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2666》剧情解析|“云图式”的追寻之旅,用阅读来寻找真相

2023-12-08 16:56 作者:岑岑 围观:

根据罗伯托·博拉尼奥(1953-2003)的说法,除非你决心写一部伟大的作品,否则写作是没有用的。大多数作家都是在犯错,在玩游戏,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很多书,目的只是让那本真正重要的书像冬天的花一样被发现。即便如此,作家们仍然-

“玩一个自以为可以长生不老的游戏。我们总是同时误判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我们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相遇,于是编剧们说,仿佛在说,“我们将在地狱相见”(《2666》第五章阿尔钦·波尔迪部分)。

这也许是博拉尼奥生前境况不佳的心声,但在今天,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位伟大作家被边缘化、被埋没于世的心酸。他曾开玩笑说:“我的成名是在死后。”

果不其然,2003年,年仅50岁的波拉诺因肝癌去世,其身后出版的代表作《2666》风靡一时,被《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最佳图书,并获得与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齐名的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家协会奖小说奖。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已故作家和翻译作品。真的是一招。

2666的西班牙文版长达1125页。可想而知,如此重磅的作品,细节会是如此复杂,无止境,而作者成功而准确地将其嵌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巨大文学迷宫,令人惊叹。

小说共分五章,每章的分量足以独立成为一篇长篇文章。每一章都是相互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平行的情节,其实是交织复杂的。这位饱经风霜的作家纯粹出于经济原因,曾希望将这部作品分成五本书。好在他的后人考虑到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没有遵从他的意愿,让我们完美地看到了作品的全貌:《2666》是一部关于诗歌和小说的小说,一部关于作家和批评家的小说,一部关于文学和现实的小说。

第一章名为“评论家部分”,讲述了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三男一女四位文学教授的故事,他们因为对一位名叫Beno von Archin Poldi的德国作家产生浓厚兴趣而走到了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彼此欣赏,从而演绎了一妻多夫的爱情故事。

“用嫉妒来形容我们的关系是一种侮辱”(2666年第一章,文学评论家部分)。

这位作家,阿沁·波尔迪,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推崇,甚至有人说他有望获得诺奖,但他本人却远离尘嚣,行踪诡秘。几位教授偶然发现了他的踪迹,于是开始了寻找这位神秘作家的漫长旅程,来到了一个名叫圣塔特蕾莎的墨西哥边境小镇。

第二章名为《阿马费塔诺的一部分》,讲述了因皮诺切特政变而被流放的智利哲学教授阿马费塔诺的故事。我妻子疯狂地爱上了一个精神病诗人,再也没有回来。沮丧的阿玛尔菲塔诺带着17岁的女儿罗莎从西班牙来到圣塔特蕾莎。在这个危险的城市里,阿玛尔菲塔诺精神恍惚,做噩梦。他总是听到父亲的灵魂在耳边呢喃,心中充满了对女儿命运的担忧。

“他们选择文学大师的完美作品。或者我也想在练剑的时候见到师傅,但我不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斗。”

第三章叫做《命运的一部分》,讲述了一个名叫Fate(意为命运)的美国黑人记者刚刚为自己的母亲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葬礼,心情郁闷无聊之下接受了去圣塔特蕾莎报道拳击比赛的任务。到达这里后,他了解到这个城市的许多女性长期被奸杀,被遗弃在荒野中,于是他试图报道墨西哥的现状和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悲剧,但发现很难。最后,他带着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罗莎离开了这个阴郁的城市,去了美国。

罗莎:“你爱上我了吗?”

法特:“有可能”

第四章题为“犯罪部分”,是书中最长也是最压抑的一章。作者用了300多页的篇幅记录了1993年至1997年圣塔特蕾莎数百名年轻人甚至年轻女性被残忍杀害的血案,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第五章叫做“阿尔金·波尔蒂的部分”,故事最后回到起点,讲述了德国作家阿尔金·波尔蒂的传奇经历。原来阿尔金·波尔迪是化名。作者的真名是汉斯·莱特(Hans Leiter),出生于1920年的普鲁士人。二战参军的经历让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战争的恐怖和纳粹的恐怖。从盟军战俘营逃出后,他开始了默默无闻的作家生涯。妻子去世后,他过着禁欲超脱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直到有一天,他的姐姐无意中读到了他的小说,于是找到了他,让他去圣塔特蕾莎解救她的儿子克劳斯·哈斯,他因为被指控是一系列青少年谋杀案的凶手而被监禁。于是,这时候年近八旬的阿尔钦·波尔迪决定一个人去圣德肋撒,小说戛然而止。

“她听到的声音似乎来自深渊,像是有人掉进深渊时听到的声音。”

读完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作品,读者很容易产生迷失感。好在作者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将几个故事串联在一起,看似不经意,实则暗暗提醒读者他要揭示的主题。

在第一章中,几位文学评论家毅然来到偏远的圣塔特蕾莎寻找作家,当地大学雪莉系主任为他们指定的接待员就是第二章的主人公阿玛尔菲塔诺。

起初,评论家们对这位哲学教授没有多少好感,但当他们得知他翻译了阿尔钦·波尔迪的作品《无边的玫瑰》时,他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

阿玛尔菲塔诺:“我现在把流放看作一种自然现象,并以它的方式废除命运,或者一般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

但作者并没有马上破解阿马尔菲塔诺的秘密,描述他经历了哪些沧桑,为什么从繁华的欧洲来到这个边城,而是让读者的好奇心急剧增加,直到第二章给出答案,让读者进入阿马尔菲塔诺的世界。然后,第二章人物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罗莎进入第三章主人公费特的世界。费特爱上了罗莎,并最终带她离开了这个可怕的城市。

从第一章到第三章,轻松的氛围逐渐式微,而压抑恐怖的氛围逐渐浓郁。从评论家偶然听说圣特蕾莎接连发生的谋杀案,到阿玛尔菲塔诺产生幻觉,担心女儿安危,再到命运试图调查这一系列谋杀案,处处碰壁。就在读者被神秘恐怖的气氛淹没的时候,作者终于将剧情推向了高潮,将恐怖的事实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并在第四章用一个接一个、铺天盖地的谋杀证明了一切都不是/克洛克。

费特曾经采访过的嫌疑人克劳斯·哈斯是第五章的主人公,也是书中最重要人物阿沁·波尔迪的侄子。哈斯的被捕似乎结束了所有的谋杀,但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似乎与事实相去甚远。

这一切注定是无法解开的,真相依然是个谜,就像小说《2666》的书名一样,总会被读者解开。就像胡安·鲁弗的《佩德罗·巴拉莫》一样,《2666》的开篇主题是寻求,小说的发展始终围绕着这个主题,直到最后:寻求文学的真谛(几位评论家),寻求爱情(评论家,阿马尔菲塔诺的妻子,命运等)。),寻求自我(Amalfitano),寻求逃避(命运),等等。读者的阅读过程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找什么?寻找真相。

但就像卡夫卡的《审判》,审判是漫长的。不知道什么罪名,也不知道努力有没有结果。我常常想,我离真相很近,看着它消失,最后的劫数可能已经注定。

部分节选自博拉诺,他因为2666而永久在场。

文|杨玲首都师范大学

法国,如果你能舔我的心剧团

戏剧2666

演出时间:2017年7月15日、16日10:30-22:30。

地点:天津大剧院歌剧厅

天津大剧院官网,微店同步开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