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迷城》电影中,主“情”的色彩诗意化的美感,蕴含诗意化的美感

2023-12-08 04:29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重庆上大学的赵坡,与周围富二代同学格格不入,通过自己的勤劳勤工俭学,在同乡何昌兴和杜永贵的帮助下,虽然贫穷生活却也开心。这一段是正常的叙事空间。

赵坡对同学殷琪心生爱慕,自卑的他并不敢付出行动,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了一个名叫甘秀的洗发妹身上,甘秀与一般的洗发妹不同,她身上的清纯让赵坡觉得她就是个大学生。

赵坡的母亲当年就是洗头妹,被父亲推入河里溺水而亡,这对年幼的赵坡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同样是洗发妹甘秀的身上难免有母亲的影子。

赵坡带着甘秀和同乡何昌兴、杜永贵骑车四人游,然而在躲雨的时候赵坡摔了一跤后竟然产生了幻觉。从赵坡醒来后影片的叙事空间就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过去的空间,一个现实的空间,一个赵坡想象的空间。

现实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并存,主要描述的是雨后赵坡和甘秀的故事。现实的空间是赵坡回到了学校,而甘秀意外溺水身亡没有再出现。

想象的空间是赵坡认为甘秀在破屋里遭到了同乡何昌兴、杜永贵的强暴,而且甘秀要求赵坡报警,替她报仇。

过去的空间则是赵坡在二儿时亲眼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残暴,母亲溺死于池塘中。在赵坡不小心摔倒醒来后,他的脑部因为受到了刺激,精神开始出现分裂。

最后案件真相大白,何昌兴和杜永贵没有强暴甘秀,是赵坡由于出现甘秀被强暴的幻觉把甘秀骂走的,在赵坡和甘秀的相互推搡中,甘秀不小心跌入河中溺亡。

赵坡被学校劝退,他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开始有意识的慢慢回忆起甘秀,这同时也是感情疗伤的过程,最终赵坡将完整的事情记起,这时影片又恢复了正常的叙事空间。

章家瑞导演说出门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千千万万,在城市中拼搏的他们有的人成功了,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立足之地,也有的人在都市里的喧哗里渐渐地迷失了自我,这就是所谓“迷城”的含义。

导演们都喜欢将城乡生存状态进行对比,表面上看代表着繁华、现代和时尚的城市,与代表着贫穷、落后、封闭、土气和停滞乡村形成鲜明对比。

而当'乡下人'带着敬畏的心情来到霓虹满街的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发现现实的城市是如此的冷漠、残酷。城里的生活是体面的,丰富多彩的,乡下人想去城里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状态。

影片中赵坡和同乡何昌兴、杜永贵都是从乡下来的,不同的是,赵坡是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来城里读大学的,而何昌兴、杜永贵是来城里靠自己的廉价劳动当建筑工的。

身为大学生的赵坡似乎比同乡更有机会融入这座城市,他可以通过知识的获取改变自身的命运,可是贫穷和自卑使赵坡根本无法融入同学们的生活里,在星巴克的一场戏中,赵坡与身边同学的差距被赤裸裸地放大。

赵坡跟着同学第一次来到星巴克,他显得十分拘束和紧张,因为这种小资的生活和他是格格不入的,他听不懂“卡布奇诺、摩卡、拿铁、玛奇朵”等咖啡的种类名称,也不知道咖啡里是可以加糖的。

同学们继而开始介绍自己的家世,有的父母是当官的,有的父母是做房地产的,有的父母是国外当高管的,而赵坡的父亲是农村种地的,这明显的拉大了赵坡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这个是无论赵坡多努力都无法缩小的。

在新生开学时,赵坡帮助富家女殷琪提行李箱,殷琪却给了赵坡一百元,并说她不会让人白帮忙的,在殷琪的眼里赵坡明显就是个苦力,一百元说明城里的人际关系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赵坡约殷琪看电影被婉拒,这是城里人的一种虚伪,殷琪虽然明知赵坡与自己的身份差距巨大,也要表面融洽的不想得罪他。影片通过这些镜头想表达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关系,因为巨大的贫富差距城市对乡村的一种压抑。

但赵坡并没有完全放弃融入城市生活,他在追求洗头妹甘秀的同时,会带甘秀去星巴克喝咖啡,约甘秀去电影院看电影,他认为这就是城里人该有的恋爱方式,可见他已经被这座城市影响了。

赵坡要求甘秀假扮大学生和自己的同乡何昌兴、杜永贵四人游,因为他觉得有个大学生女朋友可以拉开和同乡们的距离,他不仅不用依靠苦力打工,还有个漂亮的高学历的女朋友,但是甘秀并没有这样做,她勇于承认了自己洗头妹的身份。

赵坡和同乡对待甘秀的态度也是自相矛盾分裂的,他们一方面把甘秀看成同类,是这座城市里的边缘人物,另一方面他们又看不起甘秀,认为甘秀只不过是一个假装矜持的洗头妹而已。

《迷城》是章家瑞导演目前最为关注当下社会底层的一部作品,赵坡等同乡来到城市,却没有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依旧没有尊严的生活在这座城市之外,只能面对残酷冰冷的现实,贫穷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灼,城市吸纳了他们做廉价的劳动力,却没有给了他们相应的需求。

赵坡最终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城里的大学,并不是融入城市生活的真正入场券,在就业压力大、贫富差距大的城市里,大学通知书顶多是个“体验券”,他还是无法这座城市里生存,只能当一个城市的边缘者。

情爱世界的诉求章家瑞导演的作品中对爱情的叙述敏感的触及到了当代人的情感神经,表现出了时代的大众心理,电影中纯真细腻的感情契合了当代人的感情追求,表达了当今社会中人们的感情困惑。

其中,《红河》向观众传达了真真切切的质朴爱情,《柠檬》则讲述了一段柠檬般酸楚爱情的始末。该剧原名是《咬指》,“咬指”是瑶族婚礼上最隆重的一项仪式,“掀起红盖头,咬指永相守”,在婚礼上瑶族新娘子要狠狠的咬新郎的手指头,以表达自己对新郎深深的爱,并愿意嫁给新郎。

片中阿夏带阿桃回到瑶寨,参加自己朋友的婚礼,阿桃看到了咬指这一幕,虽然阿桃的智商只停留在了6岁,可是她也明白了原来咬指是告白的一种方式。

章家瑞导演的作品一直贯穿着“以历史视角、深厚的文化关注着中国底层民众的现实生存”,而电影《红河》,他自认为将这个理念推向了极致。

一个中国男人与越南姑娘的奇情故事里,越战的背景,中国骤然开放的背景,是人物异常的心理原因,也是奇特人物关系的强大扭力;那场美国发动的战争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影片中被巧妙并列,共同影响着人物命运,使他们一次次混乱和丧失。

《红河》是一部从人的角度讲述人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傻子不傻、小人物不小、黑帮不黑。

阿桃虽然目睹父亲为了给自己捡风筝被炸死的情景成为了智障,但是她的内心是极为单纯和善良,也知道谁对她好。阿桃会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照顾好阿夏的生活起居,也会吃阿花的醋,也会在阿夏伤心的时候陪着他一起哭。

阿夏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市井小民,却也有自己的是非判断力和明辨力,滇剧团解散、心爱的女人离他而去,从此放纵着自己,过着只谈钱和性不讲感情的无为日子,阿桃意外地闯入他的生活,但是却像一颗慢性毒药一样渐渐地渗入他的内心深处而无法自拔。

沙巴是越南有头有脸的黑帮老大,连警察都拿不住他,当地百姓更是对他毕恭毕敬。越战中美军夺走了他的一条腿,战争结束后他却靠着和美国佬走私香烟发了家,这个自相矛盾甚至没有人性的狠角色,却被阿桃的温情和单纯所打动,让他有了收养阿桃为女儿,照顾阿桃一辈子的想法,他自欺欺人的以为只要拥有了阿桃的纯净世界,自己也会变得纯净。

影片中主要涉及了两个悲剧,一个是阿夏与阿桃的悲剧,另一个是阿桃和沙巴的悲剧。前者是寻找爱情,后者是寻找亲情,通过这两条线索中身份的误读和情感的错位,表达了错综复杂的感情,使影片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偶然的一次机会,阿桃闯入了阿夏的生活,因为阿夏眉头有颗和爸爸一摸一样的痣,阿桃就把阿夏当成了自己的爸爸。阿夏发现阿桃可以给自己的卡拉ok带来生意,就跟阿桃的姑妈阿水达成交易,阿桃住进了阿夏的家里,除了在摊上的卡拉ok唱歌外,还照顾阿夏的生活起居。

阿夏找来自己的瑶寨同乡警察给阿桃办理了暂住证,并教会了阿桃唱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位美丽纯真的越南少女果然给阿夏的卡拉ok生意招揽来了不少顾客,很多人都为了和阿桃合唱一曲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其中也不免招来了好色之徒想占阿桃的便宜,引起了阿夏的愤怒,对这些顾客大打出手,可见阿夏并不是没有人性的市井小民,已经渐渐萌生了保护阿桃的意识。之后阿夏对阿桃说:“不要叫我爸爸,叫我老板,我是老板就有义务保护你。

之后,阿桃明白了原来阿夏并不是爸爸,但是阿夏是像爸爸一样保护她的人,阿夏的身份完成了从“爸爸”到“老板”的转变,存在的仍然是一种被误读的亲情。

阿夏的旧情人小月回来了,并在卡拉ok的摊上和他合唱了一首歌,意思就是让阿夏学会忘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回到家后的阿夏借酒消愁,和阿桃诉说着自己内心痛苦的往事,阿桃听不懂阿夏说的话,只能陪着阿夏一起哭。

痛苦之余,阿夏又把妓女阿花叫来家里鬼混,把阿桃关在了门外洗衣服,阿桃生气的把二人的衣服鞋子通通扔到了楼下,阿夏没有意识到阿桃这是吃醋的表现。

被阿夏赶走的阿桃不知道自己的姑姑阿水已经和沙巴达成交易,将她卖给了沙巴,因为爸爸被炸死的缘故阿桃对枪炮声异常的敏感,她目睹了沙巴打死手下后逃了出来,阿桃下意识的来找阿夏,躲进了阿夏的三轮车里,因为她觉得阿夏是她最亲近的人,是可以像爸爸一样保护她的人。

阿夏带着阿桃来到了瑶寨参加朋友的婚礼,也得知沙巴很快就会找来,又一次和阿桃走向了奔逃之路,阿夏的鞋被河流冲走,阿桃用平日里自己攒的钱给阿夏买了双新鞋,也因此和阿夏走失,当阿夏找到阿桃时,两人紧紧的相拥在一起,阿夏对阿桃说:“以后不要再叫我爸爸,也不要叫我老板,叫我阿夏。

至此,阿夏不再是阿桃心里的爸爸、老板,阿夏就是阿夏,被误读的身份在情感的变化中被慢慢的融化了。影片中没有一个十足的坏人,即便是黑帮老大沙巴,也有脉脉的温情。越战不仅夺取了沙巴的一条腿,更夺走了他的亲情,无儿无女的他遇到阿桃后,才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亲情。

经常去阿水的按摩房里的沙巴,几乎没有女子敢为他服务,他身上的战争伤痕吓跑了不少的姑娘,唯独单纯的阿桃不怕,她会很认真的给沙巴按摩捶背,包括按摩沙巴的假腿,阿桃会单纯的盯着假腿看,会把自己的槟榔给沙巴吃。

然而影片告诉我们沙巴并不喜欢吃槟榔,他会在阿桃不注意的时候从嘴里吐出来,这种微小的细节表现了沙巴内心深处的温情。

其实影片中的阿桃和沙巴这两个人物形象,代表的是在越战中无数个失去父亲的女儿和失去女儿的父亲,镜头没有真实的再现越战的场景,更没有夸张的铺叙,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通过亲情的失落,无言的在影片中赤裸裸的毫无掩饰的展现了出来。

战争之殇强化了沙巴对亲情的渴望和拥有,这促使沙巴不择手段的要拥有阿桃,像对待亲闺女那样照顾天真纯洁的阿桃,虽然对阿桃有着父亲般的怜爱,但是在表达情感时采用了错误的方法,独断专行的阻挠阿夏和阿桃,最终酿成悲剧。

在沙巴的眼里,阿夏就是一个只会玩女人的无赖,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儿”交给这样的人,而在阿夏的眼里,沙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黑帮大佬,他也不允许阿桃跟着沙巴。

在这条亲情诉求的路上,沙巴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死在了阿桃的枪下。三个人的“误会”也在一年后揭开,原来沙巴只是想收养阿桃当女儿,只不过他的这种好心在他人的眼里就是赤裸裸的强占行为。

而此时,沙巴早已不在,阿夏锒铛入狱,阿桃失踪,这三个人的人生悲剧也使得原本纯粹的对爱情的寻找、对亲情的诉求最终只能无疾而终。

章家瑞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这样诠释《红河》:“这样的人生故事也足够幽默和悲剧,在市场经济席卷中国每一影片《红河》台词章家瑞电影的主题意蕴19个角落的今天,当一个男人忘掉民族身份时,他活得潇洒自由又无耻。

当他成为了爱的俘虏,妄图返回家乡、寻回自我时,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喧哗的尘世间行走,人心难免会被染上灰尘,我们却在《红河》里看见了纯真的阿桃,因为这份纯真,凶狠的沙巴想收养阿桃做女儿;因为这份纯真,迷失自我的阿夏找回了自己的责任和情感;因为这份纯真,沙巴和阿夏黑白的世界里有了鲜活的色彩。

章家瑞在谈论这部影片要表达的思考时说:“我并不是悲观绝望,我是希望用这种悲剧的结局来唤醒现在的人去珍惜、去寻找已经消失了的很稀有的情感。阿桃唤醒了阿夏作为一个男人的良知和责任,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恰恰是缺乏这种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