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天桂电影剧情详解「解说」

2022-03-15 20:03 作者:战胜自己地理 围观:

“小瓜,你小子在干嘛?”李善人略带威风的声音从北月亭南侧响起。

思翔小名叫小瓜。这小瓜得名于他爹,因六斤身上有许多传奇色彩。据今李家镇老人说六斤:摔跤功夫了得。生产队劳动休息时,曾有五个小伙同时进攻,抱头的抱头,抱腰的抱腰,抱脚的抱脚想把他摔倒,可结果让所有人吃惊,六斤很灵活如个圆瓜般的翻滚,没让他们得逞,反而把五人全摁倒在地。大家都说六斤怎么跟个老木瓜一样圆滑,这一仗让六斤嬴得了一个绰号"老瓜"。思翔也就成了小瓜。

“哦,善叔,我在回忆往事”

“乱想什么,走走走,你叔公叫你去,有关你工作的事情。”李善人不屑的催促道。

“善叔,有什么事吗”思翔小心翼翼的看着李善人!“去了,你就知道了,你叔公想推荐你去希望中学。”

于是叔侄俩一起朝村中央培心堂走去。培心堂便是李善人家。这李家村,古属徽州。徽州文化特色明显。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而在徽州建筑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房内有堂。且有堂名。一般大户人家堂名还很高雅。透过堂名,可以看出屋主的性格爱好。比如从这“培心堂”中,就可看出李鹤颜老师特别注重内心修养。象这样人家是有名堂的人家。这也是“有名堂”的来历。

屋子正中牌匾上“培心堂”三个大字苍穹有力。培心堂下面,房屋正中放置一张黄梨八仙桌。两边是长凳。八仙桌北前头是两张太师椅。八仙桌南面为两条方凳。

“小瓜,来来来。叔公有话跟你说”鹤发童颜的退休李老师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思翔,这思翔自小文艺细胞特浓。李老自己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师。

“小瓜,你爸六斤在李家镇狐狸岩村靠养了一头水牛,帮镇里人犁地。这20多年来单身汉一人拉扯着你长大。挺不容易的,现在有了一个改变你家庭命运回报你爸的机会了,叔公有个朋友在县里办了希望中学,急需各类人才要考试。我琢磨着你是一个难得的文艺人才,就帮你做主报了个名,千万别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

一听这狐狸岩村,众位看官就可帮猜到一定是一个大山深处。没错,相传吕洞宾在天桂岩修炼之时。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邀上了汉钟离云游华夏。途经李家镇,一看云下有山,山上有岩,镇中有一小村形如狐狸。二仙颇为感叹,认为此地甚有灵气,后世必有异人。此村村形也甚异,四周皆山,中有一河,河呈s形。活生生的一副太极图。果然好风水,河之南一片荒地,河之北十几户人家。沿山石台阶而下,村头第一户就是老瓜家。黄泥土墙,茅草当瓦。

“谢谢叔公好意,侄孙这就准备去”思翔早就想着脱掉贫困的苦海,如今听鹤颜老师这么一说。特别的感恩的道别。

与叔公告别后,思翔走在回家路上,边走边回忆自己过往生活。

这思翔的确是一个好有文艺天赋的青年。有创造力,自小苦难的环境磨练了他不少宝贵的品质。 35年前的中国农村,孩子没有彩电看。买得起24寸黑白电视的,在村里绝对是响当当的人物。那时的孩子,更别说玩手机游戏,听都没听过。当时孩子最喜欢结伴玩,自己制作玩具,玩弹功,竹刀、竹枪、捉迷藏,一张纸折叠成四角包就可以彼此玩上一天。思翔还清晰的记得邻家孩子曹敏,用一个盆装满了四角包来他家挑战。双方都拿出四角包,被挑战的四角包放地方,任挑战方击打一次,只要地上四角包翻了一面,挑战就算成功。对方四角包为己所占有,这就是奖品。当天曹敏从下午就兴冲冲来挑战,结果两人晚饭都不吃,直到大人找来干涉,他已输得空手回家。

玩累后,一群小伙伴们会坐在地上,翻看起小人书来。小人书,又叫连环画。这是他们那时最好的精神食粮。什么《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孩儿》等。三五个孩子围在一块,都用饥渴的眼神盯着小人书上每一幅画面,用稚嫩的手指着自己的发现,嘴里不停分享着感想。思翔的爹虽然小学三年级文化,但他编的顺口溜和故事,是思翔文学的根。那么,小人书则是他文学细胞成长的土地。他从这些连环画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思翔非常感恩曹敏一家。他的爷爷是文化人,家里藏有大量的连环画。那时,只要他孤单时,他都会去他家看小人书。到了他读二年级时,竟然跟曹爷爷借了《西游记》这本书看。现在想起,的确不容易。二年级的他竟把整本书看完。虽然是囫囵吞枣,书中有大量的字他不认识,但他看得懂情节。到了晚上,他就缠着父亲讲他所看的。那时的他只图享受故事乐趣,丝毫不知珍惜老瓜的身体。

扎了文学的根,又吸收了文学营养的思翔,在李家小学读四年级时,便开始了人生当中第一次演出,他站在台上对着操场上1000多人,讲了一个《哇啦叉》的故事。已过去了36年,他依然记得故事内容还有当时情景。大意是一个窈窕淑女,待嫁闺中,求亲者络绎不绝。为了选个称心如意夫君,小姐出了谜语,让人猜谜。第一个猜中者即为心仪郎君。而小姐谜底是《哇啦叉》,有一乞丐,那天观看猜谜大会现场,不如说选亲现场。乞丐看到热闹场面多次由衷的发出赞叹声"哇啦叉"(江家方言表示好气派意思),结果小姐最后嫁给了他。今天回忆千人面前讲故事的自己,思翔自己也感觉实在好笑:当时上气不接下气,麦克风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那次他受鼓励最大的是堂叔李善人的评价。经过学校时,听他讲了下故事《哇啦叉》,说思翔小子还挺厉害的。这次表演或许是他文艺的第一次尝试吧。

讲了《哇啦叉》故事后,若说他与文艺有关的缘份,恐怕就算是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了。记得那是四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周,有一同学跟他说:"思翔,你怎么那么厉害。上学期期末语文成绩全乡第一名。"当时的他,以为同学开他玩笑,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这点,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没得过第一。而且,恩翔内心深处,藏着极深的自卑。他觉得自己家最穷,觉得自己个子最矮,觉得自己是差生。所以,思翔连打听这消息是否真实的心思都没有。直到,他因语文课文没背,班主任李韶关老师留下他说:"不要以为考个全乡第一,就骄傲自满"。那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语文碰上狗屎运真考了个第一,原来自己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在他初二时候,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事情。初二语文期末统考,又获得全乡第一名。所不同的是,这次称赞他的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他还记得期未写分别留言时,该女同学送给他的卡片上娟秀字迹的内容:愿君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奔弛;愿君象雄鹰在苍茫天空飞翔。

初中阶段,思翔连续两年登台参加全校文艺节目表演。87年元旦晚上表演了相声。他主演的是一英语痴。看到别人就hello.到商店买笔说买pen,售货员给了个脸盆,他说no.惹得售货员说新脸盆没漏呀。给父亲汇报成绩说father,孩儿在校读book,各门功课皆good,唯有english不及格。记得那晚演出很成功。台下笑声不断。也是那时他接触了相声。

89年元旦,他与一位高个子同学,表演了一个《比高低》的哑剧。整个演出过程中,两人不说一句话,只用他们夸张的表情,滑稽的动作,离奇的情节,向观众传达永不服输的精神。最后矮个子的思翔比1米7的搭裆还高的结局。整个作品由思翔初创。在平常两人多次排练中反复修改,兼听周围同学的意见不断提高。那晚也收到了哄堂大笑奇效。

高中三年里,每年思翔都会积极参加晚会节目演出。正是这些锻炼,让他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文艺的幼苗在实践中慢慢成长着。

记得高三时,思翔非常荣幸的遇上了一位极有才华语文老师(詹老师)。詹老师老家位于吴楚分界的江源。他在90年代初期,曾写了一份《90中学生风貌调查》被《中国教育报》刊登,詹老师本人也作为中国20位青年学者被派入日本考查。思翔至今记得老师明堂发亮、意气风发、西装革履的样子。也记得他极其标准又好听的普通话。他特喜欢詹老师的课,感觉上他课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语文课上,詹老师介绍了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写文学赏析。那天他正好从曹敏家,看到了《诗的朦胧建筑美》这本书。从中懂得了诗还有建筑美。加上《乡愁》这首诗写得很形象、音乐感极强、富于对称性。于是他就着灵感写了一篇《美的建筑、深的构思》文学短评。让他万万没料到的是:詹老师在课文课上给了思翔极高评价。看着老师津津有味的边读习作边分析,思翔特别的享受。结束时,老师接着来一句:"小伙子还不错呦,还懂得诗有建筑美。"那个时候,思翔内心很震憾:这么厉害的老师,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我一定要努力。从小学开始,我总羡慕那些作文被老师表扬同学,原来我也有这方面天赋。感恩詹老师,他让我发现了自己。詹老师现在是婺天县副县长。婺天旅游文化,詹老师功不可没呀!向老师学习!

到了大学,思翔眼界更是豁然开阔起来。一批上昌市有名的教授和讲师们让他钦佩异常。有潇洒超群的古文学蔡国红老师、浪漫博闻的外国文学董达老师、严谨勤奋的刘新贵老师、铿锵激情的程国华老师.…还有那么多让人羡慕的同学:才气外逸的若简同学,大学没毕业就出了自己的文学专辑,古诗词功底极佳的飞天同学,文如其人的清新秀丽的小丽同学…

想着这,思翔心情要好受了些。他是一个积极的人,他一直渴望着建功立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