京,他们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满眼的迷茫,之后在城市的几天,一切都是那么的光怪陆离,充满着新鲜感,又让人害怕,最终张美丽并没有接受夏老师的挽留,还是坚持回到了那个贫困落后的地方。

西部一些干旱而贫瘠的乡村,自然条件恶劣得难以想象,满眼望去的戈壁滩,没有任何植被覆盖的山,没有任何的水源,人们的日常就是听天由命,等待老天下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很难想象到那里的生活状态,可他们就是在最不易生存的地方顽强地生存,那里是他们的家乡,是他们根的所在。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走出大山,享受现代的都市文明,是一些人一辈子的梦想,而张美丽就是那个帮助大家实现梦想的人。“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这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拥有这样的信念和表现。

电影中,张美丽老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孑然一身,于是学生就成为了她的全部,而学校就是她的家。挽留支教老师、筹集教育经费、置办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这不应该成为一个普通老师的责任。也很反对在教师身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和责任。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育人,我们应该让教师安安心心的干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为他们减轻负担,有自己的时间和经历专心致志的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那些在特定背景下自觉选择教育并做出贡献和牺牲的教师,让人不得不感动,真心想说一句辛苦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义。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影片最后,孩子们呼喊老师:“早知道黄河的水干了,修它那大桥是做啥了?早知道老师回不来,为啥要学GoodBye?老师啊老师啊你干啥去?带上我和你上学呢?老师啊老师我等你,长大不再种洋芋。”

学生稚嫩的声音,唱着黄河边的曲子,哭诉着自己悲伤的心情,在张美丽老师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种对生命的超越,能够感受到这个平凡又普通的女人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她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结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每个人出身的不同,也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但要想以成功论英雄,只能拼尽全力学习,只有走出去才不会受制于人。张美丽总说自己一辈子不成功,其实她是成功的,她为了让孩子拥有知识文化,凭一己之力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学校,她这种大爱,促使了她能够笑着离开世界。

相比于张美丽老师,在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又在忙一些什么呢?

整日忙碌又是为了什么?仔细想来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答案,总之看完电影不仅仅有感动,还有迷茫,不知道大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理解这部电影的呢?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浅谈《美丽的大脚》

文原创,图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