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好人常慧珍电影剧情「介绍」

2022-03-12 19:08 作者:山西晚报 围观:
电影《好人常慧珍》3月9日将在央视播出

常慧珍精心照料智障的姜贵生

3月6日,寿阳县新闻办公布消息,由晋中市委宣传部、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影片《好人常慧珍》,将于3月9日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常慧珍是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人,因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首届寿阳好人”,还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5月,以常慧珍为原型的电影《好人常慧珍》搬上银幕,电影的上映让一场婆媳三代几十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世人。

是婆婆的重托,更是一份责任

常慧珍今年76岁,她照顾的一对智障母子是同村人。母亲叫田碰妮,儿子叫姜贵生,37年前,田碰妮的丈夫因病去世,撇下妻儿无人照料。

尽管当时家中人口多,吃饭都成问题,但是常慧珍的婆婆还是决定把可怜的母子俩收留下来。每次家里做好饭,婆婆就摘下围裙去接母子俩。没几天时间,一到吃饭时,母子俩就不请自到了。刚开始一家人都还有些不习惯,后来在婆婆的感化下,家人也慢慢适应了。

1990年,常慧珍的婆婆卧病在床,弥留之际,婆婆拉着常慧珍的手说:“慧珍,妈没有什么好东西留给你,但是田碰妮和姜贵生就托付给你了,你要照顾好他们……”望着婆婆期待的目光,常慧珍在婆婆身边郑重承诺:“妈,您放心吧!儿媳有一碗米,就有田大妈母子半碗。”

坚守诺言,潜移默化感染家人乡亲

常慧珍接过了婆婆传给她的爱心接力棒,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田碰妮母子。吃喝拉撒、拆洗缝补、请医送药,甚至每逢母子生日,常慧珍还会包饺子给他们吃。遇到他们生病时,常慧珍就和他们吃住在一起,精心照料。田碰妮因伤瘫痪以后,她更是一天送三顿饭、送水烧炕、端屎端尿,一天得来回跑好几次。有时候,一天下来,常慧珍特别累,家人埋怨她,她就耐心说服大家,渐渐地,儿子、儿媳都开始为她分担照料田碰妮母子的重任。

1998年冬天,常慧珍冒着大雪去给田碰妮母子烧炕,不料回家的路上摔倒了,一连几天起不了身。看着躺在床上的婆婆,孝顺的儿媳杨宝红默默接过婆婆的“班”,她一边照看年幼的儿女,一边与婆婆一起照顾田碰妮母子的生活。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田碰妮一直到87岁高龄才安然离世。很多村民劝常慧珍把姜贵生送到福利院,自己过几年安生日子,但常慧珍却把姜贵生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常慧珍说:“我不能那样做,我不管他们,对不起良心。只要我有能力,我就得管他,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还有我的儿媳妇。”

常慧珍用行动感染着村民,大东庄村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好儿媳、好邻里。

荣誉如潮而至,她选择平静面对

黑灰的水泥地面,破旧的灰砖瓦房,常慧珍家中甚至连一台像样的电器都没有。但是,黑漆的老古木箱子里,常慧珍却收藏着许多荣誉证书: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山西省“五好家庭”、连续15年“优秀共产党员”、首届感动晋中十大公德模范人物、山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寿阳“十大公德女性”“首届寿阳好人”……2015年5月11日,由中国三环音像社、晋中市委宣传部、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根据常慧珍真实事迹创作的电影《好人常慧珍》在太原首映。放映结束后,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面对掌声和荣誉,常慧珍平静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照顾田大妈和贵生是我应尽的义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只做了一点工作,党和人民就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三十几年了,就是自己至亲的家人也不一定能做到。”说到常慧珍婆媳三代的爱心接力,邻居们这样评价。常慧珍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她的大爱大义感染着每一个人。如今,她的儿子、儿媳甚至孙子、孙女都加入到关心照料姜贵生的行列。

本报记者 任俊兵 通讯员 柳月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