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寄生虫电影剧情片高清版在线观看「分析」

2022-03-16 22:21 作者:影经剧典 围观: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首先请原谅我正文最上方放这张海报,常见的那两张合家欢都被用滥了,只好挑一张比较能吸引眼球的朴太太做封面,一来毕竟她是本片中人设相对最正常的角色,二来嘛要拜她所赐,赋予了“顺时针”这个词全新的意义。

另外要道歉的就是这篇文章发布得实在是太晚,由于本人并非职业影评人,工作生活繁忙,无法在第一时间奉上关于这部佳作的长文。如今网上已经有太多《寄生虫》的相关影评,既有美誉如潮,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它被过誉了。但绝大多数评价,还是一致同意它的优点远多于它的不足。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在故事立意、剧本结构、叙事节奏、摄影技法、表演水平上都几近完美的电影作品。

导演采用写实手法呈现了一个剧情精彩且寓意深刻的小品,并将它包裹在黑色幽默及悬疑片的外衣之下,中立并带有温度地描绘人物,快速且巧妙地推动剧情,高潮迭起又急转直下,最后留下一个开放的结局供观众想象。

因格局和类型所限,《寄生虫》或许离伟大的电影还有距离,但就影视创作而言,你很难挑出它的缺陷同时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在我眼中,它的缺点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全面分析这部作品之前,先说几句题外话,怎样的电影是好电影。

电影是用影像讲述故事的艺术。影像可以指摄影技法,也可以指表现手法,而故事,则在于剧本和叙事技巧。

一部好看的电影,要么有绝佳的影像,要么有精彩的故事。若两者能同时具备,可谓佳作(Excellent)。影史上的佳作不胜枚举,IMDB前100名的电影,都算。而评分在7分以上的,也都可以视为好电影(Good)。

可能有人会说,你的标准也太低了。这要考虑到一种普遍情况,就是:高分电影容易被带有偏见的评分者拉低分数。(烂片被故意刷高分的情况比较罕见,这里不讨论)

那为何有些好电影获得的评价不一致甚至口碑迥异呢?这就受制于观众的影视艺术鉴赏力,说通俗些就是观影水平。观影水平,是不能向上兼容的,举个例子:

一个鉴赏水平在7分的观众,看5分的电影,能给出5分的评价,但看9分的电影呢?会给9分评价吗?不,他只能给出7分。

可能简单地用分数来衡量这种评价情况,是不够准确的,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一个人只能对低于其认知水平的事物发表准确的评价,相当或略高于的,也可能没问题,但远远高于其认识水平的事物,他就无法全面到位地陈述其要义,尽管他还是可以说出自身所能理解范围内的见解,再多的,则无法体会,甚至根本感觉不到。

提高观影水平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多看分数接近或略高于自身欣赏水平的影片,也就是你觉得不错的影片,我认为这种感觉应该在影片开头15分钟内形成,“烂片”(太差或看不懂的)可以就暂时丢开,“还行嘛”那就看完。多看接近自己欣赏能力的影片,会加深理解并提高认知层次。

应该没有人会在观看《寄生虫》15分钟后还觉得它烂,那为什么看完后却各种贬损呢?那就又涉及到观影口味这个原因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过我可以再用一个例子来阐述:

为什么没有9分以上的恐怖片(统称)?要知道,故事精彩且剧本完美的惊悚类型电影不胜枚举,那为什么没有一部9分以上的?很简单,有人不喜欢被惊吓。即便这个人的影视鉴赏水平相当高,但他讨厌恐怖片,所以他就只打7分,拉低了平均分。

所以就会有观众不喜欢《寄生虫》,包括不喜欢故事类型,叙事类型,表演风格,影像风格,等等等等。至于对故事内涵的理解,那就更是千差万别了。

不能理解、不喜欢、甚至是为了彰显独特,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无数的不公评分者,都能参与对电影的评价,这是影评打分机制最大的缺陷。

网上最多的讨论是拿它和去年的《燃烧》比较,不知道这个比较的始作俑者是谁,我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两部作品完全不是一个影像风格,也不是一种叙事类型,仅仅因为都有穷人富人的矛盾冲突吗?或者说因为都是韩国导演?同一个摄像师?太可笑了,这样的比较就像拿一条金鱼和一只翠鸟比谁更美丽,纯属无稽之谈。我看完《寄生虫》后最先联想到的是《恐怖直播》和《走到尽头》,这两部才是与它相似的类型片,《燃烧》是偏文艺类型的好吧?尽管它也很赞,但用一部佳片贬低另一部佳片,这不是一个成熟观影者的行为。

更有趣的是,你看看网上的评价,赞美者大多长篇累牍真知灼见,而批评者几乎都是三言两语不得要领,高下立判。

《寄生虫》这部佳作,它的观影门槛极低,表达手法浅显,即便连关键性的隐喻都被导演放大到一看便懂,所以保证了绝大多数观众都能看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领会其精妙之处。

只有那些潜心于研究和解剖电影的人群,才能体会到它到底好在哪儿,而这个人群主要集中于深度影视爱好者(深度的定义参考一万小时定律)和影视制作人员(智商和审美均合格且有自我提高要求的)。

在这篇长文中,我且试图从以上两者的双重视角去揣度奉俊昊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构思和编导技巧,借此与所有的同好者们交流整部《寄生虫》的用心和用意之处(全剧透)。

我不是职业影评人,文字水平不高,所以这并非影评,更像是剧情解析。有些地方已经被其他影评介绍过的我就不再赘述,但也可能重复,因为成文有滞后,重要的是,如有遗漏和不到之处还请友善交流。

开篇一段找免费WiFi的戏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这是为了给后面地下室桥段中的两句对白制造笑果。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之前的伏笔会强化后面的笑点(富人家的WiFi信号都那么好!)

家里出现灶马而不是蟑螂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这一个镜头,如果让国内的编导拍,我无责任猜想,十有八九是男主人拿起东西拍死一只蟑螂。

导演为什么特意选择灶马?因为更具象征性,蟑螂出现在厨房和垃圾桶周围,但灶马只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出没,而且有人活动时不会出现。所以即便不太符合常理,导演也要使用更具象征性的灶马,强调主人公一家蜗居半地下室的情形。

妈妈是链球比赛冠军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这个设定赋予角色力量属性,使其最后反杀女佣老公具备了条件。那为什么不设定成举重或摔跤冠军?因为要兼顾金妈妈的女性形象,这是角色设定上“度”的把握。

女佣设定成较胖的角色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在社长和金爸爸的一次对话中,说这位女佣好是好,然而吃得多。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这样较胖的形象就非常符合,让吃得多的猜测具有实际依据,不会有人猜到食物另有他人偷吃。

直到女佣返回豪宅冲进地下室的那一刻之前,都不会有观众猜到下面还有人吧?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一个聪明的编导会尽一切可能防止他人猜出他的剧情走向。

最为观众诟病的“寄生过程”是不是太荒诞太容易了?有钱人都是弱智?

这里详细分析一下一家四口进入社长家的过程。

儿子基宇是好友敏赫介绍给朴社长女儿多慧做英语家教,属于偶发事件,故事的缘起基于此。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女儿基婷再由基宇引荐给朴太太,因为发现社长儿子多颂缺少个美术家教,兄妹两人的进入,合情合理。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顺便说下熟人推荐在西方相当普遍,并不能说明太太人傻,国外上学找工作如果有信誉好的人推荐,会省事不少。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有能力的人离职后,前雇主都会赠送推荐信,所以这个操作无可厚非。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而爸妈二人的进入,需要除去原有职位的占有者,这就需要先设计陷害。

先看基婷的计谋,趁着车外的喧闹,脱下了……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为什么是小内内?因为这个物品最具说服力。但车震的妹子那么多,有几个完事后忘穿内内走人的?不合情理。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所以导演再找可能的合理解释,毒品致幻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而且这两点也为后面的沙发戏段增添了笑点和讽刺深度。

再看除去女佣的办法,过敏源桃子。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这个巧合略显牵强,导演就利用精彩的表演和影像来强化观赏性,这一段戏还是挺不错的。(看到这儿我当时就猜摄像是否就是《燃烧》的摄像师)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而且在后来的客厅争斗中,再次利用桃子迅速结束战斗,非常聪明。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导演深知让一家四口如此顺利进入社长家,确实可信度太低,因此也诚意足足地给出各种细节充实其合理性,用了50多分钟才完成整个前置剧情的布局。主要是基宇、基婷凭什么获得社长太太的认可,爸爸如何获得社长的认可(后面拆开分析),由于老妈本身是最后一步,所以既然上位成功,就不必再费周章玩什么伎俩了。

那么儿子、女儿和老爸,到底何德何能忽悠社长夫妇,精彩的来了。

英语辅导课上的鲜肉攻势

第一堂课,人家妈妈还在旁听,就搭上手了,果然霸道学长最好使。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严肃的表情,凌厉的眼神,唬得小丫头一愣一愣的。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所以没多久,少女的芳心就沦陷了,随后还有kiss片段,但这么严肃的学术文章我怎么会乱开车呢?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喂!敏赫哥还记得啥样子吗?)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好吧,其实母女俩找英语家教的动机就令人大大滴怀疑啊!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我不知道你们懂没懂,反正我是懂了。

强势小姐姐的艺术治疗

吸取哥哥的教训,我怎么上课的,你不能旁听。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灵魂的拷问,可惜此处导演卖关子,欲说还休。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啧啧啧,这种说话艺术啊,这一句请同学们划重点,以后把妹可以借用。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那么她到底是如何把一个顽皮的PTSD儿童驯服得如此乖巧呢?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借用后来的情节画面,原来不过是把小男孩抱在自己腿上画画啊~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如果我小时候也有这么个姐姐抱我坐她大腿,我早成毕加索了。

其实导演多次在多颂的画里做过暗示,小男孩把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了出来,揭示了家里出现过其他人,可惜基婷的艺术治疗终究还是忽悠啊。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然而多颂很适应这种坐大腿式艺术治疗,绘画创作越发高产。

金爸爸的共情同理心

借奔驰4S店的试驾便利,金司机的熟练操作给老板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不过我怀疑这段台词也是儿子帮写的。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主要嘛还是因为驾驶技术经受住了社长的考验,我很好奇这杯咖啡是从公司拿出来带上车的?还是直接在车里泡的啊?要是带上车的还说不是试乘?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话说朴社长你真的很爱拿着这个咖啡杯啊~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至于天真单纯的朴太太这边,更是轻松取得信任。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以上就是金家三人取得社长夫妇信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细节使得情节可信度得以提高,如果忽略导演添置的这些细节,粗暴地认为剧情荒诞不合理,那么可能你更适合看纪录片类型的电影。

影片的前半部分以老妈忠淑的登堂入室完美结束。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全家人在庆功会上,由衷地感谢慷慨仁慈的朴社长,寄生完成!

爱电影的人,才懂得它有多赞。——《寄生虫》全解析(一)

谁能料到,在社长儿子多颂的生日那天,一切都将发生巨变!

(第一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