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国庆“云游”人从众景...,国庆纪录片2019

2023-12-09 17:59 作者:岑岑 围观:

本报记者钱成喜

在这个国庆节,许多人选择在家度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旅行”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家里,这些纪录片也可以带你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充满活力的人和动物的故事。

百日大横截面(2021)

横断山脉,中国最长、最宽、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山到青藏高原另一端的博舒拉山,几条山河南北向平行排列,东西交叉,南北贯通,最高海拔落差5000-6000米。贡嘎山,四姑娘山,三江并流,虎跳峡...这些名字都属于横断山脉。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景,也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2020年6月10日,户外探险发起了徒步探险队,由石头带领,开始了探索大十字的旅程。他们用了128天的时间,徒步翻越了100多个关口,攀登了8万多米,跨越了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一路上在雨季艰难的走了三个月,经历了很多危险,掉下悬崖,被暴风雪围困,山体滑坡,在山里遇到熊...我终于完成了对这条1000公里徒步路线的寻找和探索,也拍成了这部12集的纪录片《百日穿越》。

壮丽景色中倒映的人物小截图

4个月,1300多公里,背着相当于半个或半个以上身体的负重,从春末到深秋,最终有三名队员坚持了下来:石、、格格。摄影师如实记录了路上的每一个艰难和脆弱。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石头上固定安全绳,在长海子慢慢穿越瀑布,或者在帐篷里如何抵抗高原反应。

风景如画的截图

这看似是徒步者生存的荒野,但不同的是,他们的荒野之路伴随着壮美的风景,每一帧都如画。当我们在连绵不绝的雨后和徒步者在一起,终于见到云海的日出,不禁心旷神怡。这是一封徒步者用自己的精神和毅力献给大横断的情书。

免费观看。

一路“喜欢”北方(2021)

2021年4月,一群亚洲象从它们最初的栖息地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北迁,备受关注。政府、公众和学术界对亚洲象的保护,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方式也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话题。《一路》和《北》一样,是片方与云南前线指挥部合作拍摄的纪录片。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制组与大象亲密接触,观察和还原它们的生活习性,捕捉最可爱、最激烈的瞬间。同时还结合专家分析,深入剖析了大象北移的原因、行为痕迹、生存环境。通过大象之间、人与大象之间的故事讲述,将观众引入环保、人文关怀等议题。

大象和人类可以非常接近截图。

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分成两队,以现在为节点,向事件的未来和过去进发。现场有其他导演跟随,另一队回到故事开始的西双版纳,开始了回顾之旅。《网络名人》科普博主张辰亮也加入西双版纳团队担任联合导演,为《喜欢北方》注入严谨、硬核的知识。这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后续。这个过程的开始,不管是不是后知后觉,总比没有好。

大象爬山截图

免费看优酷视频VIP。

中国石窟走廊(2020年)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带,是中国洞穴群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全省有大小洞窟205处,居全国之首。甘肃占了中国四大石窟的一半。甘肃也占了全国十大佛像的一半。中国大陆发掘的最早的洞穴群几乎都集中在古丝绸之路甘肃境内。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凉州造像模式。

遥望麦积山石窟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分为《石窟始祖》、《敦煌丹青》、《东方微笑》、《国宝》四集,聚焦凉州石窟、敦煌石窟、天水石窟、陇东石窟,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麦积山等石窟,也有很多冷门石窟尚未为大众所知,如西秦天台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同时,纪录片还向西追溯到新疆的基齐尔石窟,并延伸到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在万里的时间空坐标上探寻中国石窟的来龙去脉,展现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全过程,而甘肃是中国石窟的鼻祖。

炳灵寺石窟

此外,纪录片还讲述了甘肃石窟艺术的悲壮历史,也向观众讲述了国家和文物工作者是如何保护和修复甘肃现存石窟的。它不仅是一部科普纪录片,也是去石窟前的可靠参考书。

腾讯视频VIP免费观看

天行情歌(2020)

天星长臂猿,2017年获得独立物种称号的长臂猿,仅分布在云南,数量不足200只。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很多年来,我们对这种美丽而神秘的动物了解不多。2016年,多彩自然和哔哩哔哩发起调查,历时三年多拍摄了一部自然纪录片《天行者情歌》,记录了天行者长臂猿在云南的生活,以及人们保护这种濒危动物的故事。影片捕捉了许多从未被观察到的长臂猿的行为,是中国第一部用4K超高清影像记录和讲述这一珍稀物种的自然纪录片。

天行者长臂猿截图

影片中有很多珍贵的镜头,捕捉到了长臂猿之间难以见到的互动,亚成体排练出来脱离种群而被种群排斥的单只长臂猿...还有有趣的故事:村民带回一只受伤的小长臂猿,成为“村宠”,不愿回山,这也引起了狗的嫉妒。此外,纪录片还采访了天行者长臂猿研究专家范朋飞教授,他在2017年对天行者长臂猿的种群进行了命名和划分。

拍摄过程也经历了很多困难。长臂猿的形状无法预测。野生长臂猿从不下潜。树冠是他们的高速公路。它们两次在几棵大树上荡来荡去,摄影师却要翻过山下的沟才能追踪到它们。为了拍摄,摄制组终于找到了一棵可以搭建拍摄平台的大树。这棵树有40米高,摄影师每次要花半个小时才能爬上去。黎明前,摄影师和护林员将开始进入山区,在高台上做好准备,等待长臂猿起床。

珍贵互动场景截图

发人深省的是,纪录片还反映了人类活动是如何入侵长臂猿空的存在。在当地,种植草果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草果的种植需要充足的水分,原始森林中高大茂密的树木可以为其提供天然的阴凉。为了给草果空的种植腾出空间,林下的小树会被砍伐。在航拍中,这种情况非常明显。砍伐不仅减少了长臂猿喜欢的果树数量,导致它们花更多的时间寻找食物,还破坏了原始森林的自然再生,使人们对森林的未来感到担忧。

VIP免费观看。

颠簸货运道路(2020年)

有人说《凹凸货运路》是中国第一部“公路纪录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货运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网络。在4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每天有3000万卡车司机在夜以继日地行走。他们承担了全国76%的货运量,平均每天有1.38亿件快递、215万吨蔬菜和数不清的建材、药品、原材料。我们可以在辅料超市买到新疆的和田大枣和哈密瓜。在附属菜市场吃一个山东寿光的新鲜大蔬菜;家里用鄂尔多斯的煤矿取暖;在家具店购买的原材料是北方的木制品。这一切的背后,都有这样一群交通物流建设者在默默的、苦心的支撑着。他们就像大海中的货船,连接着五湖四海,串联着每一个地方。

路串中国截图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负担。为了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生活,创作团队花了8个月的时间,行程5万公里,跟踪记录车轮上卡车司机的生活。最后拍成了这部10集的纪录片。在每集短短的15分钟里,我们以一个货车司机为中心,可以看到窗外跌宕起伏的中国河山,也可以听到复杂生动的人生故事。

风车是当今高速公路两侧常见的景观截图。

在《包袱》中,记录者和卡车司机杨华明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而在观看纪录片时,你会发现,杨华明面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时的冷静,让当时的现场导演没有意识到他们很可能死于刹车失灵的下滑;“卡嫂”苗惠玲做好吃的山西面食,和丈夫一起出门。她一直记得儿子的小康。你听着她“小康”的哭声,觉得她的儿子会是一个可爱的中学生。谁知她在视频里一转身,看到的是一个大胡子少年;《父子》中,父亲训斥儿子,很像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父亲严厉专制,儿子有点叛逆但难免犯错...

路上还能看到壮观的景色。

短短14分钟浓缩的人生经历,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是亲情的羁绊,是同路的情谊。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过日出日落,珍惜过人生梦想,在随波逐流中一点点积极实践。

在中央电视台免费观看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刘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