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何穆医生电影剧情「介绍」

2022-03-14 19:07 作者:中国长治 围观:

记者李斌 特约记者王广泽

从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的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一路走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扎根于上党大地70载,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矢志不移。为了老区人民的健康事业,一代代和平人无怨无悔,用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唱出了响彻太行山的和平颂歌。

红色基因 薪火传承

4月29日下午,和平医院大会议室,一部名为《何穆医生》的影片正在放映,医院领导和各支部书记、科室主任、护士长、教研室负责人等共同观看。看到动情之处,

许多人更是眼含热泪,心潮起伏。

“何穆医生是我们的老院长,我们通过观看影片,不仅怀念他的光辉业绩,同时也怀念他的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他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工作的勤恳踏实,对生活的朴实无华,实事求是,救死扶伤,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平医院党委书记苗群生的一席话,将何穆这个名字与和平医院直接联系在一起。

抗战胜利之后,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请求党中央毛主席,加强军区医疗卫生工作,中央组织部决定抽调中央医院医务人员赴晋冀鲁豫军区开展工作。1945年9月,曾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的何穆带领5位医护人员,前往组建新的医院。经过积极筹备,1946年7月1日,在河北邢台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何穆任院长。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南下,鉴于太行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而当时又缺医少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薄一波和刘邓首长商量,将医院留在老区。1948年5月,医院迁回长治。

当时长治刚刚解放,条件十分艰苦。何穆带领大家自力更生,勤俭办院。从房屋建设、床单裁剪到消毒等设备的制作,他都和大家一起动手。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他从建院之初就制订和推行正规医院的医疗规则和管理制度,医院的手术化脓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内,这在当时的大城市大医院也是罕见的。何穆在负责全面工作的同时,还兼任医院的内科、传染科主任,许多外科手术也由他执刀,甚至兼顾着手术室和X线室。随着战争的发展,送到医院的危重伤员越来越多,何穆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最后累倒在手术台前。为吸引医学专家来医院工作,培养医院的医护人员,何穆费尽心血,知人善任,从事业上、生活上关心,使全院形成了浓厚的钻研业务氛围,不仅成为太行、太岳地区的医疗卫生中心,还成为部队和解放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基地。

70年来,和平医院虽然多次更名,但扎根老区、服务人民的宗旨始终未变。一代代和平人以何穆为榜样,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将一所简陋的战地医院建设成为本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先进、设施一流、专业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1985年,薄一波同志欣然为医院题写了“太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名。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勉励。杨尚昆、李德生、徐向前、陈锡联、吴阶平、彭佩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钱信忠、崔月犁、陈敏章、张文康四任卫生部长为医院题词,如此多的领导人为一所医院题词,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医院60周年院庆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医院发来了贺信。

三甲翘楚 医技一流

70年前,和平医院成立之初的全部家当是80余名医护和行政后勤等人员,外加汽油桶改制的消毒柜、木制的手术台、一台15毫安的X线机。从建院起,何穆院长就给医院立下了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来院的医生(专家除外)不论过去资历如何,一律从实习医生做起,手术时,器械护士须对所需器械及使用顺序熟背如流;查房时,下级医生要熟记所有住院病人病历;手术前,医生刷手长达15分钟……这些缜密细致甚至有些呆板严苛的要求,使得和平医院的手术、日常治疗等救治成功率堪比大城市医院。

斗转星移70年,和平医院的医生、护士换了一茬又一茬,科学而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在晋东南地区,和平医院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而著称,医院年门诊量达到了68万人次,年出院人数4.46万人次,医疗服务范围辐射到河北、河南等周边省市。目前,医院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现有职工2300余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00多名,高级职称人员39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45名。临床医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专业,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2名。同时,医院拥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施,熟练掌握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医疗技术,先后开展了心脏移植、骨髓移植、射频消融、腔镜联合、试管婴儿等高新技术,并在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微创外科、重症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部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以普外科三病区主任连长红等为代表,和平医院的微创外科技术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均保持领先水平。今年4月23日,外科三病区青年医师赵强获得中国胸外科工程师手术技艺大赛菁英赛北区食管组第一名。5月28日,和平医院普外科二病区主任刘洪洲夺得2016年上海陆家嘴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结直肠癌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5月5日,和平医院代表长治市参加全省医护技能竞赛,医疗代表队、护理代表队双双赢得全省医护岗位竞赛技能比武和理论笔试第一名,傅丽丽获得护理组个人总分第一名,穆林获得医疗组技能比武第一名,并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一等功。

通过这些令人欣喜的奖项,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和平医院的中青年医护人员已经成长起来,能够挑起医院发展的重担。和平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将提升医疗质量、提升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实力作为重点,努力消除制约医院发展的障碍,特别是落实了同工同酬、职称内聘、青年医师定向培养、鼓励创新等工作,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使得医院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工作的干劲更足,病人的满意度也更高。

扎根太行 服务乡亲

自诞生之日起,和平医院就如一株幼苗,深深扎根在太行山上,太行精神和白求恩精神成为医院茁壮成长的基石。在战争年代,和平医院致力于战场救护、伤员康复、解放区医疗等,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和平年代,医院致力于老区人民的医疗保健和基层单位的人才培养,在呵护人民健康、发展老区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较落后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老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次进步,都饱含着老区人民的热切期望;每一次升华,都蕴藏着全院干部职工的汗水与心血。70年栉风沐雨,和平医院已经将根深深地扎在太行老区人民的心中。

以何穆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和平人始终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在做好住院门诊和住院病人诊疗工作的同时,经常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偏远农村群众送医送药上门,为乡亲们治疗甲状腺肿大、柳拐子病、痢疾、伤寒、结核等疾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70年来,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区有和平人的身影;2003年“非典”期间,49名和平人组建医疗队奔赴太原参战,更是重现当年部队医院的血性和担当。哪里危险,哪里就有冲在一线的和平人,他们背负着公立医院的责任,更背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近年来,为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和平医院通过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行风九不准制度,结合省委专项巡视和省卫计委大型医院巡查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强化依法治院,以德为先,以人为本,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起来,把党性党风党纪观念这根弦紧起来,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了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

为适应医院发展方向,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和平医院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推动了医院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对医院所有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进行了修订补充。同时,医院结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的实施和一级回访、二级回访制度的落实,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家访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诊疗服务,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使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另外,和平医院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与我市的襄垣县医院、屯留县医院、壶关县医院等8家医院和晋城市的4所医院结成医疗联合体合作医院,充分发挥技术专业优势,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指导,更好地造福当地百姓。

70年艰苦创业,70年无私奉献,太行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一位和平人的身上。站在新的起点,和平医院的全体干部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依法治院,推进内涵发展,服务广大患者,传承红色基因,用生命不息的激情,共同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来源:长治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