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他是抗美援朝冰雕连的幸存者,三天三夜冻掉四肢,后来结局如何?

2023-12-15 21:02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镜头前,86岁的周小弟坦诚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何作为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和幸存者,经历了历史上极其残酷的战斗。2021年,电影《长津湖之战》上映,由吴京等演员主演,将这段历史带入更多人的视野,让人们了解这场惨烈的战争和那些无畏的战士。

脱颖而出的英雄周小弟,在长津湖战役中,经过三天三夜的严寒,四肢严重冻伤,最终导致残疾。他的晚年生活和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看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是周全的弟弟,我为祖国效力。”周小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虽然已经86岁,但在镜头前,他的眼神依然透露着坚定和勇气。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周泉因战伤被截掉的四肢横截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光滑。当被问及生活是否艰难时,周小弟笑着回答:“以前做家务,别人可能两三天就学会了,我却需要一两个月,因为我没有手。但是现在,我的生活一点也不困难。”

周小弟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背景。他是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也是“冰雕连”的幸存者。他的人生有两次重大转折,都与军队息息相关。周小弟一家祖祖辈辈都在四川务农,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是三兄弟中最小的。

虽然他家很穷,但他的父母很节俭,把他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在私塾读了五年书,他本可以继续学业,成为一名知识分子,改变家庭的命运,但历史的洪流把他引向了另一条路。

然而,命运在这一刻对这个家庭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解放。举国上下欣欣向荣,期待着新中国的建立。

四月,是农民忙着播种,孕育希望的季节。然而,命运在这一天敲响了周小弟家的门。国民党官兵粗暴地宣布:“要钱,要人。”这明显是为了征兵。他们看到周全哥哥家有三个人,就威胁要选其中一个去当兵。

周全哥哥家是农民,拿不出多余的积蓄,只能让其中一个男生充当壮汉。周小弟虽然是家里最小的,但他坚决地说:“我虽然最小,但胆子最大,我就去。”周的父母虽恋恋不舍,但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官兵也无可奈何。结果周小弟成了国民党的强人,那年他还不满15岁。

随着全国解放的临近,周全哥哥所在的国民党部队顺利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没多久,周小弟从国民党军官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朝鲜战争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的号召,但像周小弟这样的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有限。

据周回忆,他和战友在江苏等地接受训练,后来到山东。然而,他们对自己的任务一无所知。他们跟随部队一路来到鸭绿江边,领取简陋的棉袄和干粮。领导让他们“撕掉衣服帽子上的标志”,本来是为了隐蔽行动。

在到达朝鲜之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周全弟和战友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解放军一路成为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战争与我国的关系感到困惑。

直到他们到达朝鲜,他们才明白战争的真正含义。因为他们目睹了美军在朝鲜的嚣张行为。朝鲜与中国辽宁等地接壤,这意味着今天美军在朝鲜肆无忌惮,明天侵略者就可能踏上我们的土地。战争的紧迫性很快惊醒了他们,于是抗美援朝战争在无声无息中打响。

“就算冻死我,我也要骄傲地站在我的位置上。”

1950年,中国志愿军在朝鲜遇到了罕见的寒冷天气。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周小弟的部队终于到达长津湖附近的黄草岭。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一支精锐的美国军队。这支美国军队在作战装备和物资供应上远远超过中国志愿军。周的军队奉命阻止这个强大的敌人。

为了完成任务,三个连悄悄埋伏在黄草岭地区,包括周小弟的部队。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环境中,他们埋伏了三天三夜,没有补给,只能吃剩下的冷冻干粮,甚至有的战士只能靠雪水充饥。

周小弟回忆说:“当时口袋里只剩下一袋海椒面,就用海椒面拌雪,背了三天。”三天后,冲锋号角响起,周小弟用尽全力冲锋,但最终还是因为四肢冻伤而动弹不得。

冲锋结束后,战友们在原地找到了生命垂危的周全哥哥,迅速将他转移到阵地上。医护人员发现他的四肢已经完全冻伤,为了保住性命,他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当他再次醒来时,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四肢,心中充满了战斗的轰鸣。

和周全弟一起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战士中,有一些幸存者,但大部分都在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宋阿毛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连队在凌影阵地遭遇伏击,125名官兵全部阵亡。宋阿毛临死前写了一首感人的诗:“即使冻死我,我也要骄傲地站在我的位置上。”

这群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装备简陋的武器,吃着粗糙的干粮,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坚守了三天三夜,表现出了高昂的战斗意志。当美军发现这个“冰雕连”时,双方虽然没有交火,但都被中国志愿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所感动,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长津湖一战打破了美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中国志愿军的热血和勇气书写了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青山埋忠骨,英雄志永存。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少将·严旭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伤亡11.4万人,这还不包括死于其他疾病的士兵。如今,幸存的抗美援朝老兵大多是残疾军人。他们以坚韧的意志面对生活,感恩党的培养。

周小弟是抗美援朝老兵之一。虽然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四肢,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党的感激之情并没有减少。虽然他只在私塾读了五年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但他还是坚持练字,说“我还是要坚持学文化!”“周小弟在四川省生活了很久,收到了很多战友和朋友的来信。

当初周小弟通过护士回信,后来通过书信认识了一个女笔友,成了他的妻子。他不想让别人替他写,就开始苦练写字。对于一个失去四肢的人来说,写字的过程基本上是“难如登天”,但他通过把笔绑在胳膊上,苦练几年,掌握了横平竖直的技巧。

后来他攻毛笔,把毛笔绑在手臂上,用躯干控制手臂,练习毛笔书法。他以“握笔”的独特方式,日复一日坚持训练,终于掌握了毛笔书法,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几十年来,他有近2000幅书法作品,参加过各种比赛,获得过许多奖项。

周小弟并不仅仅满足于硬笔毛笔书法,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创造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在媒体曝光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勇敢和坚韧。他的一生,如一座青山,埋葬着对祖国的忠诚,他的豪情壮志万古长青。

当大家对周小弟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赞美时,他始终保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我的第二条命是党和国家给的。比起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满足了。”他坚信自己活着,承担着责任和义务,这个使命没有完成。

多年的思考让周小弟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他没有死在战场上,是因为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友把责任托付给他,让他留在人间,继续为党和人民做贡献。虽然一直在基地休养,但他的身心状态不是休养,而是不断锤炼自己,积极应对生活,对得起战友的牺牲,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关怀。

每当有客人来休息基地参观,周小弟都会主动报名,给客人讲抗美援朝的历史。每次客人离开,他都会远远的给他们行一个军礼,表示对军人的尊重和坚定的信念。

甚至在央视记者离开的时候,周小弟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举手敬礼的姿势,这个画面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比如他今年八十多了,身边很多战友也因为年老去世了。知道时间不等人,有一天可能会死,所以决心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奉献全部精力。

他知道,如今,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我们享受的安宁是像周全这样的战士在前线为我们战斗的结果。既然生活在红旗下,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尊重革命先烈,正视那段英勇的革命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是对那些英雄最好的致敬,也是对祖国最真诚的礼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