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中央车站好看吗电影

2022-03-06 17:35 作者:芦雨情感说 围观:

冷漠现实的退休教师朵拉,在中央车站以代人写信为生。小男孩约书亚和母亲安娜一起,也去找朵拉写信给从未回家的父亲。然而安娜却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了,深藏心底的善意驱使朵拉带着约书亚踏上了寻父之路。最终一路的相处,约书亚找到了亲情,朵拉也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讲述了温暖又蕴含力量的故事的电影,就是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

这部电影斩获了金熊奖、银熊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多个奖项,被世界各地的影评人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你要和我回家吗?”

1999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缺失、高文盲率等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在巴西出现。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治安很差,人们行色匆匆,东西摆放杂乱无章,甚至还存在着各种非法交易。

朵拉代人写信的摊位就在这样的地方,人来人往的顾客讲述着一个个迥异的故事,思念,悲伤,无奈,喜悦……这些都让朵拉的写信点成为了一个寄托情绪的地方。

可朵拉是一个冷漠现实的人,面对着委托人总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回家后常常私拆信件,与朋友一起调侃内容和写信人,很多信件被扔进了家中的垃圾桶或被粗暴地塞进抽屉,从未寄出。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经历过伤害的人,才会打心底里憎恨着别人受到的伤害。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只能用冷眼旁观来保护自己,才得以在杂乱现实的社会中喘息。

朵拉的恨源于父亲的出走和遗弃,这也成为了她厌恶约书亚父亲的导火索。在朵拉看来,约书亚的父亲是一个酒鬼,抛弃了家庭,安娜却仍然要找他,还在讲述信件内容的时候反反复复,这一切都让朵拉很不耐烦。

没想到的是,约书亚的母亲车祸去世了。来找朵拉代笔的人变成了约书亚,他没了母亲,也没了家。中央车站成为了他等待母亲的地方,写信摊也成为了他生活中唯一有希望的地方。

在黑暗中无助挣扎的时候,有着相同处境的人彼此更容易感受到同样的痛苦。约书亚不信任朵拉,他认为这个面无表情的女人不会把信寄出去。朵拉也不喜欢约书亚,惯常冷漠的她起初干脆地赶走了哭着找她写信的男孩。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但她其实一直都有意无意地注意着约书亚在中央车站的一举一动。她不愿约书亚像她一样,成为被父亲抛弃受伤的孩子。

直到互相介绍名字,让两人的命运开始了真正的交集。

朵拉以成年人的方式把约书亚从等待中拉回现实,妈妈死了。现实无疑是冰冷残忍的,就像倒在车前一动不动的母亲,身体的温度在无声中流逝,生命也就此结束。

“你要和我回家吗?”

朵拉把车票给了约书亚,也就给了他选择的权利。在赶火车的人流中频频回头,终于在启程的那一刻等到了跟上来的约书亚。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我们在逃亡”

信任的建立有时源于困境下的无助,这时的信任是脆弱的。

犹豫下跟着朵拉回了家的约书亚见到了朵拉的朋友,在三人的相处让他在母亲去世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关心。然而,约书亚却无意中发现了被藏在抽屉中没寄出的信件,这轻易地打破了他对朵拉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

可男孩只能相信朵拉,没了母亲,父亲远在千里之外,而她是此时唯一一个对他展露关心的人,所以他别无选择。

然而,第二天朵拉以送到领养机构为由“出卖”了约书亚。男孩看着她与对方交谈,自己只能沉默地坐在一边流泪,低下头,掩饰满是落寞的眼睛。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一场交易,昨天的关心和承诺像泡沫般虚假,他又被骗了。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就像争执中,朋友对朵拉说的:做凡事要有个度。朵拉用佣金买了新电视,谎称是卖了金戒指换取的现金。朋友厉声反驳她的无情,那不是领养,而是贩卖器官、杀害小孩。或许朋友比女人更真切地喜欢这个忽然出现的孩子。

但朋友离开后,朵拉辗转反侧,这个可能的事实折磨着她的心,她不愿去想却又不得不做些什么来弥补。于是,朵拉想方设法进入了领养机构,把男孩“抢”了出去。

“我们在逃亡。”从这一刻起,朵拉和约书亚踏上了相依相伴的寻找之路。

朵拉的善良并不是绝对的。她有着对同病相怜的人的温柔,所以她会在夜晚给约书亚一个睡觉依靠的肩膀,也会面对孩子伤人的话语只是说“我只是想帮你。”同时,她也有着对世界的失望和骨子里的自卑,所以她面对约书亚的反感和排斥,也会退缩。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寻找之路上的相互救赎

在这趟充满了意外和挫折的旅途中,两个孤独的灵魂逐渐有了温度。

在寻亲的路上,约书亚激起了朵拉深藏心底的柔软母爱和温情。搭顺风车的卡车司机热心体贴,则让朵拉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

中途停车送货时,约书亚把店里偷到的食物拿给朵拉,反而受到了朵拉的责备。然而,朵拉一转身去偷了更多的食物,上了车一面责令约书亚下不为例,一面掏出食物说自己付了钱,甚至还有钱买别的。虽然朵拉表现出了别扭的关心和教导,可她的谎言在约书亚面前不堪一击。

卡车司机不仅在熟识的店主面前维护了朵拉,上车后看到食物也没有责怪她,反而为刚刚说错了名字道歉。三人逐渐相谈甚欢,开始了解彼此的故事。朵拉也在这个过程中敞开了心扉,久未寄予希望的爱情开始萌芽,她的生命也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然而,在朵拉暗示心意后,男人却独自一人开车离开了。这场爱情还没开始就消失在了漫漫路途中。趴在窗边哭泣的朵拉,失去的不只是顺风车,更是刚刚打开准备交出去的真心。

至此,朵拉也收到了约书亚对他真心的夸赞,“你涂口红很好看。”

再度出发时,他们发自内心地接纳了彼此,开始在乎对方的感受,他们的交流有了温度和笑容。

我不会忘记你

越靠近终点,就越会感受到紧张,期待和对未来的不安。

当他们找到信上的地址时,却发现父亲早已搬走了。新地址路途遥远,朵拉和约书亚也没了多余的钱,加上两人低落的心情,引发了他们新一轮的争执。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你真是我的劫数!”

尖锐的话语和父亲的抛弃伤害了约书亚年幼的心灵。约书亚一言不发地跑开了,朵拉挤过一众祈祷的圣徒寻找他的身影,焦急地呼喊。

满头大汗的她在一间满是祷告者的房子里穿行,此起彼伏的经文涌入脑海里,周围的一切向她压过来,最终晕倒在地上。

她是在约书亚腿上醒来的,清醒后捏了捏男孩的胳膊后又放心地躺回去,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

约书亚很机灵,他拉来了写信的生意,让朵拉得以重操旧业。这一次,她身边有了男孩的陪伴,不再是孤身一人。朵拉已经不是那个对世界失望的冷漠的人了,人性在她的生活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终于踏上新的寻找之路后,朵拉说了越来越多自己父母的故事。父亲的抛弃和重逢后不被认出对朵拉造成的伤害难以消逝,她始终认为每个人都会被遗忘,不安永远深深地留在她的心里。在找到约书亚的父亲后,她同样也会被约书亚所遗忘。

“不久你也会忘了我。”

“我不想忘了你。”

也许约书亚简单的真诚减少了朵拉的担忧。在新地址仍然听到约书亚的父亲不在这里,消失很久了的消息后,朵拉鼓起勇气说出了她的提议,“跟我回去好吗,我想带你回去。”这次,约书亚没有任何犹豫就点头答应了。

与约书亚非亲非故的朵拉为什么帮他找父亲,甚至决定了要带他回去抚养?经历了一切之后,约书亚对于朵拉来说更是依靠和陪伴。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表面看来是成年人朵拉帮助了无家可归的小约书亚找父亲,但也正是约书亚闯进了她静如死水般的生活,才让长期冷漠处事、对世界充满怨恨和失望、躲在社会底层自我保护的朵拉真正走到温暖的阳光下,让她冰冷的生命染上鲜活的色彩。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中国女作家杨绛)就在朵拉和约书亚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他们偶然遇到了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虽然还是没能找到父亲,但是看到约书亚和他的两个哥哥可以安稳的生活在一起,朵拉像自己得到了幸福一样,心满意足地笑了。

朵拉趁着还未天亮离开了。醒来的约书亚在屋内寻找未果,独自在路上奔跑,直至朝阳初现,尘土在他的脚下飞扬,阳光洒在身上,而他站在空无一人的车站看向远方。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环顾四周,他哭了,和坐在返程车上给他写下信的朵拉一起,无声地落泪。仿佛心灵感应一般,他们拿起唯一的合照,透过小小的壳子,看进他们过去的幸福里去。照片里的他们牵着手,幸福的对视,照片外的他们,在泪水中看向同一片天空。

两人最后的分别是也许是最大的遗憾,但他们不会被对方遗忘,因为他们是彼此生命中的温度。

在暗淡的生命中,要勇敢踏上改变之路

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个让自己的生命有温度的人。低谷中也会有阳光照进来,或早或晚,冬日的暖阳常常是幸福的味道。

影片结束时的朵拉,已不再是只注重利益的现实女人。只是因为父亲曾经对她的伤害,朵拉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她把自己的情感藏在了内心深处,用冷漠无情构筑一个自我保护的躯壳。当她看到约书亚与哥哥们团聚之后,她封闭的内心和柔软的人性也重生了。

《中央车站》:当生活似一潭死水,何不勇敢寻找希望?

因为对约书亚善意的帮助,朵拉最终救赎了自己的心灵。而约书亚,也因为朵拉的照顾,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摆脱痛苦,逃离黑暗的生活固然很难,但勇敢踏上寻找希望之路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