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野生的芦苇,野芦苇笋图片

2023-12-06 06:08 作者:岑岑 围观: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法国蓝光版封套

《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讲述的就是1962年的灿烂青春,是法国导演安德列·泰西内André Téchiné对一个已逝时代浪漫化的描述,对青春的诗意和困惑的缅怀;回忆里的一切阳光灿烂,尽管那是一个太不寻常的年代。

人们终于看到了不那么苦大仇深的关于20世纪60年代的描绘。1962年,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战争爆发,如何看待这场风暴,如何接纳那些从阿尔及利亚撤回的大量正统的法国侨民。这种尴尬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法兰西。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

这是4个年轻人弗朗索瓦(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饰演)、赛杰(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饰演)、亨利(弗雷德里克·戈尼Frédéric Gorny饰演)和一个女生玛依(艾洛迪·布歇élodie Bouchez饰演)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反映1960年代法国殖民帝国的崩溃对法兰西民族形成巨大冲击的野史;还是一则古老寓言的当代呈现。

对电影《野芦苇》的目光,一直以来大都聚焦在两个主题上:一是成长主题,即所谓“残酷青春”;一是酷儿主题,即同性爱的另类情感。 安德列·泰西内太擅长使用温婉、清秀的电影语言来讲故事了,以致于观众常常沉浸在娓娓道来的剧情中,反而忘记了故事的内核。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从左至右:弗雷德里克·戈尼Frédéric Gorny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

【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苦恼】

1962年,一向平静的西南小城也受到了独立风暴的影响。故事发生在一所寄宿中学的三个男生弗朗索瓦、赛杰、亨利和一个女生玛依之间。玛依的母亲艾弗曹丝女士在学校教法文,同时也是一名反战的共产党员,但她没有帮助赛杰的哥哥皮埃尔,后者战死在阿尔及利亚。

弗朗索瓦和玛依是一对恋人.但他们从未有过性接触。赛杰很喜欢玛依,玛依对他却没什么感觉。弗朗索瓦在和赛杰建立起良好友谊的过程中对赛杰产生了好感,进而发生了关系。弗朗索瓦痛苦地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然而赛杰不想保持这样的关系。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凝视着自己的镜像,一次次发泄:“我是同性恋,我是同性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寻得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另一位主人公亨利是被迫离开阿尔及利亚的侨生,他支持那些右翼的法西斯组织。坚定地站在反对独立的一方,因此在思想上与大多数人格格不入,革命的结果没有因亨利的情感而改变。

当阿尔及利亚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后,亨利愤恨不已,到镇上准备烧毁共产党的机构,却意外地遇见了玛依,对她产生了感情。毕业会考的成绩就要公布了,四个年轻人相约去河边游泳,他们有点紧张,但是什么也不怕,生活中有比考试和战争更伤脑筋的事,在那个阳光烂漫的日子里,他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弗雷德里克·戈尼Frédéric Gorny(左)艾洛迪·布歇élodie Bouchez

《野芦苇》没有象其他影片那样刻意地营造时代气氛,而是还青春以应有的坦诚和敏感。这一点集中地体现在主人公弗朗索瓦的身上。他和三个看起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友情并不断地沟通和撮合他们相互间的关系。

他让玛依安慰失去亲人的赛杰,出马调停赛杰与亨利的冲突,促成玛依和亨利的相识与相爱。当性和政治走入青春,社会也就介入了人生,芦苇般脆弱和坚韧的青春在成长中学会了坚强。对于生活,他们年轻的心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坚定抉择。一切都似《野芦苇》里灿烂的阳光。青春是美好的。芦苇经受了风的洗礼,收获了成长的烦恼和欢愉。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日本版海报

故事就在这四个有着不同烦恼的少年之间展开,少年们也逐渐慢慢学会了认识自己。电影被打上了“同性恋电影”的标签,但同性恋之爱只是贯穿在其中的一条线索,真正要给我们讲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青春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影片结尾,四人在清澈的河水中都洗去了所有负担和伪装,重新认识了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或许片中借用的拉封丹的寓言《橡树与芦苇》就是最好的诠释:经历了那么一场暴风雨之后的少年们终于成长了起来。

少年15-20岁时的青春活力和苦恼,往往是法国电影驾轻就熟的题材,但难得拍出有新意和尖锐观点。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

《野芦苇》这种对年轻人无拘无束的场面以及开放性的结局,把“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导演安德列·泰西内准确地掌握了年轻人性迷惑的心理和飘浮不定的男女感情,把复杂的情事化为觅求知音的冲动,同学之间的情感表现得清纯而非俗艳,暖昧但充满真挚。

敏感的战争议题虽未强调,但却恰当地烘托了剧情发展。《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和《野芦苇》都是发生在太阳的季节的事。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

前者烧荒草般的躁动使人莫名喜欢,性爱的取向也是一条线索的推进,但很多观众还是更爱在《野芦苇》荫匝的清凉中流连忘返,因为年轻时候的不确定性才是人生中的真实历程。

【20世纪60年代法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20世纪60年代,“新浪潮”开始偃旗息鼓,安德列·泰西内在《电影手册》当了多年编辑,此时“手册派”的几位大师已经声名鹊起,安德列·泰西内也终于在1969年首执导筒;60年代,巴黎发生了著名的“五月革命”;60年代,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在暴力和血腥中宣告结束,大批侨居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回到本土,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身体,更有困惑、不安以及与他人的冲突。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艾洛迪·布歇élodie Bouchez(左)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

在《野芦苇》里,安德列·泰西内从侧面表现了以上种种,从而为本片的主题构建了背景。对法国人来说,这一定不是现实的回忆,假如1994年本片的首映现场有人失声痛哭,那么或许就是片中的亨利。

亨利的出场,一直伴随着他对赛杰和弗朗索瓦的蔑视甚至是仇视。恨从何来?让我们稍许回顾一下这段历史。阿尔及利亚曾是法国殖民地,二战后要求独立。法国左翼力量也支持其独立,玛依的母亲正是本片中左翼的代表。相反,曾在阿尔及利亚辛勤耕耘几代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法国人则反对独立,亨利正是他们的代表。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弗雷德里克·戈尼Frédéric Gorny

这场争斗既撕裂了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也撕裂了法国内部,最终导致两国交战,死伤惨重。而法国侨民被迫悉数逃回本土。亨利的父亲是在阿尔及利亚革命中惨死的侨民,母亲是逃亡到马赛的难民。

他曾亲眼目睹父亲被炸掉半边脸的遗容,他说他会永远记住,显然,他“记住”的只能是仇恨。回到法国,亨利越发感到侨民就像流浪者一样,而法兰西的尊严则一败涂地,为此他痛恨本土这些“懦弱的叛徒”,比如富家子弟弗朗索瓦,比如玛依的母亲。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

《野芦苇》身后的这段历史才是4位少年对人生对爱情产生种种惶惑的源头,而这段历史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法兰西民族的民族性。所以,亨利这一形象并非专为演绎弗朗索瓦等人的爱情纠葛而设,更不是一个青春片里常见的充满“无由反抗”的小混混,而是这段史实的一个透视点。亨利激烈而脆弱、自尊又自卑的性格,简直就是20世纪屡战屡败的法国人的缩影。

昔日法兰西帝国的崩溃,法国人如何面对?亨利总是痛斥法国人不抵抗,甚至形同背叛。但他曾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执教15年的男老师却要求亨利“战胜悲痛,继续生活”。法国人的两面性在他俩身上展现的一览无余。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的导演安德列·泰西内André Téchiné

“战胜痛苦,继续生活”,这是导演安德列·泰西内说给片中所有角色和片外所有法国人的。大到战后民众的心态调整,小到一笑一颦的爱情困惑,都用得到这句话。于是,这就引出本片题目“野芦苇”的修辞。

【诗意背后的安德列·泰西内】

1995年,《野芦苇》荣获4项凯撒大奖,这是一部“墙内开花墙内香”的电影。有理由相信,法国人只有被彻底打动才会让本片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编剧奖,而玛依的扮演者艾洛迪·布歇则捧得最佳新晋女演员奖。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艾洛迪·布歇élodie Bouchez(右)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

安德列·泰西内的大多数电影都有着诗意的外表,寓言的内核,犹如银幕上的寓言诗。《野芦苇》是他这一类电影的典型之作。 初看安德列·泰西内的电影,会疑心这是“新浪潮”的作品吗?这是“手册派”的风格吗?印象中,“新浪潮”、“手册派”都与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1932-1984)、让-吕克·戈达尔Jean Luc Godard等大师的影像风格密不可分,尤其表现在镜头富有力度、意识形态观点明显、色调对比清晰、情节性并不突出等特征上。

安德列·泰西内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却富含一种古典诗意:节奏舒缓;镜头很少给特写或刻意拍远景,用中庸的中景或近景较多;颜色大都柔和内敛,连角色亦多着浅色衣服。最重要的是,安德列·泰西内有耐心来讲故事。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

就诗意而言,安德列·泰西内营造的是一种美丽但又质朴的影像。他从不运用技术去制造那些看似很美实则虚假失实的影像。看他在经意不经意间,此处一抹淡淡蓝天,彼处一道浅浅溪流,意境自然而出。

《野芦苇》里,弗朗索瓦和赛杰骑摩托车到图卢兹的描写,是这类诗意的经典桥段。弗朗索瓦坐在后面,双手抱过赛杰的身体,把脸轻轻贴在他的白色外衣上,此时日光和煦,他们穿行在乡间浓密的绿野间,马达声与背景的小提琴声汇在一起,是这般美好的爱情,令人心底涌起温暖与感动。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剧照,斯特凡·里多Stéphane Rideau盖尔·莫雷尔Gaël Morel

纵观安德列·泰西内的作品,其早期电影如1976年的《巴洛克Barocco》等,这种诗意还并不明显。正是从《野芦苇》开始,他的诗意风格才完全成熟。

如拍摄于2003年的《灰眼珠的男孩/迷路的人Les égarés》,镜头同样对准淡黄色的麦田,杂草掩映下的屋子,以及灰眼珠少年临死前那半个浅蓝色的天空。2007年拍摄的《目击者Les Témoins》中,那湾天蓝色的海滩同样有着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感觉。《野芦苇》可谓安德列·泰西内式诗意的代表作。

电影《野芦苇/野恋Les Roseaux sauvages》(1994)法国DVD版封套

《我与长指甲》悲伤的同性间柏拉图式喜剧 英国百部电影排名第十

变装大佬的娱乐表演 影史第一cult片《洛基恐怖秀》的精神宣言

《真夜中的喜多郎和弥次郎》:一对基友穿越时空玩一场奇幻之旅

《大路》:中国第一部“解放”男性身体的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