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珐华瓷器价值,什么是珐华

2023-12-05 05:40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董嘉欣(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助理馆员,项目组成员)浩(中国南海博物馆馆员,项目副组长)

南海西北坡1号沉船(以下简称“1号沉船”)是明代郑德时期的一艘商船,船上载有大量货物,包括瓷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竹木等。,且数量不少于10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包括青花、青花釉、白釉、红绿彩、黄釉、法花等器物。瓷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艳丽的瓷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大多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考古发现的文物向来不多,这次是第一次在一次沉船中发现。因此,在1号沉船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采集海底沉积物样本的考古队供图。

李斌拍摄的照片/1号沉船出水的明亮图片。

法华,又称“法华”、“法华”、“法华”,是以陶器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中温釉,以粉浸勾勒出花纹轮廓,再经烧制而成的陶瓷装饰工艺。法华烧始于元代,盛于明清。在元代,瓷器在山西南部很流行。明代中期,景德镇地区用瓷胎仿制瓷器,所以瓷器分为陶胎和瓷胎。民国时,许知衡《瓷上饮柳斋》记载:“法国花卉之产物,萌芽于元代,盛行于明代。一般都是北方的窑...蓝色像黑色宝石的蓝色,紫色像紫水晶的紫色,黄色像半透明的金珀。它的花多是生物花草。”

从单个窑口很难观察到瓷器的兴衰,但可以一窥其釉组成的变化。法华釉是一种以硝酸钠为熔剂的中温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从中亚传入的波斯釉陶。孔雀蓝釉在金代开始出现,元代开始用在一些玻璃上,是法华的萌芽形态。明初,典型瓷器在山西烧制,逐渐成熟。最迟在明代中期,景德镇在山西瓷器和景泰蓝工艺的影响下,烧制出工艺更加精湛、色彩更加鲜艳的瓷器,瓷器的发展达到顶峰。明代中期以后,无论是山西还是景德镇,瓷器都在走下坡路。清朝康熙时,开始仿制瓷器。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一号沉船中提取了一批瓷器,它们的形状是罐和梅瓶。瓷器铺深蓝色、浅蓝色或绿色瓷釉,凸纹用沥粉勾勒,再用深蓝色、浅蓝色、黄色、紫色瓷釉填充。

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瓷器的两大产区,在装饰造型和实用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山西的陶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为主,实用器皿较少,包括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很多画都是画岩石、花卉、人物,图案粗放,北方很土。景德镇瓷器以陈设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于梅瓶、大罐,以荷塘纹、碎牡丹纹为主要装饰图案。显著的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纹和花环,南方非常清新淡雅。一号沉船上的器皿图案主要是云肩纹、灵芝纹、花圈纹、荷塘纹、桃花纹。从形制、釉色、装饰技法来看,应该是景德镇窑产。

我国考古发现的器物不多,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的墓葬、地窖、活体遗物中均有出土。美中不足的是,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瓷器的两大产区,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的窑址。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沉船考古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件器物,但一号沉船中器物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景德镇器物在明代中期就已经作为商品出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明确海外地区器物来源提供了参考资料。一号沉船中大量精美的器皿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该船的概念、命名、时代特征、起源发展、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并可能重新框定对该船的研究。总之,隐藏在1号沉船中的神秘和未知,就像一个迷雾般的谜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2日第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