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松花江上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3 15:21 作者:远航艺术 围观:

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八十八周年,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3500多万同胞伤亡。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篡改,我国青少年应时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电影《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给东北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今天小航为各位编导艺术生带来了九一八事变相关电影《松花江上》赏析,倘若在艺考中遇到,应该如何作答?这一篇给同学们一些启示。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电影《松花江上》的导演是金山。金山是少数注意电影艺术特殊表现手段的中国导演之一。作为演员,他矢志不渝要建立“中国民族风格的表演学派”。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作为导演,他注意将技法升华到中国传统美学层面,让电影艺术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步。这在金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松花江上》中已经展示了。

电影细节分析

这部《松花江上》以点及面,用人的哭声贯串整部影片。不同的哭声,是影片的复现母题,起着“博喻”的作用,反复咏喻着人民的灾难。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矿井发生事故后,家属们闻声赶至井口,焦虑不安地凝视着慢慢推出的尸车。尸车推出后,周遭的死寂是恐怖的,到两名日军拣起一具尸体抛在地上呼喊其名时,我们才听到一声凄厉的哭号划破长空;之后,哭声一道一道叠加,妇女一个一个奔向尸堆。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哭声震天之后的戏,是一个庄户门外的空镜头,观众只听到一声凄婉的抽泣,环绕着大地,盘旋回转。空灵的画面散发着悲惨的气韵。这里,导演运用了声音蒙太奇,引发了观众的联想,将人民的悲情推向一个更深层的“虚”境。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另外,有一场戏,画外音首先是婴儿的啼哭,画面上是妞儿他们与矿工一同吃窝窝头。正当妞儿要拿一些吃的送过去时,婴儿的哭声戛然而止,代之以更凄厉的一声妇女的哀号。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这像内气韵与像外气韵的纷叠,产生了多层次蒙太奇:画内的欢笑和画外的悲哭声交叠在一起;画外婴儿的哭声与母亲的哭声交叠在一起;画面矿工们的团聚与画外母子的死别交叠在一起;画面内矿工们前面欢快的情绪与后面的悲从中来的情绪交叠在一起。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这场戏达到了“神游像外”、“意在境中”的“虚实相生”的美学境界。

电影镜头赏析

片中的“摇”镜头,并不以人物的调度为运动的唯一动力。它没有死跟着人物不放,反之,镜头本身往往能动地引导观众达到一定的意识形态结论。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金山有意通过“摇”镜头去实现“比喻”的手法。这样,用来比喻剧情主体——人,客体——流水、月亮,在连续的镜头布局中便与审美主体的观众有了托物寄兴的联系了。并且,镜头运动本身不单单是一个机械过程,它本身也有感情,好像含泪地转过头不忍看那惨绝人寰的场面似的。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有一些场面,导演将“摇”镜头与“叠化”转场手法结合,再加上“以虚带实”的手法,便产生了“赋中带兴”、叙事中有抒情的艺术效果。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摄影机像是有感情、有血肉的人一样,在为这惨绝人寰的场面摇头叹息。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中国古典哲学很强调心、物的和谐关系,金山赋予摄影机以生命,从而将导演艺术家再现事件的过程与摄影机的展现过程结合起来,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使审美境界得到升华。

电影独特之处

九一八相关电影《松花江上》,镜头“摇”出热血沸腾

将生命注入电影艺术的特殊表现手段,使其升华到美学和哲学层面,描绘中国人豪迈而深沉的感情,东北粗犷质朴的地方色彩及“九·一八”事变后的生灵涂炭,是影片《松花江上》的主要成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