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追空电影剧情「介绍」

2022-03-13 04:23 作者:肉叔电影 围观:

一个宁静优雅的庄园。

佣人从楼梯摔下惨死。

男主人被人用古董剑砍头。

就在侦探即将揪出真凶,指出所有事情跟十几年前死的一条狗有关时——故事,断了。

肉叔懵了,故事的编辑也懵了。

这可是她整个公司赖以生存的畅销小说,没了揭晓答案的最后一章,这本小说就会变成一堆废纸,公司也将面临破产的局面。

编辑急忙驱车前往作者的家中追稿……

在宁静优雅的庄园里,迎接她的,是草坪上作者的尸体。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编辑不但要找回消失的最后一章,还要找出作者被杀的真相,才能挽救公司。为此,她不得不跨界一回,当一次冒牌侦探。

看完这个冒牌侦探的表演后,肉叔忍不住感叹:

#或许国内最适合成为名侦探的人……

是何炅和撒贝宁。#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编辑的头脑很清晰,她首先要确认,消失的最后一章,到底是在哪丢失的。公司告知她,作者发过来的文档,是原封不动打印出来的。

负责打印文档的员工,恰好在当天离职了。

抱着疑虑,编辑又找到了作者的律师。得知作者死后,继承他巨额财产的受益人是一个英俊少年,他是年逾中年的男作者的“枕边好友”。

少年非常友好,对编辑知无不言,甚至坦白自己跟作者的相遇,是通过一个“租赁网站”。在那个网站上租他一小时,可是要花费300英镑的高价。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少年还帮她解开了作者电脑的密码、搜罗了一次作者的书房。

他们惊讶地发现,电脑和书柜全被清空,原先放在里头的电子文档和手稿,被洗劫一空。

而更令编辑震惊的是:在小说中,被砍头的男主人,他的庄园同样遭到盗窃,信件被盗窃一空。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这种诡异的重叠,到底是巧合,还是什么人在有意为之?

编辑继续顺藤摸瓜时,她公司竟然收到了作者寄来的绝命信,坦言自己得了绝症活不长了,隐隐然是有轻生的意思。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难不成,作者是跳楼自杀的?

编辑想不通。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小说里,同样存在一封对事件定性影响巨大的信。

编辑的老板让她别查了,干脆找另一个优秀的作家将最后一章补全。

这样,畅销小说保住了,公司也就保住了。

老板甚至开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

有集团看中了这本小说,希望花重金将持有版权的公司打包收购。如果一切顺利,他希望由编辑担任新公司的CEO。

飞黄腾达就在眼前,换成一般人,可能就毫不犹豫地接受,停下查案,坐等升职了。

但是编辑不肯。她执意要搞清楚背后谜团。

与此同时,编辑的男友忽然说得到了一笔15万英镑的贷款,希望编辑能够放下工作,跟他回老家做夫妻生意。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编辑疑惑了,男友家条件一直平平,怎么15万英镑的贷款说拿就拿?

隔天她就收到一封匿名邮件,上面附了张阴暗的照片。内容,竟然是她男友在作者庄园顶楼,掐着他脖子……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编辑冲去找男友质问,但他坚称自己绝对没有杀人。

不过他也坦言,这15万英镑确实是从作者手上得到的。而作者提供这笔钱的动机,是因为他和编辑的恋爱关系。

编辑和作者多年来都不合,只不过在工作上都离不开对方,才咬牙坚持了下来。

试想想,如果编辑的男朋友因为这15万借款,成为了作者手中的把柄,以后在工作上,编辑还怎么保持自己的话语权?岂不是由得作者搓圆按扁?

编辑和男友闹了个不欢而散,但也相信男友绝非凶手。

她开始回头审视一件事情。

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跟小说内容有所对应。这真的是巧合吗?

一切,可能都要回到消失的最后一章上。

到底是作者没有完成小说,还是这最后一章,被人抹去了?

兜兜转转,编辑从作者的枕边好友口中得知,庄园里原本还有一份小说复印件,但是在作者的姐姐来过后,就不见了。

编辑立刻杀了过去,从这个姐姐口中逼问出一个事实:

最后一章,是存在的。

可惜,姐姐因为作者将她当成角色原型,在小说中进行了一番恶俗的刻画,一时气愤,将小说复印件烧毁了。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但编辑并不气馁。她意识到了自己之前一直忽略的盲区:

既然小说已经完成,那作者给他们公司发送电子文档时,又怎么可能漏掉最后一章呢?

最后一章肯定曾在公司,但被某个人藏起来了。

为了证实这一点,编辑找到了那个负责打印工作,并且在当日恰巧离职的前员工,靠她提供的信息,最终,锁定了真凶。

将所有信息串联起来的编辑,就跟小说里的侦探一样,回到了公司,她深信,在那里能找到她要找的一切——消失的最后一章,和一切的真相。

但她没有想到,迎接她的,不是圆满的大结局,而是一记……重击!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编辑活下来了吗?真凶是谁?一切的真相是什么?消失的最后一章在哪?

肉叔就不剧透了,但上面也给你们留了点线索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这部酣畅淋漓的悬疑剧集,是前一阵刚完结的英剧,改编自Anthony Horowitz同名小说的《喜鹊谋杀案》。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剧中的编辑,和小说中的名侦探双线并行,最终找到了一个能够相互佐证的真相。

这种精巧的互文结构,让肉叔看完忍不住大呼过瘾。

这剧的评论区满满彩虹屁,观众大赞“地道的古典推理”,很有“阿加莎内味”。

什么意思?

给不太了解侦探小说的胖友们科普一下。

先说“古典推理”。

这词你可能陌生,换个说法就一下子熟悉起来——本格推理。

没错,眼下时髦的本格推理,其实就是古典推理的别称。

在日语中,“本格”就是“正宗、正统”的意思。

换言之,所谓“本格推理”,就是最正宗的推理。

这一类推理,注重的是谜题本身,用逻辑之上的推理游戏打动读者,同时尽可能确保读者和故事中的侦探始终站在一个平面,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

好让热衷于解密的读者,有跟侦探一较高下的“公平机会”。

往前数有《福尔摩斯》,往近数有《名侦探柯南》《金田一探案集》,都是典型的本格推理。

那“阿加莎”是谁?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大名鼎鼎的“谋杀女王”。这个总是泡在浴缸中,一边吃苹果,一边构思如何杀人的女人,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侦探小说作者之一。

跟约翰迪克森卡尔、埃勒里奎因,并称为“古典推理三巨头”。

怎么样,名字听着开始有点耳熟了吧?

嗯,《唐人街探案》里秦风就一直絮絮叨叨他们几个人的名字。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约翰狄克森卡尔,被誉为“密室之王”,代表作《犹大之窗》,堪称惊艳绝伦,东野圭吾甚至还在新作《沉默的巡游》中狠狠地致敬了一把。

而埃勒里奎因,则以国土系列风靡全球,不但是“古典推理”的宗师级人物,更加掀起了这种看人一边旅游一边破获谋杀案的“旅游探案”风潮,一度粉碎了无数人幻想在旅行中邂逅情缘的美梦,让童年阴影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本的新本格标杆人物岛田庄司曾经直言,他在靠本格推理吃不饱饭的时候,多得这股“旅游探案”风潮当时刚来到日本,他顺势创作的“吉敷竹史系列”,为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说回阿加莎,这是所有侦探小说爱好者都绕不开的一个人。

她笔下最为知名的侦探,有两个。

一个是马普尔夫人,足不出户,坐在摇椅上,悠然地一边织毛衣,一边听人描述谋杀案,就足以破获案情,锁定真凶的“安乐椅神探”。

这是对奥希兹女男爵的杰作《角落的老人》所创造的“安乐椅神探模式”中,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

所谓“安乐椅神探”,指的就是不需四处奔波,只要舒舒服服地坐在安乐椅上,听人提供线索、陈述案情,就能洞悉一切,抓住真凶的神探。

《侦探学院Q》中坐在轮椅上的团守彦(下图正中),也是这类神探的代表人物。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而阿加莎笔下最为有名的侦探,则非波洛莫属了。

一个矮胖懒散,总是打扮体面,哪怕要在乡间泥泞地面行走,也坚持非名牌皮鞋不穿。尤其悉心打理唇上两撇小胡子,嘴上无时无刻不在嘟囔着自己脑中的“灰色细胞正在飞速运作”的精致比利时大叔。

波洛出场的作品,最具知名度的,非《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和《罗杰疑案》莫属。

其中,《罗杰疑案》,还开创性地开辟了“叙事性诡计”模式,引无数后人效仿。如绫辻行人的《十角馆事件》,就是其中典型。

絮絮叨叨科普了这么久,肉叔似乎还没说到,“阿加莎内味”,到底是什么味?

别急。

“你要学会观察,而不是看。”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看过《明星大侦探》的胖友,不妨想想,为什么何炅和撒贝宁在节目里头,那么重要?

是何老师和撒老师,特别聪明、特别有梗、特别有魅力,让双北CP,有让人嗑到停不下来的魔力吗?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是,但不全是。

最关键的是,何老师和撒老师,是主持人,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主持人。

回想一下,在其他嘉宾都在埋头沉浸在游戏中的时候,他俩是不是总不忘自己主持人的职责,在引导节目推进的同时,还在照顾屏幕之外的所有观众,穿针引线一般,让观众也能参与到推理游戏之中?

他们总是让观众看到所有应该看到的东西,听见所有应该听见的台词,然后呢?

然后,他们和我们一起,展开一场公平的竞赛,一起比拼,谁能更快地找出真相,抓到凶手。

没错,事实上,在《明星大侦探》中,何老师和撒老师两人,总是在客观事实上,充当着“侦探”这个角色(尽管有时候,名义上是其他人在扮演这个角色)。

“阿加莎内味”,其实就是“本格推理”最纯正的魅力:

故事的主角不是侦探,而是谜题。

侦探会夺目,但永远不会抢戏。

在这场逻辑之上的推理游戏中,侦探和读者,是站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侦探充当的,其实是这场谋杀舞台上的主持人,他穿针引线,帮助读者看到所有要看到的东西,听见所有要听见的台词,然后静候真相的揭晓。

在真相揭晓的瞬间,最重要的,不是侦探的出彩夺目,而是让读者,感到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

抢在侦探之前找到答案的读者,自然有“果然如此”的痛快;而未能看穿迷雾的读者,也能得到“原来如此”的轻松。

这,就是“本格推理”的魅力。阅读、观看本格推理的体验,是沉浸式的。

读懂了这一点,其实就不难理解,最新版的波洛为什么口碑这么差。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最新版的波洛,导演兼主演肯尼斯·布拉纳,不甘心当“主持人”,习惯于在莎翁剧中充当台柱子被称颂的他,铁了心要当主角。

所以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你能看到他不顾波洛本来的人物形象,而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个硬朗、强壮,能够跟凶徒展开追逐战甚至近身肉搏的硬汉角色。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而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他甚至病态地在片头加了一段长达10分钟的一战故事,为的,竟然只是为他的胡子添加一段起源。

这种深入骨子的自恋,仿佛是在对观众高呼“我这样的宝藏男人,全身上下哪怕一个毛孔都值得你们来考古”。

完全搞错了重点的肯尼斯·布拉纳,将波洛两部代表作改编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视角的焦点不再是谜题,而成了他本人。于是乎,本格推理变成了油腻霸总。

观众没办法再借着侦探,看到所有应该看到的东西、听到所有应该听到的台词,然后进入一场公平的推理竞赛。

取而代之的,是观众被迫看肯尼斯·布拉纳展示自己的“迷人魅力”。

你要看他走高蹿低,举着手枪摆一个最帅造型,明明是要扮演好友身亡后的心碎侦探,你却能从这个特地设置的“镜渊”中读出“哥这抑郁范儿是不是很迷人”的自恋。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最要命的是,就连侦探盘问,他也不愿意拍得平平无奇,偏要绕着嫌疑人转圈。

然后在周围布置推轨,摄像头就定格在他的脸部大特写上,让所有观众一起随着他玩“爱的魔力转圈圈”。

无怪有阿加莎粉丝,愤而写一段有真正“波洛味”的调侃: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2022年了,当本格推理只活在小众的英剧之中;

《明星大侦探》也因为撒老师的出走,而魅力大减;

加上活跃在银幕上的,是肯尼斯·布拉纳这样的“霸总神探”时。

敢问无数心碎的本格推理迷们,是不是很快也要步武侠迷们的后尘,开始对天问一句:

“本格也死了……吗?”

酣畅淋漓的案中案,“阿加莎”式推理再现,恨不得一夜追完

今日打工人:全金属Fa际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