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巴霍巴利王4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12 17:18 作者:华西都市报 围观:
印度神作《巴霍巴利王:终结》

前不久热映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国掀起了印度电影热潮,加上此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影片的上映,印度电影逐渐吸引了许多影迷的关注。此前在成都举行的金砖国家电影节展映了六部印度电影,其中就有一部影迷非常期待的电影,《巴霍巴利王2:终结》,167分钟的整片让影迷大饱眼福。

今年4月27日在印度上映的《巴霍巴利王:终结》,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国内票房纪录,拿下印度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在欧美各国上映后,票房成绩也是一路走红。截至目前,《巴霍巴利王2:终结》全球票房超过160亿卢比(约17亿人民币),超过了《摔跤吧!爸爸》,成为印度电影史上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值得注意的是,《摔跤吧!爸爸》的票房中,近一半来自中国市场,而后者尚未在中国上映。按照如此势头,在中国上映时,毫无疑问又将掀起新一轮膜拜印度电影的狂潮。

很难想像,一部以神话为背景、充满印度风情的神话片会得到如此多的人的青睐,然而,早在2015年《巴霍巴利王:开端》的上映,其实已经刷新了全球市场对印度电影的期待,在全球获得了超过60亿印度卢比(约9000万美金)的票房。而如今《巴霍巴利王:终结》,除了延续第一部的宏大叙事,在视觉呈现上甚至比第一部做得更精细。做为印度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影片,《巴霍巴利王:终结》不仅有印度影片传统的精彩歌舞,气势恢宏的背景音乐,还有冷不防的黑色幽默以及各种脑洞大开的情节。“不怕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宝莱坞出品的这部大片不仅让我们的诸多国产大片汗颜,也显示了其挑战好莱坞王者地位的野心。

好奇 神迹无所不在

如果想看懂《巴霍巴利王:终结》,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印度的宗教神话、英雄情结和传统文化。印度是现在全世界唯一能生产神片的地方,其原因离不开“信仰”两个字,印度国民对神的信仰,宗教基础和对土地的热爱,电影创作者对电影的狂热,两者产生化学反应,促成一些以不计成本的投入来完成的大银幕神迹,《巴霍巴利王》正是如此。对异域文化的好奇,是吸引不少影迷关注此片的原因。

通过《巴霍巴利王:终结》,中国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地了解巴霍巴利王,作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代表人物,巴霍巴利与巴拉德瓦的恩怨情仇,伦理之争,江山之争,相爱相杀,荡气回肠。在印度人的思维里,电影神话人物要获得成功,升为世人心中的神,必要遭受无数挫折,与邪恶势力作一番对抗,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巴霍巴利王:终结》中有很多对此类情设的铺垫,影片一开始,观众就可感受到满满的神圣仪式感。雄伟的象头神甘尼许雕塑旁,巴霍巴利王英姿飒爽地踏着象鼻,登上象背,在印度特色的恢宏配乐中,威武的拉开巨型弓箭大摆POSE。,此后在宫殿前全城百姓对巴霍巴利的呐喊,以及巴霍巴利孤身涉险,以一敌百的各种打斗场面,无不表达了“有如神助”的英雄情结。

印度神片的一大特点就是叙事节奏好,《巴霍巴利王》也是如此,有很多神喻深藏其内,情节处理的层次极为丰满。有时台词、表演看上去都很夸张,却夸张得恰到好处,气氛从头到尾控制得很好,喜感强烈且节奏奔放的叙事,稀释了血腥和残暴,使其整体质感庄严大气,内外气质都符合上了印度神话的形与神。

惊艳 歌舞美轮美奂

印度片总是少不了歌舞,跳舞仿佛是渗入印度人血液的东西,假如一部电影中没有舞蹈场面,就仿佛是爱情片里没有美女,侦探片里没有罪犯一样。看一部印度片时,只要当序曲一开始,大家就知道,“看,又要开跳了。”印度电影就是这样,一言不合就跳舞,二话不说就开挂。

别说《巴霍巴利王:终结》这种表现英雄气概的史诗片,就连《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也要让同学们跳上一段洗澡舞。宝莱坞的体系里,还有特设的编舞师,专门负责电影中的舞蹈段落,观众可以不在乎“文戏”拍得好坏,但“舞戏”绝对要绚烂热闹。对于印度人民来说,舞蹈代表了他们生命中的热情和忠诚,而且舞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常常与情感的表达、宗教的崇拜和欲望的外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印度电影中,不管何种题材,但凡遇到歌舞片段,往往是轻松愉悦的旋律,那是印度人对生活乐观的姿态,其宣扬的是一种洋溢着生命顽强向上精神的态度。其源于,印度历史上整个南亚次大陆分多和少, 印度本土不断遭遇外族的入侵, 所以形成了印度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宗教性, 沉淀为民族心理之后, 就形成了印度人民喜爱热闹, 能歌善舞, 生性幽默, 懒散自在的特点。这些反映在电影中, 尤为突出的是用舞蹈这一最直接简洁的方式来表情达意, 或欢乐, 或悲伤, 或沉郁, 或高昂。

《巴霍巴利王:终结》里一共三场舞戏,音乐很好听,场面也是十分的华丽,但都与角色塑造紧密结合,对剧情有推动作用。其中有一段,漂亮又丰满的女演员,跳起舞来蝴蝶纷飞,花朵绚烂,男演员一路追过去,欲拒还迎,将爱情表现得非常美好。也就是印度人,才能把撩妹拍得如此美轮美奂,把动作、爱情、歌舞、大团圆结局等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元素全都糅在一部电影中,美其名曰“马萨拉”,两三个小时下来,不由得你不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

爆燃 情节脑洞大开

但如果你认为这部电影还是传统的“歌舞片”,那就大错特错了。“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印度电影唱唱跳跳。”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大篷车》等电影的风靡一时,中国电影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初印象。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印度电影都缺乏想象力,“印度电影就是歌舞片”的认识就是这样形成的。但这种情况早已改变,印度作为一个“开挂”的名族,在各行各业都是出了名的开挂专家,在电影行业,尤其明显。由于拍摄题材百无禁忌,如今的印度电影,想象力爆棚,《巴霍巴利王:终结》中的各种脑洞大开的情节,以及华丽丽的特效场面让你目瞪口呆,赏心悦目、充满想象的画面,俯首皆是,连见惯不惊的印度主流媒体也对电影中史诗级的场景和特效推崇备至,称其“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纪元”。

影片中,巴霍巴利的每次出场都是自带神力和风扇效果,仿佛天神降临,金刚不坏的体质和单挑百人的身段让“雷神”“钢铁侠”等各类好莱坞英雄也望尘莫及。有一段迎接公主回归的场面,金黄色的夕阳下,巨大的船体在宽阔的峡谷河面驶过,巴霍巴利和公主在船头摆出泰坦尼克的经典造型耳鬓厮磨,使用魔法兴风作浪,随后大船竟然长出一双翅膀,猛地飞入云层,天马行空,说开挂就开挂,完全不讲任何逻辑,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

而大场面的战争戏,不仅借鉴了战国齐将田单发明“火牛阵”,三国关云长的“水淹七军”,还有恐龙特级克塞号中的“人间大炮”,以及奥特曼大战哥斯拉,可谓是融贯古今,中西合璧。尤其是一段战争高潮部分,巴霍巴利阵营的士兵们,五人一组围起盾牌组成人肉炮弹,用椰树当弹弓发射到敌方城墙,这严重违背物理常识的战斗场面,只怕牛顿爱因斯坦看了也会惊掉下巴,但不得不让人佩服印度兄弟的脑洞之大。

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印度神作《巴霍巴利王:终结》

《巴霍巴利王:终结》影片介绍

影片来源于印度神话,两大史诗巨著之一《摩诃婆罗多》,讲述了一代英雄巴霍巴利王的传奇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印度导演S·S·拉贾穆里执导,印度阿卡媒体公司出品,帕拉巴斯、拉纳·达格巴蒂、安努舒卡·谢蒂联袂主演。

影片描述,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个摩喜施末底王国。国王死后,王位的争夺在两个年轻人巴霍巴利和巴拉迪瓦之间展开,巴霍巴利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巴霍巴利最终成为国王,但不久便遭到巴拉迪瓦刺杀和篡位。他的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得以幸存,被一户普通人家收养,取名为希瓦,希瓦是个拥有神力的孩子,长大后他为了心爱的姑娘离开了家,来到了外面的世界闯荡。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一段复仇与夺回王位的故事就此展开。

《巴霍巴利王》系列电影分为上下篇,《巴霍巴利王:开端》和《巴霍巴利王:终结》,是印度影史耗资最贵的电影。为了将巴霍巴利王的传奇人生搬上大银幕,导演S·S·拉贾穆里带领他的团队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倾力制作剧本、服装和艺术设计。包括25位以上的艺术家共绘制了10000多张概念图,为电影拍摄打下基础。同时,为了还原宏伟的巴霍巴利王宫,电影剧组在一块占地200英亩的空地上,每天使用1000名人力,历时200天的时间搭建出1:1比例的摩西施末底王宫跟许多巨型场景。在战争场面的拍摄中,剧组制作了超过1000人的服装和武器,多到可开设一家博物展览馆。仅一个战争场面便耗时120天,动用了2000名群众演员,实际拍摄时间长达一年。电影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完成一共耗费4年之久,由于运用了大量繁复的服装和武器,摄制组还计划在海德拉巴建立这些武器和服装的博物馆。

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