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匆匆那年这首歌是哪部电影,匆匆那年是哪个电影的插曲

2023-12-17 00:15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电影《匆匆那年》改编自小说家九夜茴的同名小说,是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魏晨等主演的青春校园爱情电影,于2014年12月5日在中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陈寻在参加自己高中好友赵烨的婚礼时,众多老友相见,大家一起回忆曾经的青春时光,由此展开陈寻对于初恋方茴的回忆。方茴在高中转入陈寻的班级,陈寻近乎对她一见钟情。在长期的相处和追求中,二人相爱,并考入了相同的大学。

大学后,陈寻与热爱音乐的女孩沈晓棠擦出火花,方茴悲痛下与其分手。两人虽内心依旧爱着对方,却因为各种经历远去,再也没有联系。

整部电影以回忆贯穿,表现对往事的怀念和青春的追忆,其中,与电影相关的众多流行歌曲,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匆匆那年》中流行歌曲的特点

《花开那年》是由徐浩然、姚云作词,姚云作曲,魏晨演唱的电影推广曲。同时,魏晨在影片中饰演为爱守候的“乔燃”一角。

影片中乔燃对方茴爱慕已久,而方茴喜欢的却是陈寻。乔燃没有选择打扰,而是将这份感情放在心底,一直默默守候,旁观着方茴与陈寻相爱、热恋一直到分手的整个过程,用尽整个青春来诠释一场漫长的守护。歌曲整体把握这个情感脉络,同时用细节加重了更加细微的感情刻画。例如,电影中以丁香花为方茴与乔燃的感情线索,丁香是方茴最喜欢的花朵,乔燃于是采集了很多传言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五瓣丁香想要送给她,还将丁香写进作文并以朗读作文的形式,向其表示心意。

所以歌曲的第一句“知道吗,下雨了,你喜欢的花开了。”引出人物,同时点明了两人之间的连结。之后“美丽,就像你一样”“我曾如此奢望,一路风霜能与你分享”等词表达了乔燃对方茴多年来的念念不忘,是一种情感的诉说。整首歌歌词与电影情节相呼应,情感的流露恰到好处。

主题曲《匆匆那年》

歌曲《匆匆那年》是电影的同名主题曲,由林夕作词,梁翘柏作曲,歌手王菲演唱。主题曲是一种可以总结全片,对电影内容和情感等进行高度概括的音乐。旋律、歌词、配器等具有特定的风格特征,可以在电影中起到塑造人物的形象特点、营造环境氛围、表达主题内容等诸多作用。

这首歌整体上是一种多年后对往事的回顾,在表现上既站在客观角度陈述了往昔岁月的事实,又明确表达了主角个人的内心,内容意味丰厚,情感真挚。

歌词呈现了两人遗憾而令人难忘的青春。“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几遍再见之后再拖延”,开篇点题先讲述出二人的结局,但是“几遍再见”和“拖延”的分别并不干脆,又表现出两人在不舍中努力决绝。“不怪那吻痕还没积累成茧”“不怪这一段情没空反复再排练”“不怪那天太冷泪滴水成冰”“不怪每一个人没能完整爱一遍”,四个“不怪”相叠加,是对过去的谅解,是主人公在成长之后对过往遗憾的解读,同时正是每一个遗憾的因素造就了二人的分离。

主歌的部分是对陈寻和方茴从相爱到分别整个过程的讲述,或甜蜜或惨淡的经历以及释然。之后到副歌部分,“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这是对于未来再相见的一句设想,如果陈寻和方茴再见到时没有流着泪对他们的过去抱有不能释怀的执念,那二人是否还可以像初相见时一样羞涩或者再续前缘;“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要不然凭何怀念”“我们要藕断丝连”最后的几句是陈寻和方茴如今的写照,仍然固执地怀念彼此,放不下曾经相爱的时光,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再去相爱的现实行动,太浓烈的感情不会甘心放下,也不会彼此成全。

歌曲贯穿电影情节

《匆匆那年》在电影中一共出现四次,第一次出现,是多年后陈寻讲述这支歌的来历,它是陈寻高中时写给方茴的,出现在电影中时只有一段用吉他弹出的简单旋律。陈寻与方茴在高中时期相爱,陈寻用一把吉他谱出了《匆匆那年》的曲,想要献给心爱的女孩。吉他是年轻男孩所常用的乐器,声音清爽纯粹,也正是对这段爱情刚开始时干净美好的外在体现。

第二次出现是多年后在男女主高中同学兼好友赵烨的婚礼上,陈寻上台献唱,此时歌曲前奏响起,画面转到陈寻大学时代的新年晚会上,陈寻和沈晓棠即将登台演唱这首歌曲。在这里《匆匆那年》成为了转场音乐,联系着电影现在的时空和过去的故事。第三次是在方茴向陈寻提出分手时出现的,伴随影片中漫天飞雪的画面,音乐节奏较前两次变缓,并且采用提琴为主奏乐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同时电影中方茴分手时悲痛情绪的一个外化表现。

《匆匆那年》以一条线索的形式串联起电影中方茴与陈寻从热恋到分手以及多年后回顾的整个情节,并且这三次的出现仅以音乐的形式,而未有歌词和演唱,但很好的完成了环境的渲染,情感的抒发和主题的表达等作用。《匆匆那年》在电影中第四次出现则是一首完整的歌曲形式,影片的结尾,陈寻从方茴的妹妹留给他的录像带中看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方茴。

这时歌曲响起,画面开始回顾年少时陈寻和方茴,最后将镜头定格在“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的画面上,电影结束。完整的歌曲和最后的镜头点明电影主题,为电影赋上一个极具青春色彩和缅怀意义的结尾,也对全片进行了高度总结。

器乐营造环境氛围

《花开那年》音乐的旋律简单流畅、节奏舒缓,整体把握歌曲安静温暖的基调,在乐器的使用上以钢琴为主,钢琴的音色具有清澈干净的特点,适宜与整首歌曲的氛围相融合,之后又加入吉他等的乐器配合,共同完成整首作品。而这些乐器同时也具有青春片的特色,代表着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匆匆那年》是一首单三部曲式作品,所以结构规整,主题明确,并且易于传唱,符合电影商业片特征。在配器的选择方面,首先依旧是钢琴,空灵婉转的声音与演唱者清冽的音色相融合,整首歌曲呈现一种通透而干净的特色。此外,竖琴的加入也是一大亮点,柔和淡雅的琴音,让整曲有了一种叙事感,仿佛能以此让人想到流逝掉的青春岁月、匆匆那年。另一方面,还有弦乐的配合,大小提琴的声音为歌曲增添了细腻感,营造出一种忧郁而悲伤的氛围,渲染气氛,来为听众在声音中讲述出陈寻和方茴十五年来的故事。无论词曲,都仿佛一幅幅画卷,将电影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铺开,真实的情节就呈现在眼前。

《匆匆那年》中流行歌曲的作用

《花开那年》的演唱者是影片中乔燃的扮演者魏晨,以此为联系,整首歌曲将乔燃的形象作为基础,以他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以及展示在青春过程中的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情感。这首歌以乔燃的口吻来诉说,在歌曲中讲述了乔燃多年来对方茴的爱慕和不打扰,塑造了一个痴情为爱守候的人物形象。

在电影中曾两次出现歌曲《当》。《当》是1998年中国影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由琼瑶作词,庄立帆、郭文琮作曲,动力火车演唱。在世纪之交的夜晚,刚刚确定心意的陈寻方茴与一众好友去滑冰场溜冰时,和主角们高中毕业时,全班同学在KTV包房中唱歌时两度出现。影片中的时间为1999年末,正是影视剧《还珠格格》上映之后的时间,作为当时现象级的影视剧,《还珠格格》内地播出最高收视率突破百分之六十二点八,创下了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伴随电视剧的火热,主题曲《当》同样在青年人中广为传唱,所以这首歌的选择不仅展示了故事的时间范围,并且极具时代特色。

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现的《鸭子》《好想大声说喜欢你》《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众多流行歌曲同样都对时代与环境的塑造上发挥着作用。

对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影片出现的歌曲,从填词到谱曲,都细腻饱满而富有层次感,在承载较为悲伤的主题的同时又充满着温暖的情感,是对电影《匆匆那年》整个主题的表达。并且,这种情绪使听众在沉浸于歌曲的同时能够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通过主角的往事带动自身的情绪,来回忆或者感怀自己的“匆匆那年”。既是对电影主题一个简明扼要的表达,也能够勾起观众的自身感情,促使观众走进影院来观看这部电影。

自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问世以来,音乐便在电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创作水平的提高,流行歌曲在推动叙事、渲染环境、塑造人物方面的功能也不断递进。影片《匆匆那年》在上映后,虽口碑褒贬不一,但与之相关的流行歌曲却广为传唱,获得了一致好评,甚至成为了电影的一个标志。因此,对影片中流行歌曲的探索,不失为对电影的一种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