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医药还有上涨的空间吗,2021年医药股还会涨吗

2023-12-10 18:32 作者:岑岑 围观:

2023医药上涨的驱动力到底在哪?

阅读蕴藏着无尽可能,有益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让人生绽放光彩。

摘要

1 、 糖尿病: 糖尿病及肥胖正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 (CDC) 统计,糖尿病和肥胖被列入支付费用最高的十大慢病之一 (截止2022年2月)。 GLP-1 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食欲等方式达到控糖减重的目的,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受体激动剂。国金证券认为,随着产品不断上市, GLP-1全球和中国市场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2 、 医药:浙商证券医药团队梳理分析了今年以来涨幅超过20%以上医药股。 上涨驱动力主要为:1)风险偏好水平提升,无论是依赖风险偏好的Biotech还是集采政策影响度较高的细分行业,估值修复驱动股价上涨;2)前期低于预期、走势较弱,研究预期差驱动股价上涨。3)部分新股,因为板块景气度等问题,可能出现研究忽视,基本面再认知驱动股价上涨。

3、 痛风:光大证券指出,国内当前痛风患病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患者很可能需要终身服药,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当前抗痛风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待提升,新一代降尿酸药物开始崭露头角,有望诞生重磅炸弹级明星产品。

第一,肥胖与糖尿病患者庞大

1、肥胖与糖尿病患者庞大, 1 GLP-1 药物具有多种降糖 机制、国内获批在即,未

未来几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 中金公司) )糖尿病及肥胖正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 (CDC) 统计,糖尿病和肥胖被列入支付费用最高的十大慢病之一 (截止2022年2月)。 GLP-1 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食欲等方式达到控糖减重的目的,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受体激动剂。国金证券认为,随着产品不断上市, GLP-1 全球和中国市场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1)肥胖与糖尿病患者庞大, 全球降糖减肥市场存在发展潜力。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整理,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其中包括6.5亿成年人、3.4亿青少年和3900万儿童。而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这个比例在中国成年人中更是超过了二分之一。根据IDF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该数字将上升到6.43亿,到2045年将上升到7.8亿。

Statista统计,2021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为586亿美元,其预计2021-26 CAGR 为4.2%,药融云统计,2021年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为454亿人民币, Frost & Sullivan预计其2021-26 CAGR 为11.0%。Frost &Sullivan显示,2021年全球和中国减肥药的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和4亿人民币,其预计2021-26 CAGR 为20.4%和39.3%。

2)GLP-1 是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重磅靶点。

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具有多种降糖机制,包括促进胰岛素生物生成和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增殖;减少肝糖输出;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和胃肠蠕动。 GLP-1 是国内外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重磅靶点。

国内已有8款GLP-1受体激动剂上市,多款GLP-1创新药处于临床I/ⅢI期。其中四款为短效注射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和利司那肽。另外四款为长效注射剂,分别是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和司美格鲁肽。

此外, Tirzepatide (礼来)已申报NDA; 还有6款GLP-1创新药处于临床IⅢ期,包括B1362(信达生物)、苏帕鲁肽(银诺医药)、格鲁塔株单抗(鸿运华宁)、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派格生物)、艾本那肽(常山生化)、 Efpeglenatide (韩美药品)等。另外GX-G6 (石药集团), ecnoglutide (先为达生物), HR170331 ( 恒瑞医药), TTP273 (中美华东)等药物处于临床I期。

3) 生物类似物群雄逐鹿,国内糖尿病领域公司持续发力。

GLP-1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全球9%的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 但却贡献了降糖药物销售收入的31%。 GLP-1正在向前线治疗拓展,并拿下或探索肥胖、 NASH、CKD、AD 等众多大适应症。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和中国GLP-1 市场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市场也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机会。

糖尿病巨头公布2022业绩, GLP-1 收入显著增长。诺和诺德2022年GLP-1 收入超过胰岛素,销售额达109.4亿美元。礼来度拉糖肽2022年销售额达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另外,礼来替尔泊肽肥胖适应症中国Ⅲ期研究成功,替尔泊肽在肥胖领域的表现令人期待。

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到期,中美华东、 通化东宝等已提交上市申请。华东医药是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利拉鲁肽,有望在国内率先获批上市。华东医药利拉鲁肽减肥适应症已完成临床研究并提交减肥适应症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国内包含原研在内的第一个获批减肥适应症的GLP-1产品。

GLP-1 相关药企:华东医药、 通化东宝 、 诺泰生物 、 恒瑞医药 、 药明康 德 等。

第二、 盘点年初至今涨幅超 20% 的医药股,上涨的驱动力到底在哪? ?

浙商证券医药团队梳理分析了今年以来涨幅超过20%以上医药股。上涨驱动力主要为:1)风险偏好水平提升,无论是依赖风险偏好的Biotech还是集采政策影响度较高的细分行业,估值修复驱动股价上涨;2)前期低于预期、走势较弱,研究预期差驱动股价上涨。3)部分新股,因为板块景气度等问题,可能出现研究忽视,基本面在认知驱动股价上涨。

事件:

截止2023年2月10日,涨幅超过20%的医药股数量达到64个,占医药板块比例超过14%。从细分行业看, Biotech(16家)、传统药企(10家)、器械耗材(13家)、 IVD(7 家 ) , 制药以及器械类公司占比较高。从市值看,涨幅超过20%股票,2023年初平均市值94亿,2月10日平均市值122亿,以中小市值企业为主。

从前期走势看,大部分股票处于历史低位或者前期经历过一波回调走势。从预期看,大部分股票是前期预期较低、市场关注度不高的股票。

观点:

虽然2023年初至今只有24个交易日,不足以判断全年趋势,但回顾过去,医药板块经历了2年熊市周期以及3年疫情扰动,展望未来,疫后复苏驱动下,企业盈利有望改善,医药板块有望从熊市周期中走出。

通过观察2023年初至今20%以上涨幅的股票,发现近期的股价上涨驱动力主要为:1)风险偏好水平提升,无论是依赖风险偏好的Biotech还是集采政策影响度较高的细分行业,估值修复驱动股价上涨;2)前期低于预期、走势较弱,研究预期差驱动股价上涨。3)部分新股,因为板块景气度等问题,可能出现研究忽视,基本面在认知驱动股价上涨。

具体板块来看:

1) 创新药板块

本轮biotech 上涨行情,主线并不是第一梯队的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等深度研究并且前期涨幅较多的股票,而是以新股百利天恒以及其他百亿市值以内的中小市值biotech为主,涨幅靠前的首药控股、亚虹医药、益方生物、迈威生物、微芯生物等公司市值较小。

同时,我们也看到公司基本面出现变化,带来市值弹性。譬如, 微芯生物在2023年初90亿市值(小市值),股价处于上市三年的低点(低预期、走势弱),西格列他钠作为全球首个治疗2型糖尿病的PPAR 全激动剂,2023年1月份通过医保谈判首次纳入医保(基本面变化),基本面出现较大变化,带来股价上涨。

2) 器械耗材板块

器械板块中,涨幅靠前的公司,最大特点就是前期预期较低,股价低位,无论是IVD 的新产业、普门科技、 骨科的威高骨科、春立医疗,还是康复器械的伟思医疗、麦澜德,都因为前期集采以及疫情等因素,预期较低,从而导致股价一直处于低位或者出现回调,2023年疫后复苏以及集采政策边际回暖的背景下,股价都有较大幅度上涨。

3) 传统制药板块

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前期集采政策预期影响较大细分领域,2023年初至今涨幅较好,也是传统制药板块投资机会的缩影。低估值已经隐含集采负面预期或者产品被集采后影响出清,都会是传统药企股价再次启动的契机。

4)CXO 板块

CXO2022 年底开始有一波反弹,但近期股价有所回调。板块整体仍然处于熊市下跌之后,重新锚定新的产业景气、成长预期以及估值体系的匹配度,我们看好CXO 部分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现在板块整体的估值性价比,仍然看好CXO 板块的全年走势。-m062023年初至今, CXO板块中涨幅最多的是次新股,无论是分子砌块的毕得医药还是处于CRO细分领域的诺思格、普蕊斯,都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成长空间,而前期跟随板块下跌,但2023年开年以来,基于基本面的再认知,股价表现较好。

第三、痛风临床需求迅猛崛起,新一代降尿酸药物有望诞生重磅炸弹级明星产品

光大证券指出,国内当前痛风患病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患者很可能需要终身服药,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当前抗痛风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待提升,新一代降尿酸药物开始崭露头角,有望诞生重磅炸弹级明星产品。

1) 痛风临床需求高速增长,抗痛风药方兴未艾。中国当前痛风患病人数估计已经超过1500万人,同时抗痛风药物在临床上的需求高速增长,2012~2019年期间,抗痛风药整体在PDB 样本医院销售额增长CAGR=43.67%, 国内最常用的非布司他在2021年样本医院销售量同比增长49.95%(40mg)。

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患者很可能需要终身服药,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当前的抗痛风降尿酸药物并不能满足这一临床需求。

2) 当前抗痛风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待提升

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主要是抑制尿酸生成(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和促进尿酸排泄(如苯溴马隆、 Lesinurad等)两种思路。当前所有的临床用药均有安全瑕疵,比如非布司他具有相对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率,苯溴马隆存在导致药物肝损伤的风险,别嘌醇需筛查HLA-B*58:01 基因以防止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Lesinurad有难以解决的肾毒性等;同时现有药物的有效性也均未达到理想状态,至少三成患者无法通过现有药物实现降尿酸目标,而且痛风湿仍然是临床上的难治病症。临床上患者仍然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来实现长期控制尿酸水平的目标。

3) 新一代降尿酸药物开始崭露头角,有望诞生中 磅炸弹级明星产品

由于痛风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因而引发了很多创新药企业竞相投入降尿酸药物的研发,并逐步开始产生具备强大潜力的候选分子,有望在未来为患者创造临床获益的同时,为相关研发企业带来丰厚的业绩回报。

如一品红的 AR882、海创药业的 HP501、信达生物的Tigulixostat、恒瑞医药的SHR4640、 益方生物的D-0120、 新元素医药的ABP-671等,均陆续取得优秀的临床数据,有望在未来打开痛风创新药的放量空间。

投资建议: 痛风降尿酸治疗需求在国内持续升温,而当前降尿酸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却均不理想,痛风治疗药物当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未来该领域有望诞生一批重磅炸弹级别的明星产品,为痛风患者带来更优的临床获益。能够在降低 sUA 方面显示出卓越疗效,并且未出现安全性风险的药物分子未来将具备巨大的商业化价值,并对相关企业的股价形成强力的催化作用。相关:一品红、信达生物 (H)、 海创药业-U、 恒瑞医药,益方生物

注:(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个人笔记,内含个股仅仅是作为分析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知音难觅,也是人生常态,一曲众寡,尽管少有人懂,但是我自有我的风采

见者点赞,腰缠万贯!股运长虹,感谢诸君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