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美国电影剧情讲投行「解析」

2022-03-14 11:09 作者:影视侦缉档案 围观:

《投行风云》

提起投资银行,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薪,尤其是项目前台(负责销售,直接跟客户接触的人)最底层的分析师起薪都在15万美金左右,而不少了精英们第一年年收入便能达到30万美金,有句话说的好:一年买车,二年买房,十年退休,说的就是这。

所以投行家们一般个个高学历,西装革履,外表总是光鲜亮丽,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烦恼似乎离他们很远很远。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但是,高收入也意味着高投入与高风险,密集度极高工作节奏极快的高压工作性质让人望而却步。时常加班到晚上一二点,周末无休,被客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些都是常态。

更为恐怖的是,这里不是年资长就安全,即便混到高层被开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赖社会”,这里只讲数字,不讲人情。

这些“传说”,就由HBO给拍了出来,真实、直观、不动声色地还原了这个丛林中的生存之道。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豆瓣目前虽然以7.4分收官,及格线以上,它不卖惨、不炫耀、不黑不吹地,以冷静克制的方式,让我们看到投行职业的光鲜与混乱,同时引申到对个人的内在探索。

5个毕业生加入一家伦敦顶级投行,他们有6个月的表现,之后将面对人事裁剪日,是去是留都看这6个月的表现。他们也就为观众拉开了一幅众生百相图。

你以为能够准时下班?不会的。

客户要来,就要提前加班加点准备好材料,字体格式等全都不能错。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平时9点上班,只要上司一句7点开会,所有人都得提前到。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客户不接电话?那就每隔20分钟打一次,直到接电话为止。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见不上面?追到夜店也要争取到5分钟的谈话时间。

所以才会有人扛不住,直接猝死在洗手间。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而这样的努力,如果没有达成交易,就都是白费功夫。

这里的上司不是帮助你提升、帮助你成长的人。一团和气?不存在的。

如果长得漂亮,总是被安排给全组买咖啡买午餐的活儿;头脑风暴时的意见会被粗暴打断;被揩油也是常事。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如果有能力,或许会被安排提前见客户,但是也容易成为替罪羊。

而更多的,则是上司整天浑浑噩噩,全组浑浑噩噩,稍微有点想法的,又会被打压。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这些领导们,都在啃老本,他们引不进新客户,只有一个老客户,于是整天拿着旧时风光炫耀,那也是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但是他们同样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成天打瞌睡的,会被退休;没有绩效的,会被更高级领导当着所有人指着鼻子骂。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这是一个自我容易膨胀的环境,却又是最容易丢掉尊严的环境。

看似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叙事,充满了戏剧张力,看着他们糜烂的日常,虽然很有距离感,但是年轻人的不计后果与冲动,却是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到的,这份还原的真实背后,是导演满满的诚意——将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一面彻底展露在观众面前,究竟能看出什么,则看我们怎么理解。也是这种“不表态”,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平和。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多人物多角度叙事,整体显得有点松散,快节奏多线故事的框架里,每个人都不够立体,人物动机不足,缺少说服力,比如女主角不远万里来到伦敦想要在金融圈立足,既是为了忘掉前男友,也是为了摆脱原生家庭,可是在犯了大错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妈妈打电话,这显然无法与她前面做的选择与说话的立场相契合,显得编剧是为了冲突而冲突。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另一个问题是,招进去的都是精英学校出来的,唯一一个公立学校毕业的都被同行嘲笑,既然都是这样一群精英分子,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却太过幼稚,比如里面的美男子Robert,完全是一个被下半身牵着走的人,毒品不离身,没有自己的主见,智商情商样样平庸,其他角色也完全没有看出精英范儿,能力配不上野心,人设没有立住,这样一群人,放在医疗剧里可以展开剧情,放在生活剧里同样能够展开剧情,而投行的职场,就显得多余了。但是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看投行的的吗?

投行大起底,解密背后不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人物角色对投行工作渴望的背后是什么,导演似乎并不关心,最终呈现的,也就犹如隔靴搔痒一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