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国崛起时间轴法国,大国崛起时间轴德国

2023-12-03 00:12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古龙·慧谷敏

来源:葛龙会APP

写于2020年5月24日。

上周的一天,中国金融圈刷屏了“英国负利率”的标题。有朋友给我发信息问我英国负利率是多少?如果发行国债,利率为负,会有人认购吗?尤其是一般认购国债的不是散户,而是聪明如鼠的金融资本家大亨。

我说“负利率国债”是谣言。其实这个国债的票面利率并不是负的,而是3/4% (0.75%)。并且收益率为负。对于国债定价来说,收益率是一个由价格和贴现率导出的值,没有实际意义。“负收益率国债”和“负利率”是两回事。

聊天中,我自然而然地提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的影响。有朋友说,国际格局要变了。“一超”中的“一超”,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弱,国际格局会变成“多强”。哪些比较强?——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嗯,中国是其中之一。

我觉得这个观点挺靠谱的。现在网上叫嚣中国取代美国的声音,如果是认真的,高兴还为时过早。

先看一个数字。

1776年美国建国,180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1870年纽约取代伦敦成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集资中心,1945年美国综合国力彻底碾压英国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

从1776年到1945年,大约是170年。如果计算一下,美国实现真正的独立,开始搞好经济,需要1800年左右,那么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0年。

有两个70年。前70年是1802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欧洲和北美战争平息,英美都开始发展。到1870年,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搬到纽约用了70年。

第二个70年,从1870年到1945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最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美国登上了国际霸主的位置。

对中国来说,从解放(1949年)到今天(2020年)大约是70年。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现在a股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以及川普对中概股的所作所为,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中国可能成为新的全球金融中心。

毕竟,一个金融中心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对所有人开放的。总想着把人赶走,怎么做?

好吧,话说回来,为什么拿美国的发展来比较合适呢?

首先,美国刚刚打完独立战争,和中国刚刚打完解放战争的时间很像。持续的殖民主义剥削使人民苦不堪言,国家为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却和战败一样悲惨,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事实上,如果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没有拖住英国,也许英国海军已经消灭了美国。美国独立后,爆发了第二次独立战争。所以真正开始经济建设还需要四分之一个世纪,1800年以后。

无独有偶,中国解放后开始经济建设也用了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

所以,打个最粗略的比方,中国在崛起的路上,今天,连一半都没走完。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城市(上海、深圳、香港)没有一个能单独PK纽约或伦敦。

如果通过复制美国的经验来制定中国取代美国的时间表,我认为至少需要70年到80年,也就是2100年。

神奇的是,在《西方还会统治多久》一书中,作者莫里斯还把东方超越西方、再次成为全球领袖的时间估计到了2100年。

当然,数字游戏很无聊。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追赶型国家和霸权型国家在大国崛起之路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以及在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里,运行的是什么逻辑。

第一个时间节点:从独立到经济发展。

不要低估这个国家已经获得独立的事实。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为大国的起点,标志着主权信用的开始。

亨利都铎和长女玛丽时期,英国军国主义,屡战屡败,导致国家破产。伊丽莎白二世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英镑的信用。这可以看作是现代英国主权国家的雏形。

但是离雏形开始发展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直到1689年光荣革命完成,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英国才真正开始经济增长。然后是工业革命。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美国。1776年以前,美国是一个悲惨的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在1776年取得了胜利,但这个国家没有信用,所以在战时向公民借钱非常困难。美国的国家信用可以说在1913年美联储建立之前从未存在过。100多年来,没有中央银行,没有货币,人们用黄金交易。

美国的经济开始建立。1800年后,北方工业化,南方发展农业。后来双方PK了一次,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美国建立。随着西进运动、路易斯安那购买,以及美西战争、美墨战争、西进运动等一系列土地兼并活动,最终将经济增长的动能推向全国。

中国的逻辑也差不多。1949年建立现代国家,1978年开始全面经济建设,到今天已经运行了40多年。中国主权信用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内外债务的发行逐步开始的。

第二个时间节点: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转移。

获得独立后开始发展经济,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霸权国从追赶国获益,体现为霸权国对追赶国的投资和支持。我们知道,美国独立后,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曾经的宗主国——英国。英国也从英美贸易中受益。这个时期是蜜月期,双赢。

第二阶段,霸权国家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追赶国家,贸易开始出现问题。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内战,英美贸易受阻。

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两个阶段。1978年到2008年,基本符合第一阶段,双赢;2008年后开始第二阶段,一个依然保持高增长,一个开始在大街上跳。十年后,贸易摩擦爆发。

到第二阶段结束,会出现金融中心城市的转移,从霸权国家到追赶国家。金融中心的出现不是基于人的意志,而是无数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贸易资本的积累。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他向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靠拢。

现在,特朗普开始攻击中概股,将给美国股市带来深刻的打击。接下来,上海+深圳+香港的联动格局将取代纽约和芝加哥,成为新的全球集资和融资中心。这种“三地联动”格局的形成,首先要听命于香港。

第三个时间节点:国际货币易手。

历史上,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发生在1870年左右。但此后,全球货币依然是金本位下的英镑,美元(绿票)依然是英镑的影子。

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三大强国——英法德——深陷债务泥潭,不得不贬值以稀释债务。在这个过程中,英镑与金本位脱钩。这时,美元有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机会。

得益于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和威尔逊总统领导的以美国为首的一大批国际组织的建立,美国具备了夺取世界霸权的基础设施。然而,当时美国的民众和政府都普遍缺乏自信。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威尔逊下台后,连续几任总统,也就是所谓的“哈丁-柯立芝-胡佛时代”,开始玩小政府、自由放任的游戏。

那段时间因为英国开始衰落,美国还没有做好取代世界霸权的准备,出现了一段“没有超能力”的时期,国际货币出现了“权力真相空”。美国维持金本位,英镑放弃金本位,欧洲其他国家开始无节制贬值,最终带来灾难。

在今天的情况下,美元仍然保持着国际货币的地位,但是不断放水和负债,使得美元潜伏着危机。今天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美国类似,和美国坚持金本位,英国抛弃金本位的格局类似。

而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的影响能和一战对英国的影响相比吗?

第四个时间节点:新国际货币的诞生。

美元取代英镑的过程中有很多偶然事件。其中,二战是美国最大的救星。

但事实上,二战前美国的大萧条几乎毁了这个国家。再加上罗斯福的强权政治,美国的生命力其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拯救了美国。

二战就像一个“吸金器”,基本上把大英帝国几代人积累的黄金储备都搬到了美国。没办法,我们必须打败希特勒,吐血也要和他战斗到底。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所以二战后,在布雷顿森林,拉里·怀特能够轻描淡写地提出美元和黄金的双向兑换,而凯恩斯即使口若悬河,文采飞扬,也只能答应英镑和黄金的单向兑换。

虽然30年后人们才意识到怀特计划的不可靠性和凯恩斯计划的价值,但此时美元已经垄断了主要的全球贸易。

所以这种偶然性只能说美国运气更好。事实上,如果没有二战和布雷顿森林谈判,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美元很难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可见,国际货币地位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难怪这里阴谋论这么多。

第五个时间节点:新霸权的出现。

即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美国的霸主地位仍然不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滞胀,都说明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不稳。苏联解体也是偶然事件。因此,只有在美国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共生关系建立之后,美国才能真正稳固其全球霸权。那么,新霸权取代美国的过程可能会更长。

结论

最后说说对“没有目标”的看法。

我总觉得不要总想着每年10%以上的增长。

纵观人类历史,在工业革命之前,年均经济增长率为0.1%。这是什么概念?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收入翻倍需要多久?一千年。

所以有人说中国在历史上分为秦汉-唐宋-明清三个帝制集团,这是有道理的。这三个帝国彼此分离了1000年。换句话说,从秦汉到唐宋,一千年;唐宋到明清,1000年。按照每年0.1%的速度,确实需要一千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一些变化。

目前中国的增长率是一年10%,也就是说,过去1000年做的事,现在10年就做完了。当然,这里有通货膨胀。但很难说这将是历史的常态。低增长是历史的常态;也许,以后会是常态。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和美元的垄断地位会下降,国际关系可能会回到“无超实力”的状态。即便如此,中国肯定受益大于损失。

相关文章