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沉睡的人鱼之家》:能让神灵心甘情愿成为魔鬼的人是他们的孩子

2023-12-11 19:32 作者:岑岑 围观:

当死亡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选择,而且必须由你亲自为呼吸尚存的至爱之人做出,你会怎么做?

当死亡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过程,而且必须由你亲自触摸这个过程中的每分每秒,你会怎么做?

当死亡不是一次痛快决绝的告别,而是一场长达数年的拉扯,而且必须由你亲自忍受切肤之痛和死神眈眈对视数年之久,你会怎么做?

当死亡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串省略号,或者一个问号,或者一个未知数X,你是否愿意摒弃世俗、心甘情愿守着它等一个答案?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母亲呢?

把这本书的故事变成四个问题放在最前面。

《沉睡的人鱼之家》不是一本非常“东野圭吾”的小说,因为它不是推理小说,而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同时它又是一本非常“东野圭吾”的小说,因为它将东野圭吾弱化逻辑推理、探索人物心理、挖掘情感特征、引发情感共鸣的写实派叙事作风发挥到了极致,将“推理”内容无限趋近于零。

谈及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下文将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充斥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

美国意识障碍患者的总数,成人大约有30万,儿童大约有12万。

中国尚无准确数字,保守估计每年新增约7——10万例。

在现有医疗水平下,植物状态醒来的概率几乎为零,只有约40%尚有微弱意识存在的微意识患者有机会能够醒来。

而因为患者是大脑遭受严重损伤而昏迷,所以即便醒来大多也是重度残疾。

所以为什么植物人患者的家人还在日复一日、24小时不间断地为他们翻身、供氧、吸痰?

因为世界已经放弃了他们,家人做不到再将他们推得更远。

网上关于人文关怀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就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

《人文关怀论》一书对“关怀”作出了如下阐释:任何人都有被关怀的愿望,都希望得到关怀,关怀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人的精神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状态,即在精神上有所承担和有某种责任感。

人文关怀,即人对人本身的自我关怀,对人自身的牵挂和关心。

瑞穗发生意外之后,熏子和丈夫决定进行脑死判定,但因为女儿手部的微小抽动而中止了所有决定,他们选择将女儿带回家悉心照料,等待她醒来的一天。

因为爱,夫妻二人决定留下瑞穗。

经历了女儿的“苏醒”、儿子的校园霸凌、生日聚会的风波之后,熏子做了一个梦。

半夜瑞穗来到熏子的床前道别,她说谢谢你,妈妈,谢谢你所做的一切,我很幸福。

那个梦之后,瑞穗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熏子却并未因此悲伤。

她认为女儿已经来跟自己告过别了,于是她可以平静地接受一切。

因为爱,夫妻二人决定放瑞穗走。

执意留下瑞穗的是熏子,电击瑞穗的是熏子,差点用刀刺进瑞穗胸膛的是熏子,宣布瑞穗死亡时间的也是熏子。

当熏子执意将死亡时间定在31日时,我打心底认为熏子在这三年中用女儿的身体满足自己的私欲,即使是一夜母亲因为太爱女儿而产生的私欲。

但是她是个妈妈啊,除了留下孩子,妈妈有的可选吗?

当我读这本小说读得内心无比纠结难受时,东野圭吾说过的一段话足够抚平我当时内心所有对熏子的不满。

他说:“我认为不可以轻率地判断人性是善良的还是丑陋的……我一直认为人性应该是美好的,只是因为很多无可奈何的原因,人们才会做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

一个结局看似美好的故事,东野圭吾却在每个字上都滴了血。

他说:“比起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设局和制造假象,我更关注笔下人物的‘疼痛’。”

是啊,更大的惊喜在于:疼痛的背后居然是爱,局外人的恐惧背后居然是局内人身上的人性之光。

第二,疯狂母爱之下的对错难分

“即使这个世界陷入了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守护的事物,而且,只有母亲能够为女儿陷入疯狂。”

雌猩猩一生要为孩子们搭建3万多个巢穴;

饥饿难耐的雌章鱼为了照顾卵吃掉自己的臂状物;

大马哈鱼为了孩子的成长,心甘情愿被它们撕咬吸吮,最后化作骨骸沉于海底;

非洲豹幼崽如果在捕猎途中歇气停顿,就会被妈妈疯狂撕咬;

……

熏子也知道自己的做法疯狂、病态、难以理解,但是她无法阻止自己去拉住瑞穗的手,这是母亲的天性使然。

当熏子电击瑞穗、为了证明被自己照顾的瑞穗是个活人和所有人对抗时,她不是一个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人类,而是一只叫做“母亲”的动物。

她曾经冒充老师去捐款,由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熏子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但她最后还选择继续欺骗自己,守着一具“尸体”从白天煎熬到黑夜。

每个人都有执念,熏子的执念是“瑞穗还活着”。

哲学上这样定义“执念”:一个人过分专注于某事某物,长时间沦陷于某种情绪,这一情结就会成为有形,将之束缚住。

读着不够直白,所谓执念,是我们愿意为了它背弃神灵、背弃科学、背弃他人、背弃世界上的一切去坚守,愿意自己被终生潜于深海、而把它托举出水面见到阳光的东西。

“如果只是坐在那里的话,的确会这么想,”她的语气和刚才不同,平静得有点儿可怕,“但如果会动呢?” “什么?” “比方说,只要向瑞穗打招呼,她的手就会动呢?或是生人在吹蛋糕上的蜡烛时,瑞穗的双手动了呢?那些小孩子看到之后,仍然觉得她死了吗?”

熏子用科技摆弄一具“尸体”,执意让瑞穗做出正常人的表情和动作,执意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尚在人间时,我觉得她是个神经病,是个自私自利的疯子。

但是,当当事人是一位无计可施的母亲,四肢可以活动而大脑可能已经融化的尸体是一个女儿,我无法用简单的词汇定义这样的疯子行径,这太残忍。

在这个故事里,新章房子是超越播磨和昌的、最能够理解熏子的人,

“虽然在逻辑上是正确的行为,但为什么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呢?这是因为人类并不是光靠逻辑活在这个世界上。”新章房子看着瑞穗,“我猜想别人对你用这种方式照顾瑞穗可能有很多看法, 但最重要的是坦诚面对自己的心境,我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逻辑也没有关系。我说那个故事,就是想要透过故事告诉你这件事。”

当一个人变成母亲,她的决定不出于理性,而出于爱。

熏子用刀指着瑞穗的胸口,呐喊:“如今,大家都把瑞穗当成是活着的尸体,我不能让她的处境这么可怜,要让法律、让国家来决定她到底是死是活。如果瑞穗早就死了,那我就没有犯下杀人罪;如果她还活着,那我就犯了杀人罪,但我会欣然去服刑。因为这证明了从意外发生至今,我持续照护的瑞穗的确还活着。” 她的诉说就像是灵魂的呐喊,深深震撼了和昌的心,甚至有那么刹那,他想要成全她。

当一个人变成母亲,她可以为了孩子对抗一切,哪怕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哪怕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和科学。

奇迹是可能性为零的事情。

对于一般人而言,奇迹是奢侈;

而对于母亲,奇迹是孩子发生危险时的唯一信仰。

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名字叫盖亚,她是众神之母,是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盖亚与混沌同时诞生,是第一位超原始神明,也是大地的神格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世神,也是能创造生命的原始自然力之一。

盖亚是一位母亲。

女娲捏土造人,华夏民族诞生于她的手,她是中华民族神话中公认的第一位母亲,是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她是中国的大地之母。

女娲是一位母亲。

所以,母亲能够成为神灵的形象,一定有她的伟大之处。

母亲生而为“神灵”,却可以为了孩子变成“魔鬼”。

《沉睡的人鱼之家》给我这样的感觉。

第三,令人汗毛倒竖的故事走向

回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熏子电击瑞穗,使她产生微笑的部分,我是在某个深夜读到的,后背汗毛倒竖、全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东野圭吾在营造氛围和推进情节上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回顾整部小说,就像是接受了作者的一场连环发问。

孩子发生意外,可以不可以接受脑死判定,然后进行器官捐献?

好的,不可以。

为了让孩子保持成长的状态,可以使用科技手段改造孩子的身体吗?

好的,可以。

那么,既然如此,可以改造到什么程度呢?装呼吸机可以吗?电磁刺激四肢锻炼肌肉可以吗?

好的,可以。

所以,改造可以涉及孩子的主观情感吗?活动面部产生微笑怎么样?主动抬起手臂打招呼好不好?参加社交活动呢?

好的,可以。

那么,她死了吗?她做到了上述的一切,可以活动、可以微笑、可以进食、可以长高……唯独不能思考,她死了吗?

于是,小说进入到了生仁的生日聚会桥段,爆发了一次高潮。

读者就像一只猎物一样被东野圭吾的文字牵着鼻子走,一步一步跳进他设置的问题陷阱,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当你转身想跑时,面前竖立着科学、伦理、道德、母爱、法律等一面又一面密不透风的墙。

读者缩进墙角里,被恐惧压垮。

好像一切都发生地合情合理,我甚至都开始为瑞穗的“复活”欣喜,最后却告诉我“瑞穗一直是个死人”。

至此,回顾瑞穗在熏子的照顾下取得的所有进步都成了活死人被操纵而出现的假象。

所有思考戛然而止,剩下的只有毛骨悚然。

第四,科学、道德、法律之间的相互驳斥

我看的第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并不是最有名的《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而是有点轻科幻色彩的《拉普拉斯的少女》。

这本书也和人脑有关,主人公的大脑具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分析预测能力,并能够将这种能力运用于犯罪活动,酿成惨案。

当时心里感觉别扭:这是畅销书作家写出来的悬疑小说?这咋写得又悬疑又科幻又恐怖的?

后来发现东野圭吾是在用科技揭开人性的面纱。

脑科学种种是包括我在内的普通读者不懂的的学科领域,东野圭吾以脑科学为切口,引导普通读者对这一领域有了更为客观的了解,同时引出了“脑死是不是死亡?”这一沉重议题。

书中有一段很长的话,是新章房子对江藤夫妇说的:

“父母无法接受儿女的死亡,不愿意提供器官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是,在其他国家,一旦得知脑死,就会停止所有的延命治疗,于是,父母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的灵魂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世上,所以愿意自己孩子的身体对其他正在受苦的孩子、需要健康器官的孩子有帮助。宝贵的器官捐赠者也因此诞生,但是,来自日本的病患花大钱抢走了这些移植的器官,或许因此拯救了一名日本儿童,但也因此导致当地儿童失去了一个获救的机会,也难怪日本会遭到外国的抨击。难道你们不认为日本……应该说是日本的父母必须改变想法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以目前的标准判定为脑死的病人苏醒,更不要说长期脑死。花费庞大的金钱和精力,只是让孩子继续活着……这根本是父母、是日本人的自私行为。”

是不是觉得新章的话听起来充满理智,且正确合理?

大脑停止思考,心脏持续跳动的病人有没有死亡?

这个问题抛给现代科学和病人家属,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答案。

所以生和死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对于社会伦理问题的判断和抉择总是苦痛交织,科学、法律和道德的声音掷地有声,但是爱是不顾一切的。

当爱和科学、法律、道德成为敌人,我们如何站队?

除了当事人,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站队呢?

和昌耗费巨资、安排专业的科研人员满足熏子的要求、千鹤子一把年纪却放弃了天伦之乐日夜守护女儿和孙女、美晴教女儿在熏子面前表演出对瑞穗的关爱……

难道这些人不知道瑞穗的灵魂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吗?

他们只是想守护一位母亲爱女儿的心而已,他们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去劝说一位母亲放弃自己的女儿。

这本小说最令人惊喜之处在于对生命和爱的思考与尊重。

我们可以用理性和逻辑要求自己,但是却不能用这些东西去要求和评判他人,只要是基于自我思考做出的决定,一定有其合理性,而只要这个决定不伤害他人,局外人能做的就只有理解和尊重。

在这一点上,江藤夫妇作为雪乃的父母给予了世界上所有像他们一样爱护孩子的父母最充分的理解,他们说:“我们认为移植手术是善意的施予,绝对不能要求或是期待。”

以上文字为原创内容,图片源自网络,感谢阅读。

母最充分的理解,他们说:“我们认为移植手术是善意的施予,绝对不能要求或是期待。”

以上文字为原创内容,图片源自网络,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