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冷冻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7 06:42 作者:科学认识论 围观:

9月15日起,B站出品的获奖纪录片《冻结的希望》在全网独播,并且强势登陆Netflix海外同步首播。这部纪录片一经推出,迅即引发热议,将人体冷冻技术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冻结的希望》讲述了一个生与死的故事:只有两岁的泰国女孩艾因兹,因罹患最致命的脑癌,小小年龄便受尽治疗之苦,一共做了10次手术,12次化疗。即便如此,艾因兹也没能醒过来。视她如珠如宝的父亲恰好是一位科学家,他说服全家人了解人体冷冻术,让艾因兹在储存罐里静静地休息,等待重生的机会。这也成为目前全世界年龄最小的冷冻案例。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这个交织着生与死的故事,背后是家人对希望的寄托。而这一故事被泰国媒体报道后,立即掀起了喧哗的争议。泰国是佛教之国,讲究生老病死,因果轮回,认为这些都是不可控的自然旨意。通过科学技术延续生命的做法,被大多数泰国人视为是在对自然规则挑战。艾因兹的父母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最终,他们依然选择期待奇迹。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01 人体冷冻,早已开始尝试

与其说死亡是人类一直关心的话题,不如说“不想死”才是人类一直关切的话题。事实上,人体冷冻术,并非今时今日才有。

1931年,尼尔·R·琼斯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故事》中就突发奇想:“人死了不要紧,我们可以把人冻起来啊!”1964年,人体冷冻之父罗伯特·艾丁格博士受其启发写了一本书《展望永生》:“我猜,我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会被用无损的方式冷冻起来。”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罗伯特·艾丁格

此后,人体冷冻的实验拉开大幕。

1967年,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个被冷冻起来的人。73岁的美国人贝德福德死于癌症,这位心理学教授选择一个前无古人的方法处理自己,把自己冻起来,其遗体被保存至今。

2011年,人体冷冻之父罗伯特·艾丁格以92岁的高龄去世,成为他自己创立的阿尔科冷冻研究所的第106个冷冻人。

2016年10月,英国伦敦一名14岁的少女患上罕见的癌症,自知命不久已的她希望能把自己冷冻起来,为未来留下一线生机。伦敦一家高等法院决定遵从女孩的遗愿。她的遗体最终经干冰处理,从英国运抵美国人体冷冻机构保存。

2018年,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所(CI)总裁丹尼斯·科瓦尔斯基也表示,他以及他的妻子和三个分别为19岁、17岁、16岁的儿子都已经签订了未来的冷冻遗体的协议。当年初,该研究所已冷冻约100人。

除了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CI之外,俄罗斯有KrioRus,中国有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大陆首个冷冻案例,是重庆女作家杜虹。她曾是刘慈欣《三体》的编辑。《三体》中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云天明通过冷冻技术保存大脑,最后被三体人克隆成功。也许,杜虹或多或少受到些《三体》的影响。2015年她病逝后,女儿将她的头部交给国外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进行冷冻保存,希望50年后能复活。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中国大陆第一个冷冻自己的重庆女作家杜虹

不过,杜虹的冷冻术是由国外机构操作执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冷冻案例是发生在2017年5月,志愿者展文莲在癌症去世后被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花费55个小时成功冷冻。

2018年6月19日,山东泰安,一位72岁的老人刘爱慧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宣布临床死亡后,被火速运往济南,接受“人体冷冻术”,并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这也是继杜虹、展文莲之后,我国第三例人体冷冻人。

如今,这样的尝试仍在进行,而纪录片《冻结的希望》中的艾因兹,成为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冷冻人。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02 冷冻复活,科学依据在哪?

那么,冷冻人体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经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分裂50次就会寿终正寝,人的寿命可活到120岁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超低温生物学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你的细胞分裂20次时,放在-196°超低温下,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就会停止。但神奇的是,当细胞再次恢复常温后,他们还能继续剩下的30次分裂。

而实操依据是,低温生物学找到了一个神奇的方式,即水在低温下会结冰,如果温度下降的过程快到一定程度,水分子会在还来不及排列成有序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变为固体,避免了常态的水结冰会出现体积膨胀进而让柔软的细胞壁和细胞器遭受毁灭性物理损伤的情况。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这一发现,让人体冷冻术朝着实用化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1999年,德国莱布尼茨大学的Lilia Kuleshova成功地对人卵原细胞进行了玻璃化和解冻,解冻后的卵原细胞被移植到了一位47岁女性的体内,帮助她生下了一个7斤重的健康女婴。2009年,21世纪医药公司将一个零下135度下玻璃化的肾移植到了兔子体内,并让这个肾成功存活了好几个星期。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实现了对哺乳动物大型器官的玻璃化和解冻,同时也启发了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成就了他们目前开展人体冷冻的技术路线。

只不过,目前人体冷冻术的进展是:冷冻可行,暂无成功复活案例。截至2018年,全球已有400多人体冷冻案例,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复活。

人们之所以开始种种尝试,源于人们对死亡的天然恐惧,又或者说,对永生和复活充满了想象。试想一下,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对抗死亡,生者可以永生,死者可以复活,人们自然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人间美好。我们还可以实现科幻片中的场景,今时今日之人,可以冷冻后再复活,穿越到未来的某一个时空中,从而带来奇妙的人生体验。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漫威中,美队在二战后被冷冻

03 死或永生,历来有争议

回归到人性而言,自我意识或者所谓的“灵魂”不朽,永远都是最诱人的。这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种是埃及木乃伊,第二种是长生丹药。这两种均被科学证明不靠谱。第三种是克隆人,虽然技术上已能实现,但这是替代,并非自我意识的重复。第四种则是人体冷冻。

不过,人体冷冻尽管有了科学依据和一定程度的论证,但依然伴随着诸多疑问。

首先,冷冻复活技术上是否过关。冷冻似乎解决了问题,但数十年来却无复活案例。这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依然有待验证。即便实现人体复活,可能又会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次,生命伦理上仍存争议。比如,不少人认为,此做法违背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此外,面对高昂的冷冻费用,对无力承担的低收入群体,显然是一种新的不公平。再如,如果科技能够实现,而从冷冻中复活的人是否还是他自己?这个问题涉及自我意识的本质。

面对这些质疑,也有反驳者认为,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遭遇挑战的,证明地球是圆的之前,大都是阴谋论和抨击论。回顾人类历史,很多都是从无到有,从异想天开到成为现实。事实上,人体冷冻术的研究,其出发点自然是好的。当亲人逝去或遭遇不测,如果能有方式延续其生命,这是人类的福音。毕竟,生的机会或许可以得以延续。正如纪录片《冻结的希望》中所说:“想给自己的孩子希望,那就要给她活着的机会,没有生命就没有机会而言。”我们全身心的爱着她,冷冻她的身体,是爱她的一种方式”。

《冻结的希望》热播:人体冷冻,对永生的渴望和探索

当然,问题不休,争议不止。诸如上述一类的质疑、讨论、挣扎等等,相信在第一个复活案例成功前,都将一直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