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野雀高飞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5 14:32 作者:广州购书中心 围观: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前段时间,第32届金曲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在这个华语流行音乐界分量最重的奖项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别贡献奖颁给了歌手罗大佑。

当熟悉的身影重新踏上舞台,我们才意识到这位67岁的老先生已经入行44年。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第32届金曲奖现场截图。

罗大佑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有点陌生,但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1982年发表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开始,罗大佑的创作曾影响了整个华语乐坛。

时隔多年,这个让李志迷恋、让李宗盛惶恐、让林夕钦佩的男人依然开口即是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在没有地域和国界的音乐世界里,他的歌跨越了两岸三地,在理想主义的70年代带来了思索的力量,在恣意挥霍的80年代带来了沸腾的感动。直至今天,不论你是否经历过他所创造的时代,在你人生的某个片段,一定经历过他的歌。

就像微博博主@库特纳霍拉的骨头 说的,“我这个年纪的人,好像到了每个关口,都有一条罗大佑的歌做的船,等着那里,把我渡过去。”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不是金曲奖把奖项颁给了他,而是因为有他,金曲奖才熠熠生辉。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光阴的故事里留住永恒

高晓松曾说,罗大佑在30年前就写出了现在这个时代的所有挽歌。

李宗盛说他写的歌词有50个人在写,而罗大佑的歌词却是独一份。

还有人说,华语流行音乐分两种,一种是罗大佑,另一种是其他人。

1982年,还留着一头长发的罗大佑,一身黑衣服,习惯戴着墨镜,但眼里却闪烁着不尽的火光。

那一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轰动了整个华语乐坛。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罗大佑《之乎者也》专辑封面

在情歌和校园民谣当道的时代,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歌还可以用这样沙哑的嗓音呈现愤怒,词还可以前卫无比地批判。晦涩难懂的词曲,如今细细听来仍让人心头一颤。

批判家、思想家、词作家、曲作家、歌手,五种身份合成了一个罗大佑。

他的笔下尽是曼妙诗心,他的歌里唱尽家国情怀,他的主张与思想会穿越了时光的尘埃,汹涌地渗进每个毛孔。

他写尽芸芸众生,道便人世纷纷,悲怆却不戚戚,宏大却又微微,直入灵魂。

罗大佑以一个批判者的角度,以文学的方式,赋予了其作品以一种针砭时弊的精神内涵,就如同他的声音一样刺耳,成为了时代的先锋。

今年已经67岁的罗大佑,更像是一个遥远的身影,一个缥缈的符号,一个江湖大哥的传说。

2008年,他和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组成纵贯线乐队。网友们说:“这是一个分开各自牛逼,组合天下第一的乐队。”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纵贯线乐队。

他几乎不上综艺,没有微博也没有脸书。

在演唱会上沙哑着嗓子唱完《握手》,他笑呵呵地说:“一次握手,要强过上万次微博,因为你是真正在和人接触。”

或许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听罗大佑了,可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却又时常惊觉:“原来这首歌是他唱的啊。”

当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这个在乐坛纵横捭阖几十年,用音乐批判现实的人依旧承载着许多人的青春。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每个人的电影记忆里,都有一首罗大佑

38年前,罗大佑就曾唱过,“当未来的世界充满着一些陌生的旋律,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现在,就是当年人们口中的未来。

一路走来,每个人的电影记忆里,都有一首罗大佑。

1976年,还在医科大学读书的罗大佑开始了进入唱片圈的第一份工作:帮电影写歌。

1977年台湾导演刘维斌的《闪亮的日子》,罗大佑几乎包办了这部动不动就唱歌跳舞的电影的所有歌曲。之后脍炙人口的《歌》,以及《飞翔》《浮萍》等,都在这部电影出现。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电影《闪亮的日子》截图

1979年秦汉和林青霞主演的《情奔》,罗大佑写了全片歌曲。

他还为大导演宋存寿的电影《走不完的路》写了同名主题曲,由该片的女主角陈琼美演唱,引起许多关注。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左为《情奔》歌曲封面;右为《走不完的路》歌曲封面

1983年,罗大佑参与《搭错车》电影原声带的制作。在这张堪称华语电影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原声专辑中,罗大佑创作了《一样的月光》、《是否》、《酒干倘卖无》等至今仍耳熟能详的歌曲。

同年,著名导演张毅拍了一部运动电影叫《野雀高飞》,罗大佑写了一首插曲叫《野百合也有春天》。由于是小公司制作的电影,没出过音像制品,所以根本没几个人看过。但《野百合也有春天》却成了被无数歌手翻唱的经典。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电影《野雀高飞》海报

1986年,张艾嘉主演杨凡导演的《海上花》,找罗大佑写了同名主题曲。歌词使用经典的长短句,带着十分古典的意味。据说这首歌的作曲灵感来源于维多利亚的海港,旋律像波浪一样柔美。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电影《海上花》截图

1988年末,罗大佑的第四张专辑《爱人同志》发行,这张唱片中的歌曲在后来的几年中,陆续成为各电影的主题曲或插曲。例如《暗恋》是刘德华、林俊贤主演的《神行太保》的主题曲;《恋曲1990》是杜琪峰导演的《阿郎的故事》主题曲。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电影《神行太保》截图

1990年,由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的同名主题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那年电影砍获金马奖八项大奖,创下最高得奖记录。

第二年,三毛逝世。为了纪念三毛,罗大佑在歌曲《青春无悔》里加了四句歌词,并将歌名改为《追梦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第一句,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第二句,是表明三毛的身份是作家;第三句,是三毛的英文名“Echo”,汉语翻译是“回声”;第四句,是三毛心结难解,殉情求解。

这首歌的改编成为了又一个经典,罗大佑开创了另一种音乐表达形式:以歌做挽联,祭奠断肠人。因为“她的故事,都是她的梦”。

1991版《雪山飞狐》上映,片尾曲正是这首《追梦人》。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1991年版《雪山飞狐》光碟。/ 豆瓣

1992年,罗大佑为港片《双镯》写了《似是故人来》,由梅艳芳演唱,一举获得第11届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歌曲奖,并成为梅艳芳的代表名曲之一。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蒋志光、伦永亮、梅艳芳和罗大佑合影。/ 豆瓣

可能是个人生活的一些改变,又或者是商业上的变化,罗大佑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就停止了电影配乐的创作,开始了神隐时光。

直到2005年,罗大佑为电影《黑社会》配乐,歌曲入围金马和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电影《黑社会》海报

2014年10月,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上映,罗大佑再度出山,为这部电影写了宣传曲《只得一生》并亲自演唱。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一个人自由地笑

自在地哭

此生不朽

电影讲的是作家萧红的一生,罗大佑用了三拍的节奏营造出漂泊感,挑战“前所未有的最低音”呈现主人公的人生凄凉,将萧红的悲情推向了高潮,也将自己的曲折一并流淌。这一年罗大佑已经六十岁了,他用自己的创作让这个世界忘记了他的皱纹。

2018年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在大陆上映后轰动一时,罗大佑为这部电影创作了一首《夜是秋月明》。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这首歌不是主题曲或宣传曲,而有一个新颖的名字“音乐观后感”,借着音乐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在音乐这条道路上,罗大佑一直在前行。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音乐里沉甸甸的理想

也许,遗忘是时代的惯性。

初闻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当如今的我们能感慨《童年》《鹿港小镇》《爱的箴言》等等熟悉的旋律,曾经那个被批“长得丑,嗓音难听,唱片白送都没人要”的年轻人成了光阴的歌者。

要真正熟悉和评价罗大佑,就得回望和审视一路以来他走过的音乐道路,才会理解他给华语流行音乐留下了什么,音乐里有着怎样沉甸甸的理想,给听众注入了哪些柔软的关怀和坚强的力量。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 2018年罗大佑南京演唱会现场。/ 腾讯视频

黑格尔曾说:“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好的歌就像时间胶囊,里面装着人生所要经历的一切。

金曲奖颁奖典礼上,马世芳为罗大佑引言致辞道:“一张唱片可以远远不只娱乐消遣,更能成为震撼时代的文化事件。”

“一生做好一件事”,“用自己的生命来体验生命”,罗大佑入行44年,老先生没有停。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将美好和感伤表达得如此深入人心,更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带着超越时代的忧患与伤感,为整个时代谱好挽歌。

已经67岁的罗大佑,他的歌却仍旧没有过时,他告诉我们,丰满的人生,从来不只有小情小爱。更有生活起伏,落魄迷茫,心灵叩问,社会反思,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

感谢罗大佑,因为有了他,我们的青春有了一首首不老的旋律,在流水般光阴的故事里留下了时光的永恒。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首罗大佑的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