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铜壶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14 03:18 作者:艺旅文化 围观:

最近,杭州烟霞洞发生了一件大事!随着几处印记的发现,一个困扰了专家百年的问题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烟霞洞罗汉造像

用一句话概述,就是:杭州烟霞洞里发现的8处吴越时期造像题记,印证了烟霞洞内确为吴越时期雕凿的十八尊罗汉造像组合,揭示了十六罗汉演变成十八罗汉的起源。

回首这百年来,学术界为了确定杭州烟霞洞内“十六罗汉还是十八罗汉”所做出的努力。复盘了全程的小艺忍不住感慨,这个过程,都可以拿来拍电影了。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如果让文物成为主角,它们身上铭刻的故事,以及出土后的经历,都足以拍一部好电影。只不过这样的电影寥寥无几。

既然这样,那么,不如我们尽情地发挥一下想象力。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艺旅限定电影院开放啦,准备好可乐和爆米花了吗?一起来一场今日限定的文物电影之旅吧。

No.1

《鼎峰相见》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类型: 剧情 / 悬疑 / 历史

制片时间: 近代

片长: 139分钟

内容梗概:

19世纪,正逢乱世,世人皆知收藏世家潘家藏宝,而两尊鼎的前后出土,更是让古老的苏州城暗流涌动。

潘祖年临终前,将大盂鼎、大克鼎以及其他家藏古玩珍宝全部托付给了潘达于。潘达于接下这副重担,带着潘家的珍藏定居苏州潘家旧宅。

交游广阔的潘祖荫去世后,各路权贵以及古董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一场夺宝和护宝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帷幕。

“导演”说:

时隔17年,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位“老伙伴”,终于在上海博物馆再次相会。作为至今有铭文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两件,盂鼎和克鼎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我们如今能看到这两尊西周时期的鼎,都要感谢当年潘达于女士对于大鼎的保护与捐赠。

一般认为大盂鼎是在1840年代出土,在1872年左右被袁保恒购得。之后,袁保恒将大盂鼎转售给潘祖荫。大克鼎在1890年从陕西扶风法门寺窖藏现世,之后也被潘祖荫收购。这样,大盂鼎、大克鼎都由潘祖荫所收藏。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大盂鼎、大克鼎重聚上海 图源:国家展览

潘祖荫在世的时候,对自己的藏品并没有藏着掖着,世人都知道潘家藏有宝物。而潘达于当家后,时局急转直下,她不得不和各路权贵以及古董贩子交涉,以保护收藏不流失。

卢沟桥事变之后,她又与日本人斗智斗勇。盂克两鼎在潘达于的保护下,安然地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潘达于女士晚年再见大盂鼎和大克鼎 图源:上海博物馆

1951年,潘达于女士将大盂鼎、大克鼎全部捐献给国家。盂克两鼎先在上海博物馆收藏,到了1959年,大盂鼎北上,最终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盂克二鼎这样的青铜重器自带传说属性。它们深埋地下3000年,在乱世重现人间,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它们牵出一位又一位人物,留下一段又一段传奇。最终,它们和那些伟大的人一起,在历史中闪闪发光,令人敬仰,令人神往。

No.2

《蜗角之战》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奇幻

制片时间: 战国时期

地区:古蜀国

片长: 134分钟

内容梗概:

古蜀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在安宁的时光中,人们采桑织布、宴乐射覆,生活平淡而喜乐。

小甲自小生活在一个普通的村子里,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采桑纺织,生活平稳而幸福。但是,小甲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叔叔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托人送小甲来到了古蜀国的宫廷当厨师。在这里,小甲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

只不过,战争爆发得猝不及防,在一场混战中,跟着大部队逃亡的小甲落入了水中,可当他睁眼时,才发现……

“导演”说:

春秋战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几百年间,战乱频发。但是,这个时期也是最好的时代,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而这件壶,就是那个时代古蜀国人民生活最直接的见证。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作为一件以人为主题的器皿,铜壶上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昔日古蜀国人民的生活。

从上至下第一层的左边为习射、厨房操作图象,右边为采桑歌舞图象。第二层场面宏大,左边为宴乐武舞图象,右边为弋射图象。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图象。左边为步战仰攻,右边为水陆攻战。第四层为狩猎图象及饰双兽相背组成的桃形图案一周。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它带来了两千年前的月光,那场时光盛宴的宾客仿佛刚刚散去,衣襟上芷兰味儿的熏香还残存在指尖。

No.3

《古滇国启示录》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冒险

制片时间: 西汉

语言: 古滇国语

片长: 129分钟

内容梗概:

古滇国时代,天降旱灾,古滇国统治者们决定举行人祭,以抚慰众神的怒气,从而求得来年的风调雨顺。

年轻骁勇的战士乙原本和族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从天而降的军队打破了这一切,他的部落遭到袭击,自己也不慎被俘。

经过一路坎坷,他和其他战俘都被押解到祭场,绑在祭天柱上。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逃脱的念头,就在挣扎间,主祭人到来了……

“导演”说:

祭祀这个词,在我们眼中似乎总是透露着神秘的气息。但是,在更久远一点的时候,祭祀其实是一种危险而血腥的仪式。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杀人祭柱贮贝器 图源:知乎

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组贮贝器盖上就铸造了一个微观的人祭场面——52个人物在器盖上依次排列,场景中央将两千并排竖立着两根柱,较高的一根盘绕巨蟒,而另一根柱上,绑着一名裸体男子,等待被作为祭品处死。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杀人祭柱贮贝器器盖 图源:知乎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祭品”被绑在地上。盘蟒铜柱的另一侧,一个大约是祭仪主持者的女子正坐在肩舆上到来,肩舆后跟一男子,应是主祭人的随从。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杀人祭柱贮贝器局部 图源:知乎

有学者认为,铜柱对应着“社柱”,这场祭祀应当是与土地及农业有关。但仅仅是一个场景,多年前中国西南的古老王国——古滇国血腥而神秘的杀人献祭仪式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虽未见血光,强烈的现场感也将两千年前古老仪式的残酷气息带到了我们面前,让人忍不住去思考,此时被缚在柱子上的人,经历过什么,又会在死亡来临前,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

No.4

《你好,喜》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类型: 文艺 / 传记

制片时间: 秦

文字: 隶书

片长: 125分钟

内容梗概:

秦朝,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县城里,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官员,人们都叫他“喜”。

在这个时代,做官的人都参与过战争,从17岁从军到45岁死亡,喜参加过多次战斗,到过秦的几个郡县,亲身经历了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

但是,人们眼中的喜,却并不像一个简单的士兵……

“导演”说:

以古人对葬仪的理解,随身下葬的,必然是自己最喜爱、最珍视的东西。而这个名叫喜的秦代官员,随身下葬的,正是这一套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语书》《为吏之道》《日书》等内容的秦简。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图源:搜狐

这一千余枚秦简中,一半以上是关于秦代的法律的,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此前历史学家对于秦朝的法律制度了解很少,而现存的古典文献中记载的只是不成体系的一些片段。《云梦睡虎秦简》的发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图源:搜狐

只不过,当看到这些秦简的时候,我还是会想像,两千余年前的秦朝,那个名叫喜的小官员,在经历过秦朝的建立后,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喜爱,甚至将它们带入自己的墓葬之中。

或许这不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但是,应该是一个平稳而安静的故事。

No.5

《富春山居图密码》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类型: 剧情 / 悬疑 / 历史

制片时间: 近代

片长: 130分钟

内容梗概:

民国末年,战乱频发,为了保护故宫文物,故宫的工作人员,将近两万箱文物南迁,从北平运抵上海。

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富春山居图》残本。但是,查看文物的工作人员却陷入了迷惑。面前的富春山居图残本,居然出现了两份……

“导演”说:

1933年开始的文物大南迁工作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壮举。在15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而论起南迁文物中的传奇,《富春山居图》更是绝对能上排行榜。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自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后,《富春山居图》便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巧取、豪夺……甚至差点被投入火中殉葬,哪怕是之后流入宫廷,也陷入真假不辨的争议之中。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文物南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运送的文物中发现了两幅《富春山居图》的残本,这才发现,乾隆认定是真迹的那一幅,其实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子明卷),而真正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反而被认定是伪作。

No.6

《窑火不息》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类型: 剧情 / 穿越 / 历史

制片时间: 宋代

片长: 136分钟

内容梗概:

据说,公元1106年,徽宗被北方南下的金人所掳,北宋灭,汝窑停。

据说,经历千年的洗礼,至今全世界存世的汝窑瓷器仅不过69.5件。

据说,当今汝窑一器难求,甚至拍出了2亿港币的天价。

据说,为了能得汝窑窑火再起,有人奋不顾身,回到了那个烽烟四起的时代……

“导演”说:

宋徽宗梦中偶得一色,催生出汝瓷独一无二的色泽。这一处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的瓷器,是五大名窑中,当之无愧的魁首。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瓷器坯体色如香灰,土质细润;名贵的玛瑙融入釉色,随光变幻,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极小的纹片往往遍布釉面,细碎而繁密,宛如鱼鳞,亦似冰裂。世人称汝瓷,说它“似玉、非玉、而胜玉”。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而汝窑之青,更是千百年后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的色泽。这青色,是雨过天晴后,白云交织间的一瞬梦幻;是山峰与碧水交界处,动人心魄的一抹翠色;是只可于梦中窥见,可遇而不可求的思绪万缕……汝窑之美,千金不换。

汝窑的传世文物极少,据统计世界上不足百件,历来被视为无上珍品。

烧光脑细胞!当我们把文物拍成电影,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当我们看文物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是世上仅此一件的珍贵?还是千百年之中技艺的传承?

但我想,文物之所以被称作文物,更重要的,还是他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凝聚在他们身上的记载,还是未来颠沛流离时留下的痕迹,无不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代代人民在历史上留下的刻痕。

互动话题

#你最喜欢的文物故事?#

欢迎在留言中和我们分享哦~

-END-

编辑|艺旅文化 落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