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点亮新世界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2 19:08 作者:毒舌电影 围观: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一直以来,都有毒饭在问——

“Sir,你咋什么片都看过?我都来不及看。”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嗯,这大概是因为——

你们是下班看,我是上班看……

不过,Sir得承认,身为鉴片狂人,也经常被你们触及到知识盲区。

就说前几天才上映的美版《死亡笔记》,毒饭都在催了。

但Sir满脸都写了俩字,不熟。

因为漫画、动画、电影、剧……Sir全没看过,只能请教公司里的90后,虚心学习。

结果有个小朋友一听就来劲了。别看他辈分小,说起来头头是道。(主要是Sir也搭不上话)

大家要是和他聊得投机,尽管去勾搭——

我孙子阿玛。

我是阿玛进场的分割线

阿玛今天看了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美版《死亡笔记》。身为一个原著粉,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是两个字:狗屎。

后来我竭力劝告自己:“要客观、要冷静,电影不是专门拍给原著粉看的,也许对于没看过《死亡笔记》漫画、动漫、日影、日剧的观众来说,美版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呢?”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于是我找来了一把钝器,猛击自己头部,击到自己大脑失忆,忘了大场鸫、小畑健,忘了藤原龙也、松山研一、户田惠梨香……

只有这样,这部电影才有可能看得下去。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回想起我最初接触《死亡笔记》时,看的是2006年的真人版电影。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那是十年前的我心目中的“神作”。

它神在“表里兼备”。

论表,《死亡笔记》设计出了一套脑洞大开的超能力杀人规则。

夜神月可以用“魔法”杀人,而L只能用传统刑侦手段与之对抗。

双方强弱悬殊,却能一路争锋相对,使得剧情刺激无比。

可以说这是一场“人与神”的对弈。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论里,《死亡笔记》引出了对于“人治”和“法治”的辨证思考。

夜神月和L都是为了正义,但做法却截然相反。

前者凭自己的意志屠杀罪犯,而后者则完全遵循于法律。

这种思想的冲突不仅发生在电影里,甚至会让观众也不自觉地站队到其中一方。

基拉(夜神月杀人时使用的化名)和L,你站哪边?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去年,这套电影推出了一部正统续作《死亡笔记:点亮新世界》。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国内外骂声一片,因为主角都变蠢了,找不回当年那种天才对决的烧脑感了。

片中一个中二少女拿到了死亡笔记,出于好玩、出于发泄,她开始在涩谷街头无目的地大规模杀人。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无脑屠杀,让这个系列“变味儿”了。

但我倒觉得这部续作给该系列增添了一个新的思考点:

如果,死亡笔记落入一个白痴手里,后果会很严重。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今天要讲的美版《死亡笔记》,就是一桩血淋淋的笔记落入白痴手里的惨案。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故事几乎照搬了日影版的故事框架,除了弥海砂的人设改动较大,大致的剧情脉络可以说是一样的。

高中生“莱特”(和日语“月”发音相同)捡到一本笔记本,翻开后看到上面有芭啦芭啦一大堆规则,然后长相巨丑的琉克出现,像推销员般忽悠莱特写个名字杀个人。

我不知道是出于美式幽默还是怎样,莱特的回答竟然是:“我没笔”。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王牌推销员琉克在下一秒就为顾客热情地递上了笔。

我以为死神用的笔会是那种带点哥特气质的神器。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 想象中)

结果他掏出的是那种在屁股上揿一下笔芯会伸出来的按压式圆珠笔,没错,就是你上中学时用的2块钱一支的那种。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 实际上)

看到窗外的校园恶霸在欺凌女生,莱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恶霸的名字。

然后恶霸就心脏麻痹死亡了?

错!

美国人的套路可要花哨得多!

路边一个主妇的购物袋突然破了,袋中的水果掉了出来,碰到了一个少年正在运着的篮球,篮球被弹到路中间,少年跑去捡球,迎面驶来的休旅车急转弯避让冲向了反方向驶来的一辆抢修车,抢修车再次急转弯避让结果撞上了停在路边的另一辆休旅车,抢修车上的云梯由于惯性飞了出去,削下了恶霸的头……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我瞎逼逼了这么多废话,只是为了让你们能联想到另一部作品。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 《死神来了》片段)

罢了,既然《死神来了》讲的是死神,《死亡笔记》讲的也是死神,我姑且当这种荒诞离奇、血浆乱飙的风格就是美国死神的特色吧。

莱特杀了恶霸,感觉没爽够,想起了当年导致母亲死亡的肇事者如今依然逍遥法外,于是他又写下了一个名字。

结果又是一连串小概率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那家伙被自己吃饭的叉子插死了。

由于描述起来字太多,这次我就不详说了,自己看gif吧。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我告诉自己:“要客观,要冷静,不要吐槽,美国的死神就是这样的,我们得尊重他国的文化。”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由于刚才我用钝器猛击过自己的头部,我已经忘了当年夜神月是如何小心谨慎地藏匿死亡笔记的,所以当我看到莱特拿着死亡笔记大摇大摆地去了学校时,并没有太惊讶。

女主出现了,她叫“米娅”(发音接近日语的“海砂”)。

她指着死亡笔记问莱特:

“你拿着的这本《死亡笔记》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哦,那算了。”

“你真的想知道?”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你特么是有多想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啊?!

你当你是托尼·史塔克啊?!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莱特把关于死亡笔记的一切全部告诉了米娅。

如果有人突然告诉你他可以用笔记杀人,你会怎样?

当然不信啦!

你不信是不是?我现在就杀个人给你看看!

于是他打开了新闻直播。

夜神月看直播杀人是为了创造一个没有犯罪的新世界,可能有些中二。

而莱特看直播杀人是为了向妹子证明自己真的可以杀人,完全是在犯二。

你确定这样能把到妹?

你确定妹子不会被吓尿?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不会,美国妞胆儿肥,米娅当即爱上了莱特。

接下来两人滚滚床单,杀杀人,滚滚床单,杀杀人……展开了一场“血与操之歌”。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我姑且把这种性爱加血浆的风格也理解成美国特色吧,至少上网找有罪之人并将其杀掉的套路还算和夜神月在一条路子上。

为了混淆警方视听,他选择用日文名「キラ(即基拉)」作为化名。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妈了个鸡,我好不容易用钝器让自己忘了日版,你却偏偏要让基拉用的名字和日版一模一样,而且还是日文的,怕别人认不出你是东施吗?!

再这样我要骂人了哦!

还没等我骂出口,世界顶级名侦探“L”出现了!

他长这样: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我告诉自己:“要客观,要冷静,不能因为L被改成了黑人就喷他,种族歧视是不对的,马丁路德金说过,我有一个梦想……”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我继续看了下去。

美国的L很聪明,完全不需要松山研一那套推理法,轻易就找到了莱特。

“我确定你就是基拉!”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曾相识。

莱特象征性地否认了一下,然后开始拐弯抹角地问:“那你觉得基拉是怎么杀人的呢?”“你不觉得逮捕了基拉后果会更糟吗?”之类的问题。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最后实在憋不住,委婉承认了自己就是基拉。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你特么到底是有多想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啊?!

如果上一次是因为那个妹子长得好看,你想把她;那这一次对着个黑人坦白身份图的又是什么?!

我告诉自己:“要客观,要冷静,人种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都是不对的。”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正当我担忧如此智障的莱特最后怎么跟警察斗的时候,编剧给了我一个Surprise。

大BOSS居然是米娅!

她在死亡笔记上写下了莱特的名字,欲以此夺走笔记。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剧情编到这个份上,依在下愚见就已经写死了,没法扯下去了。

众所周知,死亡笔记上写谁谁死,结局已经完全没有了设置悬念的余地。

有悬念!

编剧的智商就是本片最大的悬念。

米娅有大招不放,而是在笔记上写了:

“莱特纳特午夜时分停止心跳。”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你哪来的勇气把时间拖到午夜?

你不怕被反杀吗?

看到米娅的智商从从十六楼落下负一层B座,我刚被钝器砸过的脑壳又开始隐隐作痛。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莱特开始反杀了。

他在死亡笔记上写下了一段超复(zhì)杂(zhàng)的文字,借此干掉了米娅,并且让自己洗脱了嫌疑:

莱特和米娅一起上了摩天轮,米娅要抢死亡笔记,结果摩天轮倒塌,米娅摔了下去当场身亡,她带着的那一页写有莱特名字的笔记落入火盆被焚毁;莱特落入水中,被一个医生救起,医生向他注射药物让他昏迷两天,然后医生跳楼自杀;一个恋童癖捡到了死亡笔记,连续用其作案两天后将笔记送回医院还给莱特,然后自杀……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你丫是在写作文吗?

你当死亡笔记是作文本吗?

啊啊啊,我再也无法客观冷静了!

看了这部翻拍版,想给编剧寄刀片

哪位读者现在手头有死亡笔记?

帮我把导演和编剧的名字写上去好吗?

求您了!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