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鸳鸯电影剧情「介绍」

2022-03-13 15:21 作者:风舞鹰翎 围观:
金庸武侠之《鸳鸯刀》:刻意的诙谐和反转,抵不过看完就忘的命运

要说金庸武侠小说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部,大概就是《鸳鸯刀》了。此书我读过几次,每一次都有新鲜感,不是说它写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完太过容易忘记。

以前我读《鸳鸯刀》无感,总以为是年岁太轻,见过的世面太少所致。直到红尘中滚了又滚后,再捧起《鸳鸯刀》才发现,看不进去,记不住和人生阅历无关,实在是金庸先生的这部作品,刚刚过了及格线,若是以他其他的煌煌巨著来对比,说“过了及格线”也是因为喜爱金庸,而不是因为书的内容。

《鸳鸯刀》内容很齐整,角色很混乱,情节反转太过。不管你看了几次,总是记不住书中的主角,亦或者说,书中本来就没有主角。倒是那混沌的太岳四侠着实可爱,令人记忆深刻。不知道当年金庸先生创作此篇时,是不是想对武侠小说的模式做一个革新,以至于刻意地虚化了角色,而加强了故事情节的反转。先生已去,再无可言。以我个人观点来看,这样的创作,是失败的。

金庸武侠之《鸳鸯刀》:刻意的诙谐和反转,抵不过看完就忘的命运

《鸳鸯刀》的内容很诙谐幽默。如果以读者今日之笑点高低来评判,《鸳鸯刀》的幽默真达不到好笑的地步,可我们不要忘记,它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候人们活得比现在单纯,活得有朝气,也没工夫嘲笑自己的人生,所以若以当时的观点来评价,鸳鸯刀确实是幽默的,也定会令人看完发笑。

及至今日,虽然《鸳鸯刀》笑点不在,可我们读此书时,心情是放松的,放松到故事情节的波动也影响不到我们的阅读体验,至于小说中袁冠南和萧中慧身世的反转,在见识过宫斗剧曲折的我们看来,亦不过尔尔。

如果说《鸳鸯刀》中的诙谐是刻意而为的话,我们应当拍手叫好。反观金庸先生其它的作品,大气磅礴者多,文化底蕴深厚者多,文笔诙谐得少,甚至仅有这一部。结合当时金庸先生创办明报之艰辛,初创之艰难,我们可以从此书中读到他乐观的精神,以及苦中作乐的豁达。亦或许,《鸳鸯刀》在明报上的连载,也正是金庸先生想要通过此小说来表达自己对明报未来前景的乐观,让读者从新闻时事的压抑中,寻找到一个发泄口。

金庸武侠之《鸳鸯刀》:刻意的诙谐和反转,抵不过看完就忘的命运

诙谐可以刻意,反转刻意就显得生硬了。《鸳鸯刀》一书,前半段尽管曲折,却也符合武侠小说的脉络,直到袁冠南、萧中慧、萧半和生硬的关系反转再反转,直把袁冠南和萧中慧二人从恋人变成兄妹,又从兄妹的关系中脱离开来,把人看得一头雾水,大跌眼镜。

要是从武侠小说的套路来讲,袁萧二人的关系不算复杂,但是这样设计的前提是需要有大幅度的情节铺垫,娓娓道来总是好事。无奈何,《鸳鸯刀》的篇幅不长,说的事情却很多,作者只好在短暂的篇幅中,让反转和再反转的距离挨着很近,令读者应接不暇。

可能金庸先生也感觉到了《鸳鸯刀》的不妥,于是抛出了“仁者无敌”的主线。这一抛不要紧,又把读者砸了个蒙圈。在看过了《鸳鸯刀》的小江湖之后,猛地来个“仁者无敌”,当真是让人无所适从。仁者无敌谁都理解,可在鸳鸯刀的江湖中,这几个字太过生硬,毕竟此江湖的风起太轻,云涌太淡,说真的,配不上“仁者无敌”这四个字。

金庸武侠之《鸳鸯刀》:刻意的诙谐和反转,抵不过看完就忘的命运

《鸳鸯刀》一书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最起码,让我们记住了太岳四侠。这四个装模作样的人,是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写照。我们很容易地便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与他们相像的人,在成人童话的武侠世界中狠狠地折辱他们一番。这也是金庸先生所有的武侠小说中,小人物完完全全遮盖正面人物的经典例子。

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无数,哪怕冷门的《越女剑》、《白马啸西风》也有涉及。唯有《鸳鸯刀》改编次数最少,在电视剧蓬勃发展的那些年代里,只有个《神经大侠》脱胎于此,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从此处来看,《鸳鸯刀》亦是失败的。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